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躍文
2022年我國股票市場在國家穩增長政策支持下,有望繼續保持穩定運行態勢,但投資者對主力投資方向的認識分歧,以及科技股業績的進一步分化,會推動市場呈現出弱市整理的格局。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進入后期,其對實體經濟的影響將進一步減弱,實現高質量轉型重新成為宏觀經濟發展的首要任務。
全面注冊制改革、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和抑制資本無序擴張等重大改革任務,有可能在市場穩定的基礎上加快推進,鞏固市場發展的長期基礎。國際因素對國內市場的影響明顯增強,歐美經濟復蘇、美聯儲政策短期對股市有利。
在“穩定當頭”的大政策背景下,股市在年初已經展現出一波“穩增長”行情。根據實體經濟當前發展特點和股市運行規律,如果資金面保持寬松,股市熱點有可能在年中前后重新切換到價值型科技股。
宏觀經濟走勢是判斷股市發展方向的基石,經濟穩定增長能夠有效提振股市投資者信心。當前,影響實體經濟的正面和負面因素并存,正面因素仍將發揮主要引領作用。新冠肺炎疫情是近兩年影響我國經濟的主要因素,疫情對產業鏈供應鏈的擾動,對實體經濟需求端的抑制,都對經濟增長形成明顯的負面影響。
2021年同2020年相比,由國家統一指揮的各層級疫情防控系統運行更加成熟,應對措施更加具體到位。盡管有德爾塔病毒和奧密克戎病毒等新型變種病毒先后侵入,但疫情防控系統整體運作效率很高,各方面密切配合,將疫情影響控制在局部最小區域,使得疫情對經濟的干擾明顯降低。從主要經濟指標來看,經濟增速、就業、物價、對外貿易和人民收入均保持在預期目標以上,實體經濟表現出較強韌性,表明我國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清零政策”是積極有效的。有了前兩年的經驗,2022年的疫情防控工作會更加順暢有序,疫情對經濟的負面影響會進一步縮小,這是經濟實現穩增長的重要保證。
在疫情防控壓力有所緩解之后,我國經濟面臨的主要問題又將回到轉型發展上。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仍然面臨不少長期存在的結構性和體制性問題需要解決,比如投資效率、消費增長、市場機制、氣候變化和中美關系,等等。這些長期因素將在今年更加突出地影響短期經濟增速。去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這三重壓力不同程度地反映了我國經濟長期存在的隱憂。中央充分估計到可能遇到的各類困難,為確保穩增長目標,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今年在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基礎上,進一步提出“穩字當頭”,足見對穩增長目標的高度重視。
從經濟基本面來看,有利于穩增長的積極因素還是主要的。在需求端,消費穩定增長,投資形勢好轉,出口大幅增長;在供給端,制造業保持總體穩定,信息技術、生物醫藥、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車等高科技產業快速發展,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明顯增強,一些核心技術領域持續占據世界前沿位置。2021年實體經濟較好地承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沖擊,經濟恢復速度很快,轉型升級步伐也沒有放慢,說明在黨的集中統一領導下,我國有能力在重大外部沖擊下保持好經濟轉型發展與穩定增長的平衡。
宏觀經濟走勢是判斷股市發展方向的基石,經濟穩定增長能夠有效提振股市投資者信心。當前,影響實體經濟的正面和負面因素并存,正面因素仍將發揮主要引領作用。
2022年的總體形勢會更好一些,進入疫情后期,前期被抑制的消費需求逐步釋放,產業鏈供應鏈修復速度加快,決策層基本不會出臺具有緊縮效應的政策,基建投資、小微企業減稅降費等政策會進一步發揮作用。總之,今年宏觀經濟實現穩增長目標是大概率事件,在適當時機甚至有可能推出重大改革舉措,真正實現“穩中求進”。
股票市場改革政策會繼續在今年深化擴展,不斷夯實市場的長期發展基礎。今年股市最重要的改革措施可能就是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
注冊制在科創板和創業板的兩年多的試點表明,目前的注冊制和上市審核制度能夠顯著提高IPO審核效率和股票市場包容性,在監管職責上初步實現了證監會和交易所的分工與分權。注冊制改革試點并沒有在科創板和創業板市場引起大的波動,表明市場各方對現有方案還是可以接受的。
但是科創板和創業板畢竟僅占A股市場的一小部分,主板市場占有余下的約80%的份額,是A股市場的主體和根本,因此主板市場的注冊制改革只能成功,不能失敗。在兩個小板塊試點成功的注冊制,能否原封不動地推廣主板市場,可能需要更深入探討。試點思路和全面改革思路應當有所區別,試點的目的在于探索注冊制的具體做法和實現路徑,全面改革思路則需要站在全局的、戰略的高度對全市場股票發行注冊制度做出一致性規定,而且規定要有較好的可操作性,能夠契合A股市場當前發展階段特征,符合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現實需要。
從這個意義上說,制定全面注冊制改革方案的任務較重,對市場后續影響較大,有關方面已經在積極籌備之中,能否在今年內出臺,則要看籌備進展和市場時機。從穩增長、穩預期的角度出發,監管機構應當進一步提高決策透明度,就擬議方案認真征求市場各方面意見,持續修訂改革方案,不預設改革時間截點,積極引導市場預期,擇機啟動改革,防止引發不必要的市場震蕩。
相較注冊制改革,一些近年啟動的加強事中事后監管措施雖然社會影響力不大,但是對市場和行業的影響卻更為深遠,如強化中介機構和相關人員的履職責任,加強銀行間與交易所市場互聯互通及統一執法,完善證券違法行為相關司法解釋等。這些措施都是在市場化法制化軌道上完善證券市場機制、進而更好發揮行業自律與市場約束功能的治本之策,能夠在長期意義上推動股市逐步擺脫“政策市”和“投機市”困擾,走上理性健康的發展道路。今年上述措施還有可能繼續深化擴展,協助各類市場主體從根本上把好發展方向。那種認為從嚴監管僅僅是“搞運動,刮大風”的觀點,顯然是不正確的。
今年還有一項重要政策走向可能需要引起機構投資者的充分重視,那就是中央提出的資本規范發展問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正確認識和把握資本的特性和行為規律,為資本設置“紅綠燈”,依法加強對資本的有效監管,防止資本野蠻生長。這是對早前“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的進一步闡述。目前對于針對哪些資本、如何設置“紅綠燈”等問題還處在討論階段,機構投資者應從長遠布局出發,積極增強責任投資意識,找準自身定位,更多關注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新型基礎設施、制造業與服務業融合發展和民生改善等國家亟需領域的投資項目。在投后管理中注意協調好同企業及其他利益相關者的關系,力戒“野蠻生長”和“資本為王”心態。
近年來,隨著A股被納入主要國際股票指數,以及境外資金進入A股市場渠道不斷拓寬,國際因素對我國股市的影響不斷加深。美聯儲貨幣政策、中美關系變化在影響發達國家股市的同時,也對我國股市產生了同步影響。
很多研究機構和分析人士都認為,今年美聯儲貨幣政策大概率會收緊,中美貨幣政策的不同步,會給中國貨幣政策選擇造成困難,進而加大A股波動。美國貨幣政策變化是基于其經濟復蘇形勢,如果數據表明美國經濟已經步入復蘇快車道,過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回歸常態并不會延緩美國經濟復蘇。而美國的復蘇必然惠及其他經濟體,中國將是主要受益者之一。美國國內經濟形勢好轉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中美經貿關系的緊張氣氛和政治壓力,促進中美貿易和投資的恢復,有利于我國穩增長目標的實現。
當然,中美貨幣政策的周期性差異會對我國貨幣政策調整制造一些困難,不過如果這些困難只是局限于貨幣政策工具的選擇和時機選擇,那么還不構成太嚴重的問題。我國可選的貨幣政策工具仍然很多,政策空間很大,完全可以滿足當前宏觀經濟調控的需要。
A股市場對于宏觀經濟和政策變動越來越敏感,這是一個股票市場走向成熟的重要標志。去年年末,宏觀經濟季度增速回落趨勢顯現,股市相應走出調整行情。年初以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布置的各項穩增長政策先后啟動,股市很快做出反應。西部基建、公路鐵路、東數西算等相關板塊的股票漲幅明顯。同時,隨著疫情防控形勢日益明朗,前期抑制的消費需求可能得到釋放,與此相關的旅游、機場等板塊股票也出現了明顯上漲。
根據以往經驗,周期股的上漲行情難以持續太長時間,很多基建、交通行業上市公司缺乏充分的當期業績支撐和后期增長空間。結合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長期趨勢,具有自主創新特征和一定盈利能力且當前估值偏低的價值型科技股,有可能在年中前后重新成為市場關注熱點。注冊制改革和北交所設立將大幅增加科技類股票的市場供應,從而推動科技股市場轉為“平價市場”。市場會更加看中那些已經體現出一定盈利能力的價值型上市公司,而且這些公司的產品、技術和業務模式應當是易于理解且方便預測的。
綜合對各板塊市場運行特征的估計,今年A股市場總體上可能呈現出弱市整理的格局,市場資金需要繼續摸索有潛力的投資方向并形成共識,在此期間像鋰電、新能源汽車、智能制造和信息技術等常規熱點股票仍然可能存在短期投資機會。
3748501908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