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俊楠 陳 潔 于 海
(1.山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山東 煙臺 264100;2.威海市環翠區鯨園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山東 威海 264200)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在外科教學過程中,有機將德育內容融入進來,在加強學生對醫生職業能力和道德素質的培養的同時,引導學生對醫生職業的認同和向往,引導學生關注并加強對醫藥文化的重視。
第一,勤于、樂于、善于德育教育。同時,我們也通過教學把我們的思維習慣傳遞給學生,培養學生的思維習慣。第二,政治高度,思想深度,視野廣度:要堅持學信,思行,把學習成果轉化為不可動搖的理想信念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引導學生自覺錘煉品格,學習知識,創新思維,為祖國貢獻力量;教師要努力成為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做一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知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教師;在知識儲備和理論創新上能與時俱進。在課堂教學中,內容組織要得心應手,思想要新鮮有力,材料要容易掌握。第三,德育內容是熱點和當代性的:第一時間在國內外傳播黨的創新理論和熱點時事,可以幫助醫學生在潤物無聲中獲得生命啟示和力量。積極做新時代、新課堂的推進者。
第一,理論教學。講述外科史上一些對中醫科學發展作出巨大貢獻的優秀醫生的事跡。向醫學者致敬,以身作則,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樹立無私、仁愛的人生觀價值觀。扎實的書本知識,感性知識與理性知識緊密結合,提高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二,實習課。注重職業素養,培養醫德,有利于促進和發揮技術。“醫德比醫術更重要,醫生最重要的是學會做人。”第三,臨床實習課程。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實施健康中國戰略”,人民健康成為熱點,激發學生從“健康中國”的角度規劃職業發展,不斷提高責任感和使命感。
通過問卷調查和職教云平臺中“課堂評價”功能,來掌握學生課堂外科知識學習情況,以及關注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獨立思考、團隊合作、職業素養等能力提升情況。
根據反饋情況,保持學生感興趣、喜歡的教學方法方式,及時調整學生排斥的教學方式。發現問題,找出原因,及時改進(見圖1)。

圖1 課程實施路線圖
主要采用多元混合考核方式。建立以綜合素質為核心的能力考核體系,包括:過程評估與最終評估。成績由線上和線下成績,最終評估分為理論評估和實踐評估,每項評估都不能忽視職業道德素質的內容。采用百分制考評,60分為合格。考核內容、考核方式及組成比例見表1。學期結束時,將學生的總分與前幾年學生的總分進行比較,以期會逐年增加。

表1 考核內容、考核方式及組成比
本次研究是從醫學院校醫學理論教育和德育教育的現狀出發,在探索課程德育教育資源的基礎上,將“德育教育”整合到外科病例、外科情境和實訓教學中,從而提高醫學生的職業素質及職業能力。外科課程融入思想德育內容,將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職業素質教育和外科專業知識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培養學生嚴謹治學、求真務實學習態度,在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不斷提高學生的外科基礎知識,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和職業素質。
隨著社會經濟條件的不斷提高,人們生活中越來越更注重身體健康,這也對我們以醫學生提出了更高的挑戰,既要不斷提高自身醫療技術水平、注重技術更新,也要不斷提高自身的職業素質。職業素質是指從事某一職業的人在職業生活中應當遵守的職業道德和行為準則。它是職業精神的集中體現。在外科教學中,外科教學改革的探索方向是如何以專業課程為載體,通過精心的教學設計探索醫學教育的人文精神,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專業目標,提高醫學生的人文意識和業務素質,實現“立德樹人 仁愛育人”的知識傳授和高尚醫德的雙重教育目的。
本內容的開展不僅強調課堂教師的教學設計,而且首先強調德育教師的培養。他們勤于德育教育,樂于德育教育,善于德育教育,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從而自我感染和引導學生。德育教育強調在課程中納入職業道德教育和專業素養的內容。同時,還著重加強了對德育教師的課前培訓:要加強整合,不能浮躁、牽強,這對專業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利用好課堂教學主要過程的同時,德育教育理論課也需要加強改進,增強德育教育的親和力和針對性,以更好地滿足學生成長發展的需要和期望。其他課程要保持好這種強度,播下好種子責任域,使各類課程與德育教育理論課齊頭并進,形成協同效應。高校作為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培養基地,擔負著專業教學和解惑的重要任務,而更艱巨的任務是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責任。智育與德育并重培養是高校人才培養的一項重要改革。此外,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身體健康水平和健康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這些都對新時代新背景下的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更大的挑戰。課程德育教育就是要充分挖掘課程的德育內涵,形成德育教育密集、全方位共存、整合的新的教育模式,專業課程教學與具有較高德育素養的教師[1]。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也教育的本意和高校的基礎。作為醫學院校,探索醫學專業課程與德育教育課程同向同行、協同育人效應顯得尤為重要。積極探索醫學課程中的德育教育內容,努力培養具有高超技能、高尚醫德和人文情懷的醫學人才。
廣西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徐玉彪對外科學教學改革中的“課程德育教育”進行了初步探索,堅持“知識轉移”與“價值導向”的同一方向,全程實現了素質教育,努力實現培養德才兼備的高素質醫學人才的目標[2]。何光耀等人根據自身學科特點,將德育教育融入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教學[3]。醫學生的突出專業性、忽視思維、獨立思考能力強、知識面窄等缺點在不斷變化。安徽醫科大學于萬萬將健康中國的戰略視角融入教學,結合外科醫生職業發展和外科熱點問題討論,顯著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4]。廣西大學中醫藥學院楊勇將德育教育融入外科護理學教學中,使學生不僅掌握了基本的專業知識,而且提高了學生的人文意識和道德修養,從而達到知識教學和教育的雙重目的[5]。山東菏澤中醫學院張力生等德育課程融入口腔頜面外科教學,堅持知識轉移和價值導向的統一方向,努力實現培養德才兼備、適應新時代發展的高素質醫學人才的目標[6]。昆明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外科葛茂興將循證醫學融入外科感染教學,改變了原有的“描述性”醫學教學模式[7]。中山大學附屬醫院黃學坤等將人文素質教育融入耳鼻咽喉頭頸外科臨床實習教學,有利于提高臨床實習教學質量,和諧醫患關系[8]。湖南醫學院鄺學軍將整合醫學理念融入肝膽外科教學,不僅幫助醫學生全面系統地掌握肝膽外科疾病的基本知識和臨床特點,還培養醫學生正確的思維能力和解決臨床問題的能力[9]。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王堅剛結合美國心臟外科醫生培訓,探索醫學研究生應在注重不斷加深鞏固、注重醫療知識的更新,提升臨床技能,培養科學嚴謹的思維模式,同時還應重視學生職業素質的教育,從而培育更適應時代需求的高素質專業人才[10]。吉林大學第一醫院劉凱等將模塊化德育教育方式應用到泌尿外科住院醫師規劃化培訓中,改變傳統的德育教育模式,在每個教學環節中融入職業素質的內容,培訓結束后,效果顯著[11]。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泌尿外科何旭麗等在促進醫教協同,加深醫學教育改革中,德育與職業素質教育敢穿整個教育過程,促進專業技能培訓、職業素質培訓與醫院科室現狀相融合[12]。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韓文均等在中醫外科學教學中融入“1+X+1”德育教學元素,在教學過程加入大量的德育、職業素質的內容,顯著提高醫學生的使命感、責任感和團隊協作的能力[13]。
外科學作為醫學生的必修課,在課程教學中融入了德育教育的內容,這對于培養學生“嚴謹求實、追求卓越、救死扶傷、勇于承擔責任、不忘本心”的職業素質具有重要意義,以期能為其他臨床課程融入德育教育的開展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