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百雄 肖宗濤
(湖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湖南長沙 410012)
快攻是籃球進攻戰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發動突然、攻擊迅速的特點,其是進攻戰術中最銳利的武器[1]。CBA2020—2021 賽季廣東東莞大益隊面臨的巨大難題是易建聯和馬尚兩位主力球員接連受傷,對于內線本就薄弱的廣東隊來說,缺少易建聯和主要得分手馬尚,這無疑對廣東隊造成了很大的困難,完全打亂了部署[2]。這種情況下,外界對于廣東隊沖擊第11 冠均表示機會渺茫。然而,在杜峰主教練的領導下[3],廣東隊迅速做出了調整,充分發揮了快、靈、準以及多人輪換的特點[4],提高了防守強度,加快了反擊速度,堅持以快為主的進攻原則[5]。在總決賽中,堅持快速打法的廣東隊給陣容完整的遼寧隊造成了極大困擾,最終取得了勝利,獲得冠軍。可見,對廣東隊快攻的特點進行研究無疑是有益的。
CBA 2020—2021 賽季總決賽廣東東莞大益隊(簡稱“廣東隊”)對遼寧本鋼隊(簡稱“遼寧隊”)的3 場比賽。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知網、維普等數據庫進行檢索,整理相關文獻資料,對收集的資料進行歸納總結。
1.2.2 數理統計法
運用Excel 軟件進行整理、分析數據,為該文的撰寫提供準確的數據。
1.2.3 錄像觀察法
通過觀看CBA 2020—2021賽季總決賽3場比賽錄像,對廣東隊快攻3個階段的相關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1.2.4 對比分析法
對CBA 2020—2021 賽季總決賽廣東隊每場比賽快攻的相關數據進行對比分析。
由表1可知,廣東隊第一場比賽共發動22次快攻,成功率為73%;第二場共發動19 次,成功率為21%;第三場共發動28次,成功率為57%。可以看出,廣東隊在總決賽中是以快為主的,場均發動快攻23 次,成功率為52%。在第一場比賽中,多次利用遼寧隊退防慢,進球慶祝和對方進球后快速發球推進等因素[6],成功完成多次快攻反擊,成功率較高,最后獲得比賽的勝利。第二場比賽,遼寧隊做出了調整,在進球后沒有慶祝,對比賽更加專注,第一時間退防,加快了退防速度,成功限制了廣東隊的快攻反擊,19次快攻僅成功了4次,幾乎全部轉為陣地進攻,最后遼寧隊獲得勝利。第三場比賽,廣東隊也快速地做出了調整,各隊員快速跟進,加強了對籃筐的沖擊力度,雖然成功率不及第一場,但也較為可觀,最后廣東隊獲得勝利。雖然第二場比賽,遼寧隊成功限制了廣東隊的快攻反擊,但是廣東隊發動快攻的次數并沒有明顯下降,說明遼寧隊沒有在發動與接應階段對廣東隊做出有效防范,并且廣東隊在每一場比賽中整體執行快攻戰術是比較堅決的。

表1 廣東隊快攻次數與成功率分析表
2.2.1 發動時機分析
從表2數據分析,廣東隊在3場比賽中搶后場籃板球發動快攻的場均次數為12.3次,占53%;搶斷后發動快攻場均次數為7.7 次,占33%;擲端線球發動快攻場均次數為3 次,占13%;發界外球和跳球發動快攻次數均為0 次。可見,后場籃板是廣東隊快攻的最有力保障[7]。
通過對比表2和表3發現,廣東隊場均有35.3個后場籃板球,其中發動快攻12.3 次,占35%;場均搶斷11.7個,其中發動快攻7.7次,占67%,特別是第三場比賽,廣東隊搶斷次數為12次,其中有11次發動了快攻,可見,廣東隊在完成搶斷后發動快攻是比較堅決的。通過觀看錄像可知,廣東隊快攻意識極好,幾乎每次拿到后場籃板和搶斷后都會以最大努力發動快攻,伺機打對手立足未穩。

表2 廣東隊快攻發動時機統計表

表3 廣東隊總決賽后場籃板球和搶斷次數統計表
2.2.2 接應方式分析
從表4數據分析,廣東隊總決賽3場比賽69次快攻中,有33 次是無接應的,占48%,固定接應和機動接應均為26%。可見,廣東隊快攻大部分是直接推進或長傳,無接應為主。通過觀看錄像回放,廣東隊快攻的接應人員主要有趙睿、胡明軒、徐杰、威姆斯4人,按照誰近誰接應的原則。固定接應通常是在擲端線球時,主要有威姆斯、趙睿、胡明軒3 人,如威姆斯在場則一般由威姆斯接應,不固定區域。如果是趙睿、胡明軒、徐杰、威姆斯4人搶到后場籃板或搶斷發動快攻,則無人接應,直接推進或長傳。

表4 廣東隊總決賽快攻接應方式數據統計表
2.3.1 推進方式分析
從表5數據分析,廣東隊在總決賽3場比賽的快攻戰術中,場均有3.3次長傳,占14%;短傳0.3次,占1%;運球結合傳球11.3 次,占49%;個人突破8 次,占35%。可見,廣東隊快攻推進方式主要為運球結合傳球和個人突破。通過觀看錄像,廣東隊后衛及前鋒個人突破和運球能力較強,特別是威姆斯、趙睿、胡明軒沖擊力較強的突破好手。在快攻推進過程中,一般由威姆斯持球推進,其他隊友快速跟進。廣東隊利用了輪換人員多、快靈準的特點,只要是后衛及前鋒持球,如果隊友快下沒有機會,就會迅速推進,給對手造成了較大的困擾。

表5 廣東隊總決賽快攻推進方式數據統計表
2.3.2 傳球次數分析
從表6數據分析,廣東隊快攻1次傳球的次數最多,場均10.7 次,占47%;其次是2 次傳球,場均6 次,占26%;0次傳球場均5次,占22%;最少的是3次傳球,場均1.3次,占6%;3次以上傳球次數為0。可見,廣東隊快攻推進的速度比較快,并且進攻比較堅決,主要是1次傳球完成進攻,0 次傳球次之,3 次傳球或以上幾乎沒有。特別是威姆斯、趙睿、胡明軒3人,基本是個人推進進行突破,如有隊友跟進有更好的進攻機會則會傳球。

表6 廣東隊總決賽快攻推進傳球次數統計表
2.3.3 參與傳導球人數、人員分析
從表7數據分析,廣東隊在快攻推進過程中,2人參與傳導球的次數是最多的,場均11次,占48%;其次是1人和3 人,分別是場均5.3 次和5.7 次,占23%和25%;4人參與場均只有1次,占4%;5人參與次數為0。可見,廣東隊快攻推進是2 人間的配合較多[8]。通過觀看錄像,廣東隊參與快攻最多的是威姆斯,只要威姆斯在場上,幾乎所有快攻都會參與。并且較多的是后衛之間或后衛與前鋒的配合,常參與推進的有威姆斯、趙睿、胡明軒、徐杰、周鵬5人,大部分配合都是在他們之間完成。

表7 廣東隊總決賽快攻推進參與傳導球人數統計表
2.4.1 結束方式分析
從表8數據分析,廣東隊在總決賽3場比賽中,場均8.3 次上籃結束進攻,占36%,場均命中6 次,命中率為72%;場均4次投三分球,占17%,場均命中1.3次,命中率為33%;轉陣地4.3 次,占19%;失誤1.7 次,占7%;被犯規4.7次,占20%;中距離投籃0次。通過觀看錄像和數據分析,廣東隊擁有威姆斯、趙睿、胡明軒等突破好手,在進攻結束階段,所有快攻首選都是沖擊籃下,快下隊員接到傳球后,直接不減速沖擊籃筐,命中率達到72%,遇到防守,沒有優勢再傳球到外線,有三分機會則出手,沒機會則轉陣地,且場均失誤只有1.7次。但在3場比賽的69次快攻中,中距離投籃為0次,可見廣東隊在快攻結束階段幾乎不會選擇中距離投籃結束進攻。

表8 廣東隊總決賽快攻結束方式數據統計表
在總決賽第一場比賽的22次快攻中,有16次是上籃結束進攻,命中13次,命中率為81%,只有1次轉為陣地進攻。第二場和第三場比賽遼寧隊做出了相應的策略,加快了回防速度。廣東隊的上籃終結次數分別降為4次和5次,投三分球次數增加到6次和5次,轉為陣地均為6次。遼寧隊第二場比賽較好地限制了廣東隊的快攻,獲得了比賽的勝利。第三場比賽廣東隊快攻雖然也受到遼寧隊的限制,但廣東隊加強了沖擊籃筐的力度,造成遼寧隊10次犯規,最后廣東隊取得了勝利。
2.4.2 參與快攻人數分析
從表9數據分析,廣東隊參與快攻人數一般為2人以上,1 人場均1 次,占4%;2 人場均4 次,占17%;3 人場均6.3 次,占27%;4 人場均8.7 次,占38%;5 人場均3次,占13%。可見,廣東隊參與快攻人數更多的是3 人和4 人,均超過20%。通過觀看錄像,廣東隊在快攻過程中,幾乎所有外線球員都會參與快下,內線球員一般最少有一名隊員參與。根據數據分析,第二場比賽遼寧隊加快了退防速度后,限制了廣東隊的進攻。第三場比賽,廣東隊在快攻過程中做出了相應的調整,較多的是4人以上參與快下,使進攻有了更多的選擇,提高了效率,最后取得勝利[9]。

表9 廣東隊總決賽快攻結束階段參與快攻人數統計表
缺少易建聯、馬尚兩位主力球員的廣東隊,在總決賽中充分發揮快速打法特點,場均發動快攻23 次,成功率為52%。后場籃板球是廣東隊發動快攻最大的保障,搶斷后發動快攻次之。一般以無接應為主,固定接應通常是在擲端線球時,主要有威姆斯、趙睿、胡明軒3人,如威姆斯在場則一般由威姆斯接應。在推進過程中,參與傳導球人員主要有威姆斯、趙睿、胡明軒、徐杰、周鵬,推進方式一般為運球結合傳球或個人突破,傳球次數一般不超過3 次,通常是兩人之間的配合,1次傳球完成進攻。結束方式首選為上籃,遇到防守,沒有優勢再傳球到外線,有三分機會則出手,沒機會則轉陣地,失誤較少,中距離投籃0次。參與快攻人員一般為3~4 人,較多的是4 人以上,幾乎所有外線球員都會參與快下,內線球員一般最少一個參與。
隊伍的團結,思想的統一,頑強的意志,拼搏的精神,堅決執行教練的意圖,把快貫徹到整場,讓廣東隊在整體沒有優勢的情況下,獲得了最終的勝利,獲得總冠軍。廣東隊快攻戰術的運用是較為成功的,是典型的快、準、靈打法,值得廣大教練員和運動員參考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