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雯雯
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項細致、復雜而艱巨的教學任務。這里僅就在課堂教學中,怎樣閱讀能力淺談一些做法。
以《珍貴的教科書》為例,這是一篇記事為主的記敘文。學生在閱讀中經常遇見,在生活中也經常接觸有教育意義的事,需要記敘下來。因此,我在備課時不僅確定在字、詞、句、章方面要傳授哪些知識,而且把培養閱讀和寫作這類記敘文的能力作為教學和重點。正如《大綱》上所說:“在理解思想內容的基礎上,指導學生逐步學會看書和作文。”
那么怎樣培養呢?我反復閱讀、研究、思考找出這類記敘文的特點和規律,簡略歸納為兩點:1.要把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以及起因、經過、結果寫清楚、明白。2.在記敘過程時,要把重要的場面、中心話語寫具體生動。教學時,揭示以上規律,發揮老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按以上兩點自學,邊閱讀、邊思考、邊討論,只用了一堂課,使學生既清楚、明白、深刻懂得了這篇文章,受到了教育,學到了知識,又初步培養了學生閱讀和寫作這類記敘文的能力。接著,我又用了一課時,讓學生根據老師歸納的兩條規律,試分析“習作選”上的同類文章。由于學生手中有了“工具”,很快就把文章的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搞清楚了。我又設計了短文練習進一步培養和檢查學生的能力提高如何,短文的題目是“記一次自己深受教育的事”。作業效果較好。
學生應具備的閱讀能力是多種多樣的。我根據不同的課文,培養學生的不同能力,充分發揮課文應有作用,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教學的實踐,使我嘗到了重視培養學生能力的甜頭,學生通過老師的引導從一堂課中增長知識,識字能力、閱讀的能力、寫作的能力。慢慢“入了門”“上了路”,有了自己獨立實踐、解決問題的能力,成了學習的主人。
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有著密切的聯系。每篇課文都是學生的范文,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學習作者是怎樣圍繞中心思想,用詞造句、謀篇布局的,有助于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我教完一篇有特色的課文,就要求同學們進行一次小練筆,運用所學到的寫作方法進行練習。
要提高寫作能力,必須多讀多寫。這是有效的經驗。在教學中我為同學創造多讀多寫的條件,促進其能力提高。
多讀:1.我在班級辦了個“小圖書館”,有多種兒童讀物,供大家課余時間閱讀,并鼓勵大家摘抄好的詞、句、節;充分利用每周五去校圖書館閱覽時間,幫助他們找好書、看好書;節假日除了要求他們多注意在大街、小巷、家里耳聞目睹的新鮮事,還要求用一小時時間讀各種類型的書籍;從天文、地理到花草、鳥禽;從歷史人物到現代英雄等等。他們不僅開闊了眼界,而且增長了知識。
2.每星期抽一、二節語文課,由老師或同學介紹一兩篇好文章,師生共同細細欣賞。從而達到學寫作方法、品好詞好句、練寫作能力目的。
多寫:筆勤出好文。我們班堅持每周兩篇小作文,兩周一篇大作文,有的同學還堅持寫日記。這樣,每周動三次筆進行寫作練習,思路會開、筆頭會活、文章會精。
寫作量一大,指導和批改作文的方法一定要改革。我的方法是:一是親自“下水”;二是認真記錄;三是面批面改;四是加強評講。
親自“下水”:教師跟學生一起作文,是無聲的戰鼓,最能激勵、啟發學生。同時能發現寫作時,可運用哪些學生學過的知識技能加以指導;能發現寫作時的重、難點,并加以幫助。
當面批改:為了使批改更有效,我見縫插針,擠出每堂下課十分鐘,面批一、二人,中午上課前面批五、六人,兩天就可面批二分之一,且批改效果好。
除了上述所說,提高作文教學的效果還要從學生的生活實際、知識實際出發,這樣學生才能寫出體會最深、感情最真的精品。
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既“解放”了老師,又“救活”了學生,何樂而不為呢?
3182501908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