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棟祥
老師:圍繞語文要素“體會文章是怎樣表達情感的”,對比閱讀《匆匆》與《那個星期天》,說說兩篇課文表達情感有哪些相同點?
東東:《匆匆》表達作者對時間流逝的惋惜,《那個星期天》表達作者一天之中情感的變化。兩篇課文都表達了作者的真實情感,都有對時間流逝的無奈、失望、害怕和憂愁。
老師:兩位作者對時光流逝有相同的感受,但細微處的情感還是不一樣的:一個是青年的視角,一個是孩童的視角。那這兩種情感又有什么不同?
娟子:朱自清的時光匆匆,就是朝氣蓬勃的青年時期才會有的害怕、憂愁和不甘心。而史鐵生筆下孩子的那個星期天,雖然也是時間的流逝,但卻多了童真、童趣,圍繞著從早到晚,描述了從希望到焦急,到無奈,到惆悵,最終失望的起伏的心路歷程。
老師:同學們再想想,兩篇課文情感表達方式上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
小剛:我發現《匆匆》全文一共有12個問題。我從一連串問句中感受到作者對時光流逝的感嘆,對沒有作為的自責,對要有所作為的渴求,表達了要珍愛生命、立志奮進的決心。這一連串問句情感強烈,有節奏,有美感。
老師:《那個星期天》是用什么方式表達情感的呢?
榮榮:史鐵生借第一次“盼”的經歷,記錄了一天中豐富的情感變化。不僅“盼”的情感主線貫穿文章始終,而且人物等待過程中一系列的動作、心理也表達出真情實感——時光不好挨!還有,我從兩幅插圖里也讀到了作者的情感:一幅上面有四個“我”,另一幅上面只有一個“我”。第一幅給人感覺好煩亂,第二幅給人感覺好凄涼。
老師:同學們,通過兩篇課文情感表達方式的比較,我們發現《匆匆》用“連串設問法”,把心里想說的話直接寫出來,抒發自己的情感;《那個星期天》借助“系列動作描寫法”,把情感融入到具體的人、事或景物之中,在敘述中自然而然地流露情感。
3237500338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