新安江、蘭江、富春江三江圍合起一座叫梅城的城市,它是南宋嚴州(以前稱睦州)的府治。公元1186年至1188年,陸游知嚴州,一百三十七年前,他的高祖陸軫,知睦州,四十年后,當年隨他上任的小兒子陸子遹,也做了嚴州的知州。八百多年過去,陸游的嚴州符號,依然如梅城前大江碧波上的浪朵生動跳躍。
一
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春三月,江南的山陰,春草萌動,大地上的一切,都勃發著英氣,山陰道上,京城方向過來一匹快馬,馬蹄嘚嘚疾馳,不久,驛馬停在了陸游的三山別業前,京城送來的快訊,是陸游一份新的任職命令,任朝請大夫知嚴州事,命令上還寫有具體到任時間,七月三日。
六十二歲的陸游,已經沒有欣喜交加的感覺,不過,他眼前立即浮現出,六年前由撫州過嚴州時的那個情景,也許是冥冥之中的注定,他要踏著高祖陸軫的足跡而去那個山水佳處。宋仁宗皇祐元年(公元1049年),陸軫知睦州。陸軫在明州、湖州、越州任上都留有良好的政績,睦州知州結束回京,升任吏部尚書。陸軫七十七歲去世,朝廷贈太傅、諫議大夫。
按慣例,陸游要先去京城,向皇帝表示感謝。比陸游小二歲的宋孝宗,接見了陸游,他看看滿頭銀絲的陸游,一時也感慨良多:務觀愛卿呀,這一下又八年過去了,我們都老了。嚴州那地方,山水風光不錯,愛卿公務之余,可以多寫寫詩文!陸游一再謝恩。除了感謝,他也說不出更多的話來,此時非彼時,想當年,他們正年輕,他被賜與進士,意氣風發,那是何等的榮光呀!而這些年來的經歷,和當初的理想比,差別太大。蜀地歸來,孝宗曾召見他,那時,陸游還有幻想,他雖理解孝宗的苦衷,但就是不甘心。一晃過去多年,這次安排他去嚴州,他心里清楚得很,只是一種安慰罷了。
嚴州還是很有些歷史的。
建德建縣于三國東吳時期的黃武四年(公元225年),縣城就在梅城。隋文帝仁壽三年(公元603年),設睦州,下轄建德、壽昌、淳安、遂安、桐廬、分水六縣。睦州府最初建在崇山峻嶺中的雉山,那里山有多高河有多急。史載有三位桐廬知縣在去往雉州匯報工作的途中遭水而溺。唉,縣令如此密集非正常死亡,可見雉州的山高灘急地僻。唐武則天神功元年(公元697年),睦州府從雉山遷往梅城。睦州下屬的淳安,出了著名的農民起義領袖方臘,這方臘燃起的戰火,差一點就將大宋王朝葬送,宋徽宗一氣之下,將睦州改為嚴州,嚴加看管的意思!
而南宋的嚴州,離京城也就百來里地,新安江、富春江、錢塘江,水運發達,經過多年的發展,已成京畿重地,嚴州的刻書出版業,尤為發達,對一個愛書之人,誘惑力實在不小,想到此,陸游竟然有點小向往。
二
在陸游的腦子里,歷史上的嚴州(睦州)主要領導人,除了他的高祖,有兩位印象非常深刻。
一位是唐代大詩人杜牧。
唐武宗會昌六年(公元846年)秋天,江南丘陵連綿,翠綠的山道兩旁,秋果碩碩,楓葉紅了,四十四歲的杜牧,從池州刺史任上調任睦州刺史。睦州是偏僻小郡,“萬山環合,才千余家。夜有哭鳥,晝有毒霧。病無與醫,饑不兼食?!比绱藯l件,且離長安越來越遠,杜刺史的心情可想而知。
然而,杜大詩人到了睦州后發現,這地方的山水和百姓其實都挺不錯,“水聲侵笑語,嵐翠撲衣裳”,謝靈運的“潺湲”用得太好了,杜牧繼續用!于是,著名的《睦州四韻》,將唐代睦州山水活畫了出來,成為了唐詩中的經典:
州在釣臺邊,溪山實可憐。
有家皆掩映,無處不潺湲。
好樹鳴幽鳥,晴樓入野煙。
殘看杜陵客,中酒落花前。
據《嚴州圖經》標注,梅城曾建有“潺湲閣”。
陸游幻想著走進潺湲閣。閣中,謝靈運、杜牧的塑像一定大大的醒目,是他們的詩,成就了這個閣。自然,沈約、吳均、劉長卿、王維、李白、孟浩然、白居易、蘇軾等等,這些歷朝歷代著名文人墨客抒寫睦州山水的詩畫,也都要一一展示??茨切┰姡娨猱嬅娓蓄D生,看那些畫,畫意卻如詩般凝練,睦州的美麗山水,都如精靈般生生活化了。想象不盡,陸游一時竟有點恍惚。淳熙十五年春的一天,陸游去潺湲閣,“飽食何曾補縣官,潺湲閣上倚闌干”,冷風撲面,看著遠處的孤山,想起自己一生奔波,除卻抱負和理想,生計問題也是一大原因,不禁感慨萬千。
另一位自然是本朝的知名人物范仲淹。
睦州也因范仲淹而畫面定格,范的任期雖只有八個多月,卻翻開了睦州文化史上燦爛的一頁,這讓陸游佩服得五體投地,范仲淹就是他的榜樣。
景祐元年(公元1034年)春,右司諫范仲淹,因為提了不該提的意見,反對宋仁宗廢郭后,被貶為睦州知州。范仲淹到睦州,做下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建嚴先生祠并寫記。古往今來,因仰慕嚴子陵高風而到釣臺拜訪的文人騷客,據記載的就有一千多位,他們留下了兩千余篇稱贊嚴光高尚氣節的詩文。等范仲淹到嚴子陵釣臺時,嚴光祠已經破敗不堪,范立即組織人員,全力修繕。并且,寫下了著名的《桐廬郡嚴先生祠堂記》,結尾名句為:“仲淹來守是邦,始構堂而奠焉,乃復為其后者四家以奉祠事。又從而歌曰:‘云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p>
范仲淹不僅大修嚴祠,還為嚴祠的長久保護建立了制度,免除嚴先生四家后裔的徭役,讓他們專門負責祭祀的事情。嚴先生的高風亮節,又一次被大大拔亮。
范仲淹在睦州的八個多月時間,詩情才情皆大爆發,他創作了一生六分之一的詩歌,比如《江上漁者》,活畫出新安江富春江的日常形態: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
比如《瀟灑桐廬郡十絕》,陸游最喜歡的四句:
瀟灑桐廬郡,春山半是茶。
新雷還好事,驚起雨前芽。
清明前后,正是茶葉采摘季,范知州行走在他轄下的各個縣鄉,群山青翠,而春山的一半是茶,那春雷呀,你不要叫醒那些睡著的萌芽。
一想起這些,陸游就渾身激情賁發,對即將到達的嚴州,有些心馳神往了。船沿著富春江艱難逆行,艙外的翠綠山色,眼前快速流動的清波,一切似乎都很熟悉,他知道,嚴州就在眼前了。
三
梅城舊有“世美祠”,供奉著陸游高祖陸軫的遺像,陸游的《先太傅遺像》這樣寫:“以公自贊道帽羽服像,刻之堅珉,慰邦人無窮之思。”從陸游的描寫上看,他上任嚴州,于公于私,第一件事,就是去祭拜陸軫(也有人說,是陸游主持修建了陸軫祠)。他應該仔細觀察過高祖的遺像,這像刻在堅硬的玉石上,道帽羽服,肅穆莊嚴,州人常常進祠膜拜緬懷。
陸游迅速投入工作。
不過,公務繁忙,迎來送往不斷,年愈花甲的陸游,深感體力有些不支,他從心底里羨慕范仲淹,范是那么瀟灑,還寫十絕,而他卻是“桐廬朝暮苦匆匆,瀟灑寧能與昔同。堆案文書生眼黑,人京車馬漲紅塵”,頗有如現代公務員說的那種忙,朝廷文件紛紛而來,堆桌成山,讓人看得眼發黑,案件一個接一個審,喝酒吃肉的工夫都沒有了,讀書寫詩只有到深夜。
雖如此,年老的陸游依舊勤勉,他體察民情,極重視農事農耕,嚴州的各縣鄉,田間地頭,經常有他的身影出現。嚴州這一片大地,處處都是怡人的景色,生機勃勃,有江有山,江是大江秀江,山是峻山俊山,他的身心隨之松馳下來。
陸游踩著朝廷規定的時間到達嚴州,正趕上嚴州秋旱,田地歉收,饑荒有些嚴重,陸游對農村農民,一直都飽含深情,見此情景,立即向朝廷報告,賑濟和免稅同時進行,并根據實際情況,號召農民補種冬季農作物,最大限度彌補損失。是年瑞雪,陸游和百姓一樣開心,并對來年的豐收作了無限歡樂的暢想:
苦寒勿怨天雨雪,雪來遺我明年麥。
三月翠浪舞東風,四月黃云暗南陌。
……
寒醅發劑炊餅裂,新麻壓油寒具香。
大婦下機廢晨織,小姑佐庖忘晚妝。
老翁飽食笑捫腹,林下擊壤歌時康。
自然,陸游也是懂農時的,他知道什么時候該做什么。第二年春天,陸游就早早發布了勸農文:
蓋聞農為四民之本,食居八政之先。豐歉無常,當有儲蓄。吾民生逢圣世,百谷順成;仰事俯育,各遂其性。太守幸得以禮遜相與,從事于此。故延見高年,勞問勸課,致誠以感眾心,非特應法令,為文具而已。
今茲土膏方動,東作維時,汝其語子若孫,無事末作,無好終訟,深甽廣耜,力耕疾耘,安豐年而憂歉歲。太守亦當寬期會,簡追胥;戒興作,節燕游,與吾民共享無事之樂,而為后日之備,豈不美哉!
陸游的散文,《入蜀記》《老學庵筆記》是頂峰之作,而他的一些公文,也都極有風格,簡潔明快,表義明確,且具較濃厚的文學意味。這個勸農文,從儲蓄的重要意義出發,著重要求各位農人,全心全力,經營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田地增產增收,歉收之年才不會餓肚子。更有說服力的是,陸游也自身帶頭,一方面禁止一般的樓館堂所建設,一方面減少宴會游樂,這樣的自律,百姓看了真心佩服。
這一年,百姓辛勤耕耘,天公又作美,嚴州迎來了豐收之年,“麥飯家家香”,陸游自然很高興,下一年,他又頒布了鼓勵農桑的第二道勸農文:
蓋聞為政之術,務農為先。使衣食之粗充,則刑辟之自省。當職自蒙朝命,來剖郡符,雖誠心未格于豐穰,然拙政每存于撫字。觴酒豆肉,曷嘗妄蠹于邦財;銖漆寸絲,不敢輒營于私利。所冀追胥弗擾,墾辟以時;春耕夏耘,仰事俯育。服勞南畝,各終藨蓘之功;無犯有司,共樂舒長之日。
今者土膏既動,穡事將興,敢延見于耆年,用布宣于圣澤。清心省事,固守令之當為;曠土游民,亦父兄之可恥。歸相告戒,恪務遵承,上以寬當寧之深憂,下以成提封之美俗。
我估摸著,嚴州(睦州)一千多年的建州歷史上,歷任主要長官總有數百人,有作為的太守、知州也不少,卻獨獨留下了陸游的兩篇勸農文,令人深思。中國是個傳統的農業國,飽讀經書的陸游,再加上他長期身處農村,和農民交道多,深知農的重要性,無農不穩,無糧不穩,當他直接面對廣大的農村農民時,“農”就作為他工作之重中之重了。
除了這兩篇勸農文,陸游還寫有數十篇祈雨文,旱了,求雨,雨來了,要謝,雨多了,雪大了,求晴,晴來了,也要謝,陸游是多么的忙碌呀,不過,為了百姓,他真的可以很拼。
陸游在嚴州的時間,首尾可以算上三年,滿打滿算卻只有兩年,他的足跡,不僅僅限于州府所在地梅城,下屬的一些縣,都留有他不少的詩文,他的創作一時達到頂峰狀態,嚴州七百日,作詩三百首,《渭南文集》收文766篇,其中嚴州所作達91篇。真如宋孝宗所說,嚴州,山水之勝地。
四
陸游嚴州任上,為避免家庭矛盾,只帶了從蜀地娶的小妾及幼子。子遹剛十歲,異常聰明,陸游常有詩記之。
喜見吾家玉雪兒,今朝竹馬繞廊嬉。
也知笠澤家風在,十歲能吟病起詩。
子遹也作子聿,子?,亦稱十五郎,以父致仕恩補官,歷新喻丞,漢陽令,溧陽令,司農丞,知平江軍,吏部侍郎、中奉大夫等。巧的是,三十九年后,寶慶二年(公元1226年)十一月,四十八歲的陸子遹也做了嚴州的知州,陸軫、陸游、陸子遹,陸游家族的歷史上,出了三位睦州、嚴州的主要長官,實在有意思。
藥渣魚,又叫琴高魚,子遹又會想起寒夜和父親一起吃魚的情景。寒夜苦讀,父子作伴,讀久了,父親想要喝點酒,驅驅寒,可是,年紀大了,身體又有病,不敢喝,干坐著總不行,父親一個轉身,去廚房找出一盤干煎魚,琴高魚呀,你吃一條,我吃一條,父子兩人嚼得有滋有味。
藥渣魚,名字怪異,相傳琴高跨鯉飛升,藥鼎傾渣入波變魚。這魚和琴高有關,琴高又是誰?《水經注》卷二十三有記:趙人有琴高者,以善鼓琴,為康王舍人,行彭、涓之術,浮游碭郡間二百余年,后入碭水中取龍子,與弟子期曰,皆潔齋待于水旁,設屋祠。果乘赤鯉魚出,入坐祠中,碭中有可萬人觀之,留月余,復入水也。
很有名的一個神仙故事。琴高乘鯉魚升天,這是求道求仙人的夢想,陸游自然羨慕,半夜吃琴高魚,其實蘊有含義,但陸游父子晚上吃的琴高魚,就是鯉魚嗎?新安江富春江中,好魚多的是,有一種叫子陵魚的,很特別,細小美味。于是,我寧愿將琴高魚設想成子陵魚,夜吃子陵魚,用嚴子陵不事王侯的隱逸來比喻自己的退隱思想,寓意也深刻。
北宋時的杭州、四川的成都、汴京(今河南開封)、福建建陽,并稱為全國四大刻書中心。
而京畿之地的嚴州,也是南宋時期善本書的重要出版地之一,宋版嚴州本,墨黑如漆,字大如錢,校讎精良,刻印精細,是宋刻本中的上品。據資料顯示,現存世的八十余種宋版嚴州本,多藏于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皆為國寶級珍品,如《藝文類聚》嚴州本,為唯一傳世刻本,彌足珍貴。
陸游自然十分重視出版業,刻印書也是政府的重要工作。八十卷的《南史》,十卷本的《世說新語》,三十卷本的《劉賓客(禹錫)集》等,都是陸游親自主持刻印完成的。陸游父子,在嚴州共刻印了23種陸游的作品,總數達341卷?!秳δ显姼濉贰秳δ显姼謇m稿》《老學庵筆記》的初刻本,均在嚴州問世。
在嚴州,陸游業余時間還有一個重頭戲,就是指導編選自己以往的詩作。自從學詩做詩到現在,每有詩意上涌,隨興即興遣興,一直寫寫寫,到底寫了多少詩了?還真沒有好好坐下來統計過,以前編過幾次,現在,是真正編輯的時候到了,連孝宗皇帝都要他在嚴州的山水間好好享受,那么,回望也是一種重要的工作,選出最滿意的作品,不滿意的,統統刪掉!雖然,《詩稿》前集的實際編定者是蘇林,當時的建德縣令,陸游的粉絲兼下屬,而同時陸游下屬的稅務官、迪功郎鄭師尹寫了序,鄭的序言中對編選出版工作的來龍去脈寫得十分明白,但陸游在《渭南文集》卷二十七《詩稿跋》中也明確記載:“此予丙戌(乾道二年)以前詩二十之一也。及在嚴州,再編,又去十之九。然此殘稿,終亦惜之,乃以付子聿。紹熙改元立夏日書?!鼻蓝辏ü?166年),陸游只有四十二歲,當時,他刪定為940首,按二十之一推算看,足有18000多首,而在嚴州,又刪除了十分之九,現在,我們能看到的,四十二歲以前的陸游,留下的詩為94首。如此大量刪節,或者,選出自己滿意的作品,只有陸游可以決定。不過,嚴州的陸游,已過花甲之年,思想非常成熟,他對于青少年時期追求“文辭”的作品,有著太多的不滿意:“文辭組繡耳,初不系賢愚。負恃已可笑,憎嫉真區區?!蔽恼乱v實用,也正是如此,他否定了自己早年的“藻繪”之作。
為什么叫《劍南詩稿》,不叫“越州”或者“山陰”或者別的什么詩稿?陸游的長子陸子虡,在詩稿的跋中,說得很清楚。陸游起先不是很愉快的入蜀,最后居然想定居于彼,及至離開蜀地,思念的火花依然不斷閃現在他的詩文中,那就以蜀地名來命名詩稿吧,永遠留傳下去。嚴州本只有二十卷,后來又編為四十卷,陸游都親自審定。公元1220年的十二月,陸子虡在江州任上,完成了他父親這部大著,全書八十五卷。
或許是兄弟間早就商量好了,《劍南詩稿》刊刻發行這一年的前一個月,陸游的幼子,承事郎知建康府溧陽縣主管勸農事陸子遹,也同時完成了陸游五十卷的《渭南文集》的刊刻。渭南者,陸游晚年封渭南伯,乃自號“陸渭南”,陸游晚年曾交代過小兒子:“劍南乃詩家事,不可施于文,故別名《渭南》,如《入蜀記》《牡丹譜》《樂府詞》,本當別行,而異時或至散失,宜用廬陵所刊《歐陽公集》例,附于集后?!焙茱@然,陸游對他身后詩文的刊刻發行,早有明確的打算。
嚴州版的《劍南詩稿》二十卷,收錄2500余首詩。著名詩人的詩集一出版,立刻轟動了整個南宋詩壇,一時好評如潮,洛陽紙貴。
陸游的好朋友楊萬里,以空前的熱情,對陸游的詩大贊,這部詩稿,巧奪天工,是神來之作,陸游的詩,繼承了屈原和杜甫的風格,具有濃郁的家國情懷,他踏著杜甫在虁州的足跡,對杜甫的詩有著深刻的領悟,寫出了自己獨特的篇章,詩的意境,詩集的名字,都別出心裁,陸游為詩,費盡腦子,用盡心血,正因如此,這才有了如椽大作。
五
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年)春,當嚴州的春山,再次綻放出春天別樣的風采時,六十四歲的陸游,已無心風景了,他向朝廷上書,乞請祠祿還鄉。他知道,任期即將結束,這樣的年紀,還是不給朝廷添麻煩了,能夠有一份薪水可領足夠。
不過,在陸游結束任期前,他都沒有得到答復,那行吧,卷起鋪蓋,回家!這一年的七月十日,炎熱的山陰,依舊以十二分的熱情迎接這位游子回鄉:
鏡湖清絕勝吳松,家占湖山第一峰。
瓜冷霜刀開碧玉,茶香銅碾破蒼龍。
壯心自笑老猶在,狂態極知人不容。
擊壤窮閻歌帝力,未妨堯舜亦親逢。
不愧是魚米之鄉,站在三山別業前,陸游心情大為舒暢,這次做官,三年時間,不長,家里一切都料理得很好,家主回鄉,涼水缸中撈起一只瓜,瓜刀輕輕剖下,紅瓤中布著一些黑粒,嗯,好瓜,暑日里吃涼瓜,透心舒服。仆人都知道主人愛喝茶,銅缽早已準備好,好茶趕緊煮上。作為一州之主,無論公堂上還是去別的地方公務,官員必須的儀式還是需要的,想來,陸游已經厭煩繁瑣的禮節,回到家,這里就是自己的天地,可躺可坐可臥,隨時隨地,哈,我在鄉下自食其力,過著帝王一般的生活。呵,只要有好的心態,哪里都是心靈之鄉,何況生他養他的山陰,真是一片好湖山呀!
(陸春祥,筆名陸布衣等,一級作家,中國散文學會副會長,浙江省作家協會副主席,浙江省散文學會會長,浙江傳媒學院客座教授,已出版散文隨筆集《病了的字母》《字字錦》《樂腔》《筆記的筆記》《而已》《袖中錦》《九萬里風》《霓裳的種子》《夷堅志新說》近三十余種。曾獲魯迅文學獎、北京文學獎、上海市優秀文學作品獎、浙江省優秀文學作品獎、中國報紙副刊作品金獎、報人散文獎等獎項。)
特約編輯:劉亞榮
3912500338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