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丹,劉 銀
(江蘇省鎮江第一中學,江蘇 鎮江 212000)
教育是強國之基,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踐行“立德樹人”新要求,傳播進步與美的思想文化。依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基本理念,引導學生感悟數學的科學價值、應用價值、文化價值和審美價值。蔡元培先生在《教育大辭書》中說:“美育者,應用美學理論于教育,以陶養感情為目的者也?!鲍@得美的體驗才會追求美、創造美。教學中以數學文化為載體,將數學美滲透到學生心中,激勵精神、溫潤心靈。于是,在一次校際教研活動中,筆者設計了黃金分割的內涵與賞析這一節課。大膽嘗試數學文化進課堂的實踐研究,選定課題,經歷了資料查閱、教學設計、教學模擬、教學研討,資料再次查閱、教學再次設計、教學展示、教學評價等教學環節。旨在讓學生走近黃金分割,欣賞比例美與和諧美,領悟數學內在之和諧美,并應用到現實中。課堂上學生積極動手動腦,思維飛揚,聽課教師反響熱烈,師生陶醉于數學之美中,現將教學設計展示如下。
數學具有文化屬性、美學屬性,學習并賞析數學文化是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國內最早注意數學文化的是北京大學教授孫小禮,她和鄧東皋等合編的《數學與文化》中記錄了從自然辯證法研究的角度對數學文化的思考。齊民友先生的《數學與文化》,從非歐幾何產生的歷史闡述數學的文化價值。黃秦安教授認為數學是超越學科范圍的觀念、意識、心理、歷史、事件、人物和數學傳播的總和。張奠宙先生指出數學教育是為了欣賞數學文化和數學思維的真善美。高中數學課程標準(2017 年版)指出:數學文化是指數學的思想、精神、語言、方法、觀點,以及它們的形成與發展;還包括數學在人類活動、科學技術、社會發展中的貢獻和意義,以及與數學相關的人文活動。將數學文化融入新課程,引導學生感悟數學的文化價值和審美價值顯得尤為重要。
環節1:認識黃金分割
黃金分割問題的研究起源于古希臘畢達哥拉斯學派,畢達哥拉斯從鐵匠鋪的打鐵聲中受到啟發,反復測量比較鐵錘和鐵砧的尺寸,發現優美和諧的聲音來源于恰當的比例。歐多克索曾提出:“能否將一條線段分成不等的兩部分,使較短線段與較長線段比等于較長線段與原線段之比?”公元前300 年前后歐幾里得撰寫《幾何原本》時吸收了歐多克索的研究成果,進一步系統論述了黃金分割。黃金分割與幾何、代數、數列密不可分,因其蘊含的美學價值,被廣泛應用于各領域。
活動1:探索美的比例
學生畫五角星,教師展示正五角星圖片,大家都認為正五角星美觀。五星紅旗上有正五角星,許多國家國旗上有正五角星,畢達哥拉斯學派以正五角星為標志。
問題1 人們如此鐘情于正五角星,它有什么特殊之處?
借助視頻指導學生用大小不一的正方形彩紙折出正五邊形,連接頂點,得到正五角星。將正五邊形中的線段交點做標記,如圖1。測量并計算:____;____。學生發現這三個比值都接近0.618。

圖1
點N 將線段AC 分成兩段,若較長線段與原線段之比等于較短線段與較長線段之比,即,則稱線段AC 被點N 黃金分割,點N 為線段AC 的黃金分割點,AN 與AC 的比值為黃金分割比。正五角星中因蘊含了黃金分割比而特殊且美觀。
問題2:你能求出黃金分割比的精確值嗎?
學生小組探究,設線段AC 為1,AN 為x,由線段比值關系得到方程x2+x-1=0,求出精確解。又一小組發現正五角星的頂角為 36°,解三角形可得黃金比也可表示為2sin18°。
設計意圖:折紙是一項寓教于樂的活動,學生積極參與,探索幾何圖形中美妙的線段比,愉快的感覺來自恰當的比例,感受數學代數之美。
環節2 欣賞黃金分割之幾何圖形美
正五角星因黃金比而美麗,稱為黃金五角星。連接其中間正五邊形頂點,得到一個較小的正五角星,在較小的正五角星內重復上述操作得到更小的正五角星。借助GeoGebra 軟件展示這一動態變化過程,得到更多更小的正五角星(如圖2),這種自相似性讓人為之著迷。

圖2
活動2:尋找和諧美觀的黃金圖形
正五邊形的一條對角線上有4 組黃金分割線段,這些線段組成新的圖形。比如 ΔBED,ΔEDM,ΔDHM,底邊與腰的比值為黃金比,稱為黃金三角形(如圖3)。比如梯形ABCE,腰與下底邊的比值為黃金比,稱為黃金梯形(如圖4)。在正五邊形中這樣極具美感的梯形有5 個,三角形則多達20 個。生活中還有其他黃金圖形,如黃金矩形,其寬與長之比約為0.618。黃金橢圓離心率為。這些圖形因黃金比而和諧美觀。

圖3

圖4
活動3:應用黃金分割比
世界各地建筑中常有黃金分割的影子,上海東方明珠電視塔的上球體到塔底距離與整個塔高之比約為0.618,古埃及金字塔地面的邊長和高之比都接近于0.618。帕特農神廟、多倫多塔、巴黎圣母院等建筑都應用到黃金分割比,雄偉、壯闊的建筑結構讓人賞心悅目。意大利畫家達·芬奇運用黃金矩形構圖,如《蒙娜麗莎》《維特魯威人》等。
世界藝術珍品維納斯女神的上半身和下半身比值接近0.618,堪稱魔鬼身材。形體優美,動作優雅的芭蕾舞演員踮腳尖跳舞,是為了讓上半身和下半身的比值接近0.618。體形健美者的容貌外觀中,至少有18 個黃金分割點。比如肚臍是頭頂與足底的分割點、咽喉是頭頂與肚臍的黃金分割點、膝關節是肚臍與足底的黃金分割點。
問題3:你能讓媽媽擁有黃金比例身材嗎?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尋找自己身體中的黃金分割。設計高跟鞋給媽媽,讓她擁有迷人的黃金比例身材。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找出正五邊形中的黃金圖形,欣賞藝術創作中的幾何圖形之美。由雕塑形體之美到尋找自己身體中的黃金分割,讓學生感悟美,并設計高跟鞋應用黃金分割之美。
環節3:領悟黃金分割之代數美
數,美麗而玄妙,組成奇幻的數字世界。當數與數結合,變成一列數,創造出浩瀚而旖旎的數字星空,在大自然的數字密碼中尋找黃金分割。
活動4:探索黃金分割之代數美
欣賞一些花朵圖片,數一數花瓣數目:2、3、5、8、13……
問題4:這些數字讓你想到哪個數列?與黃金分割有什么關系?
學生發現這是斐波那契數列,也稱兔子數列,是意大利數學家斐波那契在《算盤書》中提出的以兔子繁殖為背景的一個數列,從第三項開始每一項都是前兩項之和。將這個數列前后相鄰兩項作比值得到一個新數列,……產生的新數列逐漸穩定在0.618 處。學生大膽猜測斐波那契數列與黃金分割密不可分,其前后兩項的比值會趨近于。斐波那契數列的通項公式為:

由法國數學家比內給出,故又稱比內公式。其中含有兩個與黃金分割比有關的無理數,一個是其倒數,另一個是其相反數,然而它卻表示了一個由正整數構成的數列,這是多么神奇的數學公式,它的奇異美讓人驚嘆。
活動5:感受斐波那契螺旋線的神奇與美妙
很多植物種子的排列也與這個神奇的數列有關,如向日葵種子(圖5)的排列由逆時針的螺旋線和順時針的螺旋線構成。仔細觀察螺旋線數目,會驚喜地發現它們總是相鄰的兩個斐波那契數(圖6)。松果、菠蘿中也存在這樣的螺旋線。植物種子按這樣的規律排列,可使種子的堆積效率最高。

圖5

圖6
問題5:借助斐波那契數列你能畫出斐波那契螺旋線嗎?
自然界中對數螺線無處不在,如,鸚鵡螺外殼、蜘蛛網、漩渦星系的旋臂……含黃金比的螺線被看成是完美對數螺線。斐波那契螺旋線與黃金螺旋線非常近似,選取一個以斐波那契數為邊的正方形拼成的長方形,在每個小正方形里畫一個 90° 的扇形,連起來的弧線就是斐波那契螺線,如圖7。

圖7
設計意圖:帶領學生走進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密碼,從花瓣數目、植物種子排列方式發現斐波那契數列,認識它的通項公式,尋找黃金比。欣賞美麗的黃金螺線,畫出斐波那契螺旋線,感受數學之美。讓學生在美的體驗中領悟到大自然中處處閃爍著美妙的數學智慧,從而讓學生熱愛自然、熱愛數學。
環節4:體會黃金分割之應用美
黃金分割的比例美與和諧美被應用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它已成為創造和諧生活環境的一種常見方式。人體溫度是 36° 左右,使人舒適的溫度為 22 °左右,人們常將室溫調至 22°,接近于黃金分割比。主持人報幕會選擇舞臺全長的0.618 處,家具外觀設計長寬之比接近0.618,賞心悅目的攝影作品構圖考慮黃金分割比,二胡為獲得最佳音色,其“千斤”需放在琴弦長度的0.618 處。中國古代畫論中說“丈山尺樹,寸馬分人”,山水畫中山、樹、馬、人的大致布局接近于黃金分割比。
華羅庚先生的優選法于20 世紀70 年代在我國進行推廣,因其簡潔高效被運用電子、機械、化工、石油、交通運輸、糧食加工等多個領域,其中包含0.618法,也稱為黃金分割法,在優選時將嘗試點放在黃金分割點上尋找最優選擇。0.618 法以較少的試驗次數、找到合理的組合方案、合適的工藝條件。
尋找身邊黃金分割應用的例子,收獲美的體驗。
設計意圖:讓學生認識黃金分割應用的廣泛性。讓學生拓展美、留住美,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感受黃金分割之美,體會數學之美,用數學知識創造更美好的世界。
環節5:數海拾遺收獲美
暢談本節課的收獲,從學習了什么知識,到領悟了什么方法,獲得什么樣的情感體驗,得到哪些啟發。學生暢所欲言,課堂氛圍熱烈而濃厚,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收獲滿滿。
教師總結:畢達哥拉斯學派崇尚美,他們在對數學的研究中不斷發現美,美表現在數量比例的對稱與和諧中。黃金分割古老而又神奇,總與美聯系在一起,在人們身邊隨處可見,給人以美的享受。
設計意圖:將數學文化的育人價值滲透到教學中,以欣賞數學文化為主線、認識數學與自然、人文社會的緊密聯系,感受數學的無窮魅力與應用價值。
數學與藝術、建筑、音樂等領域存在深刻的聯系,生活中處處演繹著數學的奇妙有趣、智慧和諧,輻射出數學文化的迷人魅力。人體結構、建筑、繪畫、優選法等蘊含美的事物與黃金分割相關,植物生長、動物繁殖等具有美的規律的現象與斐波那契數列相關。找到變化中的不變性,探究內部數學規律,領悟數學價值,進而體會其科學價值、美學價值。張奠宙先生認為:從欣賞外部形狀的美觀,進而領略內涵智慧的美妙,欣賞數學精品,重在展示數學智慧之美妙。本節課旨在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美的結合,通過精美有趣的圖片、動畫、視頻,使學生從形和數的角度感受黃金分割之美、數學之美、自然之美、生活之美,引導學生發現美、探索美、欣賞美、領悟美、應用美、創造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