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2015年7月31日,在國際奧委會第128次會議上,北京以44∶40的票數戰勝阿拉木圖,成為2022年冬奧會舉辦城市。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奧會正式拉開大幕。在北京申辦冬奧會成功后的這幾年里,中國冰雪運動得到了飛速的發展,而遼寧冰雪運動創造的“遼寧速度”,尤其令人矚目。
成績:起步晚,發展快
在中國體育圈一度有“遼老大”的說法,但這僅限于夏季奧運會項目。從歷史上看,冬季項目并不是遼寧體育的重點項目。即便如此,在過去20年間,遼寧也培養和涌現出許多優秀的冬季項目人才,包括韓曉鵬、郭丹丹、徐囡囡、李妮娜、徐夢桃、張鑫、賈宗洋、梁文豪、韓天宇……每一個讓人耳熟能詳的名字背后,都有一段生動的故事,講述著遼寧冰雪運動篳路藍縷的艱辛。
雖然不能稱為冰雪運動強省,但遼寧體育還是在中國冰雪運動的發展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2006年都靈冬奧會上,韓曉鵬在男子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項目上奪冠,這是遼寧運動員在冬奧會奪得的第一枚金牌,也是中國體育代表團在冬奧會上取得的第一枚雪上項目金牌。迄今為止,中國體育代表團在冬奧會雪上項目所獲得的12枚獎牌中,有10枚出自遼寧,共1金、6銀、3銅,這是遼寧為中國冰雪運動作出的突出貢獻。
2016年,遼寧省體育局成立了冬季運動項目管理中心,這標志著遼寧體育開始“轉身全面向冰雪”。想要把遼寧打造成在夏奧會、冬奧會賽場都能為國家作出突出貢獻的省份,當務之急是“補短板”。遼寧冰雪的短板在哪里?關鍵問題就在于開展項目和運動員人數太少。正如前文所說,此前,受經費及國家奧運戰略布局等因素影響,遼寧體育的重心一直在夏季項目。冬季項目中,遼寧只有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及速度滑冰等個別項目擁有省級運動隊,運動員總共才100余人。在這個冬奧會周期,遼寧夏季項目和冬季項目兩手抓、兩手硬。如今,冬季項目布局實現冬奧會全部7個大項、15個分項的全覆蓋,運動員超過1000人,創造了發展冰雪運動的“遼寧速度”。
遼寧短道速滑隊的發展是冰雪運動“遼寧速度”的突出體現。2017年1月1日,遼寧正式組建短道速滑隊,世界冠軍梁文豪出任主教練。遼寧短道速滑隊白手起家,從隊內只有梁文豪一人,到現在已建成30余人的隊伍,且各年齡段完備。2019年世青賽,宋健拿到了遼寧短道速滑隊隊史上的第一個世界冠軍,隊內先后有12名運動員進入國家集訓隊備戰2022年北京冬奧會。
遼寧短道速滑隊高效組隊、迅速崛起,恰是我省冰雪運動高速發展的縮影。想要短期內迅速提升競技體育成績,核心就在一個“快”字。在這個冬奧會周期,遼寧體育創造了多個“最”:以最高的效率完成組隊,以最快的速度打造重點運動隊,以最精準的方式引進高水平運動員、教練員,以最大的限度挖掘內部潛力,創造了冬季項目快速出成績的模式。在第十四屆全國冬運會先期決賽中,我省獲得6金9銀5銅,共20枚獎牌,排名全國前列。
征戰2018年韓國平昌冬奧會的中國體育代表團中,遼寧籍人員共17人,其中運動員11人,教練員及科醫輔助人員6人。4年后,這個數字有了大幅提升。目前,我省有25名運動員、36名教練員及輔助人員在國家隊參與了5個大項、8個分項、近50個小項的備戰,參賽人數、參賽項目數均創歷屆冬奧會新高,排名全國前列。
另外,遼寧省還在全力申辦2027年第十五屆全國冬季運動會。如果能夠成功,遼寧將成為我國第一個既承辦過夏季全運會,又承辦過冬季全運會的省份。
產業:活動多,潛力大
開展冬季項目的同時,遼寧體育也在積極助力“三億人上冰雪”。近年來,我省以“冰雪遼寧”為主題,充分發揮冰雪運動協會等社會組織作用,積極開展群眾性冰雪系列賽事活動,以國家體育總局冬季項目中心開展的“全國冰雪季”“大眾冰雪歡樂周”等活動為引領,以“遼寧省全民冰雪運動會”“遼寧省百萬市民上冰雪系列活動”兩大賽事活動為平臺,全面推進我省群眾性冬季運動的普及和提高。據遼寧省體育局負責人介紹,我省每年組織的省本級大型群眾性冰雪賽事活動超200場次,直接參與者達數十萬人次,覆蓋百萬人群、影響千萬群體。
為擴大冰雪運動在群眾中的影響力,遼寧在助力冬奧會、申辦冬運會之外,這個雪季的另一個重要主題就是舉辦省青冬會。1月5日,在北京冬奧會倒計時30天之際,遼寧省第一屆青少年冬季運動會開幕,首屆賽事共設置5個大項、134個小項,產生220枚金牌,直接參賽人數超3000人。這一賽事是對我省冰雪項目后備人才的集中檢閱,目的在于發現人才、選拔人才,推動遼寧冰雪運動強省建設。
據了解,首屆省青冬會參賽主體不僅包括省內各市的冬季項目專業運動員和各級冰雪運動協會、各類冰雪運動俱樂部的適齡青少年,省內各市冰雪項目特色學校的在校學生也可以結合自身冰雪運動技能和運動水平報名參賽,為全省參與冰雪運動的青少年打造一個全方位賽事平臺。對于近幾年遼寧冰雪運動社會氛圍的“升溫”,梁文豪深有感觸:“最近幾年,全省參與冰雪運動的青少年越來越多,遼寧開展冬季項目的潛力已經被激發出來。”
在場館建設上,遼寧也逐漸走上“快車道”。據統計,遼寧目前擁有室內外滑冰場60余個,其中室內滑冰場10個,分布在沈陽、大連、丹東、阜新,每年參與滑冰人數達到近40萬人次。此外,我省還擁有滑雪場30余個,其中14家滑雪場擁有高級雪道22條。30余個滑雪場地覆蓋了全省14市,占地總面積達440萬平方米,平均日接待滑雪愛好者能力達到6萬余人次,每年接待滑雪人數接近150萬,直接消費和拉動相關產業超10億元,相關數據還在逐年增加,發展潛力巨大。
遼寧省擁有豐富的冰雪資源,冬季旅游資源得天獨厚。各地深入貫徹“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依托冰雪資源,壯大冰雪產業,促進冰雪關聯產業融合發展,凝聚人氣,拓展消費,讓“冷資源”變成“熱產業”。中國冰雪運動專家、沈陽體育學院教授王石安直言,滑雪不應只作為一種運動形式存在,而是應該朝著旅游度假方向邁進。
目前正在建設中的遼寧(撫順)雪上訓練中心,將為撫順崗山滑雪場等一批重、特大項目提供政策支持,助力沈陽、撫順等承辦城市實現跨越式發展和城市轉型。正如省體育局負責人所言:“建成之后,撫順崗山滑雪場將填補我省高端滑雪場空白,使之成為全國、亞洲乃至世界一流旅游目的性滑雪場、度假區,并以此帶動全省冰雪產業全面轉型升級,拉動千億投資規模,帶動萬人就業,將我省打造成為國家‘京津冀—黑吉遼世界冰雪產業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