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肖青松

作為湖南省臨武縣15個省級鄉村振興示范創建村之一,多年來,龍歸坪村“六位支書一臺戲”,一任接著一任干,一張藍圖繪到底,支村兩委、駐村工作隊帶領村民朝著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標穩步前行,“三級三化三治”“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的鄉村治理模式聲名遠播。
自2008年以來,龍歸坪村6次斬獲國家級榮譽,獲得省級榮譽12項、市級榮譽14項,成為臨武全縣黨性教育、美麗村莊、文明社區、村民自治的一張閃亮名片。
2015年4月,龍歸坪村成立舜龍土地股份合作社,土地統一流轉,全村188戶農戶以土地入股形式加入合作社,實行統一經營,統一管理。通過招商引資,全村土地交由來村投資的企業家承包,村民每年除了土地分紅收入外,閑置勞動力在基地務工,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和穩定就業。
這一做法盤活了土地資源,最大限度釋放農村土地價值,推動農業現代化進程。
公司化運作、集約化管理、線上加線下的營銷模式,使農業變強了,農民富起來了。2018年,村里成立龍歸坪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全村農業產業實行公司化運作。以舜龍蔬菜種植合作社為依托,積極發展蔬菜、淮山、麻竹筍等傳統農作物。
2019年以來,龍歸坪村大力發展草莓、桑葚、烏梅、無花果等優質高效水果種植業。以華晟農產品加工廠為依托,積極發展農副產品深加工(抖糍粑、桑葚酒、獼猴桃酒、紅薯粉等);以龍歸坪生態農莊為依托,發展農家樂。正在建設的田園綜合體,將村西北300畝沙土打造成集生產、觀賞、科普、體驗于一體的苗木科普園、瓜果科普園、卡通菜園,發展休閑農業、創意農業、觀光農業等新業態。在產品營銷方面,借助“龍歸坪優選”微信小程序、公眾號及線下開設門店實現農產品供銷一體化。
完善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擦亮“龍文化”鄉村旅游名片,村莊美了,游客來了。
按照《龍歸坪2019—2035發展規劃》,龍歸坪村著力建設以“龍文化”為主題的傳統古村落,將之打造成集鄉村體驗、寫生攝影、觀光游覽、休閑娛樂、健康養老等功能于一體,古色、綠色、紅色相結合的鄉村旅游度假綜合體,使之成為空間優化布局美、生態宜居環境美、鄉土特色風貌美、業新民富生活美、人文和諧風尚美的特色精品省級美麗鄉村。
為提升古村品位,2017年,村里籌集資金對基礎設施進行全面升級:玉美至龍歸坪村公路鋪設柏油路面,拆除所有危舊房屋,對全村193棟民房進行立面改造;實施村莊美化綠化亮化硬化工程,完成改廁工程,新建兩座公廁,改建103座戶廁,興建垃圾收集站,購買戶外垃圾桶,建立村里生活垃圾收集、轉運、處理機制,主要巷道全部裝上路燈;建成系統的污水管網,污水處理達100%。
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基礎設施日趨完善。目前,正在興建1800平方米高標準生態停車場,為發展鄉村旅游打下堅實基礎。
龍歸坪,相傳為祥龍休憩之地。全村依山傍水、環境優美、生態優良,村容井然、錯落有致、布局合理。村前村后古木參天,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美麗的武水河自西繞村北,過村東,逶迤而去,在龍歸坪畫出一個神奇的太極圖,武水河道正是陰陽分界線,鬼斧神工,機緣天成。兩岸遍布香樟、竹、桑、柳等綠色植物,武水河蜿蜒曲折的河道、清澈的河水、河岸幾百畝沙地,形成了龍歸坪獨特的自然風光。
2009年,龍歸坪村被評為省級生態村;2019年,入選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及省級美麗鄉村;2021年,被授予省級特色精品村等榮譽。
龍歸坪村歷任領導班子始終堅持規劃先行,一張藍圖繪到底。自1979年制定第一期建房規劃后,新建及改建住房均按規劃執行,無一處違規亂建。為適應打造中國傳統村落及發展鄉村旅游的需要,2017年,村里委托湖南城市學院設計研究院編制《臨武縣汾市鎮龍歸坪村“多歸合一”村莊規劃》,從住房布局、產業發展、道路交通、公共服務設施、生態保護修復、旅游發展、防災減災等方面對村全域進行科學規劃,為鄉村振興打下良好基礎。
支村兩委貫徹執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有效地保護了全村古樹名木和一江清水,使游客“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舊屋久遠卻修繕完好,新房亮麗毫不張揚突兀,公路相通平整干凈,鄉容村貌和諧安寧。在龍歸坪村,沒有好吃懶做、好勇斗狠、坑蒙拐騙、游手好閑、攀比炫富之風,2020年被授予省級文明村。
全村每戶村民家中都一直沿襲傳統的家訓族規,后傳承創新為《龍歸坪村古族規家訓》,陳列在村展覽館,如“禁非為,戒血氣,嚴匪交,懲賭博,警游惰,黜奢侈,戒興訟”“敬祖宗,孝父母,友兄弟,睦宗族,供賦役,端蒙養,肅閨閫,尚勤儉,卜生業,明理智”。
村里每年評選見義勇為模范、敬業奉獻標兵、助人為樂榜樣、誠實守信模范、孝老愛親家庭,配上圖文張貼在村公示欄,讓榜樣的力量促進鄉風文明。
1979年,龍歸坪首個村規民約誕生,涉及農村發展的方方面面,包括糾紛調解、衛生管理、建房管理、山嶺管理、喪事辦理、防火防盜等11大方面32條,確保村民生產生活有章可循、有規可依。
長期以來,村規民約為廣大村民知曉并認同。通過法治、村級自治、道德約束“三治”融合,龍歸坪村創造了4個“零記錄”:一是培育清正家風、和暢村風、淳樸民風,實現全村零犯罪;二是一張藍圖繪到底,實現全村零違建;三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實現全村生態環境零破壞;四是倡導核心價值觀,實現鄰里糾紛零上訪。
村規民約規范了村民行為,提高了村民文明素質,促進了家庭和睦、鄰里友善,“約”出了文明村風、“約”出了淳樸民風、“約”出了清廉政風。

村干部帶領龍歸坪村民種植香花樹,完成生態停車坪綠化工程。
在龍歸坪村,到處可以看到各種標牌和展示,如交通路標指示牌、古樹名木保護牌、祠堂保護牌、“族規七款,祖訓十條”、蔬果基地公告牌,以及村務公開展窗、公共場所安全監控系統等,村莊治理可見一斑。
在龍歸坪村,“六位支書一臺戲”,誰也不唱獨角戲,圍繞“六個一”(即樹立一種奉獻精神、堅持一個為民服務原則、完善一套規章制度、健全一個工作機制、培育一種傳統正氣、建設一批經濟產業)的工作目標,以“功成不必在我”的信念,一任接著一任干,腳踏實地、矢志不渝地推進鄉村振興。
這是黨組織發揮堅強戰斗堡壘作用的真實寫照,是獨具特色的鄉村治理模式和獨具內涵的鄉村振興路徑的時代創新。
按照鄉村治理法治、德治、自治要求,龍歸坪村獨創“三級三化三治”工作法,即村、組、戶三級聯動,民事民議內容格式化、程序規范化、履職制度化,德治、法治、自治。
村里將民主協商貫穿于鄉村治理全過程,得到上級的高度肯定,先后被授予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國村級議事協商創新實驗試點單位。
村里還成立了治安巡邏隊、矛盾糾紛調解委員會、老年協會、村務監督會、議事會、紅白理事會等群眾性自治組織。
多年來,支村兩委引導村民遵循“自己的事情自己辦、自己的家園自己建”原則,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將鄉村治理推向更高水平。
近年來,龍歸坪村村民依托當地豐富的自然、人文、生態景觀發展鄉村旅游,游客量呈逐年增長勢頭。村民擺攤設點銷售本地農副產品、開設農家樂,實現了“家門口就業掙薪金”。
村集體經濟得以壯大,村民人均年收入連創新高,2020年村集體經濟收入18萬元,村民人均收入29700元,全村80%的農戶新建、翻新了樓房,60%的農戶在市區和縣城購置了房屋、門面、廠房等固定資產,村里原有的19戶貧困戶、62人全部穩定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