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國華
“車來了!”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禹越鎮(zhèn)衛(wèi)生院家庭醫(yī)生楊曉東開著“慢病服務”班車,駛向木橋頭村文化禮堂,“嘀嘀”喇叭聲引來等候就診的村民陣陣歡呼。截至2月15日,湖州發(fā)出的慢病服務、優(yōu)教共享、樂業(yè)湖州、快遞活村、未來農場、鄉(xiāng)村暢行、才聚基層、清親好水、村游富農、送氣下鄉(xiāng)、千兆進村等11輛“班車”已全部進村入戶,近百萬名“乘客”相繼登“車”,享受到了便利服務(見2月16日人民日報)。
日常生活中,許多地方修路、架橋,通電通水通燃氣,實施廁所改造、農村垃圾一體化運營,讓群眾感受到了真真切切的實惠,老百姓打心眼兒里感謝黨和政府。然而,少數地方民生項目立項不少,開工也不少,百姓望眼欲穿,卻最終未見結出果子。有的樓房主體已經完成好幾年,卻始終沒有封頂,百姓稱之為“爛尾樓”;有的道路修了幾年甚至十幾年,就是沒修通,成了群眾眼里的“斷頭路”……其實,這些“半截子工程”耗資不少、時間不短,卻始終不見效果,既影響群眾切身利益,也損害黨的形象。
可以說,一些“半截子工程”本不是有意而為之,也許是由于一些“老大難”暫時無法克服所致。但好事沒有辦好,自然無法產生良好的社會效果。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檢驗工作成效,社會效果是重要因素。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中央制定的政策好不好,要看鄉(xiāng)親們是哭還是笑。要是笑,就說明政策好;要是有人哭,我們就要注意,需要改正的就要改正,需要完善的就要完善。”辦好一件件民生小事,切實回應群眾所思所憂所盼,我們才能匯聚起眾志成城、團結奮斗的磅礴力量。
把好事辦好,既要唱好“說功”,也要練好“做功”。唱好“說功”,就是要把上級的好政策傳達給群眾,把本級的好辦法傳授給群眾,把各方的好信息傳遞給群眾,讓群眾真正理解、真正掌握、真正接受,并更好地轉變成自覺行動。當然,這種“傳達”“傳授”和“傳遞”并不是簡單地當“二傳手”“郵遞員”,而是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講究科學方法,與群眾心貼心交流、面對面溝通,使之真學真信真懂真用,把群眾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調動起來,切實提高群眾工作能力。
同時,練好“做功”,也是黨員干部應該具備的“看家本領”之一。我們的黨員干部既要政治過硬,也要本領高強。關鍵時刻、緊急關頭,既能當好“指揮員”,也能當好“戰(zhàn)斗員”,往往更能贏得群眾擁護和支持,迸發(fā)出巨大戰(zhàn)斗力,克服更多“老大難”,為百姓謀更多福祉。
好事,更需要辦好。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就業(yè)、教育、醫(yī)療、住房等問題與群眾切身利益密切相關,老百姓關心的不僅是計劃解決多少,而且還關心辦成多少。事實證明,既要勇于直面問題,又要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斷解決問題、破解難題,才能讓老百姓得到更多實惠,提升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3141501908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