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云龍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后,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變得至關重要。近年來,國家在防返貧、防致貧方面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舉措,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提供了科學有力的頂層設計保障;許多地方也根據自身實際靈活施策,狠抓落實,在防返貧、促振興方面進行了諸多有益的探索和嘗試,效果顯著。
在紅土圣地、革命老區江西省,防貧保險為各類弱勢群體預防返貧擰緊了“安全閥”,有效地預防了致貧返貧風險。從2020年2月起,江西在全省范圍內大力推行防貧保險工作,全省109個有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任務的縣(市、區)實現了防貧保險全覆蓋。據統計,去年江西省防貧保共理賠5000多例,總計7000余萬元。保險的深度介入,不僅為“三類人群”(邊緣易致貧戶、脫貧不穩定戶和突發嚴重困難戶等防止返貧監測對象)解決了“燃眉之急”,也為江西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提供了強有力支撐。與此同時,江西在推進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落地見效方面也在持續發力,確保防返貧路上不讓一人掉隊。
脫貧后導致返貧的原因有很多,因病、因災、因意外事故等偶發因素導致的返貧最為常見。贛州市尋烏縣是毛主席著名的調查報告《尋烏調查》誕生地。2020年3月一天,尋烏縣桂竹帽鎮焦子壩村的貧困戶魏觀鳳,乘坐丈夫劉傳勝駕駛的摩托車去果山干活,途中不慎發生交通事故,摔倒在路坎下,造成重傷。后幾經治療,魏觀鳳逐漸康復,但巨額的醫療花銷讓這個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存在返貧風險。得知作為“返貧險”保障對象的魏觀鳳遇困,當地承保機構第一時間賠付了其3萬元,極大減輕了這個家庭的困難。
贛州市崇義縣橫水鎮上營村的貧困戶李世建,父親早逝,母親因患小兒麻痹癥喪失勞動能力,于2015年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2019年8月,李世建的母親患重病住院,經健康扶貧報賬后,個人尚需自費6.4萬元,這讓原本稍有起色的家庭又面臨因病致貧的風險。得知李世建的處境后,該縣承保公司及時為其辦理防貧責任險理賠3萬元,對此,李世建給崇義縣委、縣政府寫去了感謝信:“如果沒有黨的好政策,沒有精準扶貧,沒有防貧責任險,我媽媽就活不下去了,我的家也會散掉。”
近年來,隨著我國農村交通條件大幅改善,機動車保有量逐年上升,再加之農村地區群眾交通安全意識淡薄,因交通事故致貧返貧的案例也時有發生。2020年11月的一天,撫州市樂安縣招攜鎮茶園村村民管道輝,從飯店用餐完畢走路回家,被駕駛無證無牌機動三輪車的熊云龍迎面撞成重傷,倒地不省人事。此后,經多次搶救,也未能擺脫癱瘓在床的命運。
為了治病,管道輝家在省市縣各級醫院花費60余萬元,讓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鑒于肇事者熊云龍既是殘疾人,也是低保戶,只賠付了5萬元后便再也無錢可賠。因為屬于交通事故,管道輝的治病花銷不能在醫保內報銷,家屬東拼西湊,向所有親戚朋友借了30萬元,此后一直在住院做后續康復治療,每月還需花費3000元左右。面對這樣的現狀,管道輝一家心急如焚。得知這一情況后,當地保險公司工作人員上門了解情況,經核實,管道輝為樂安縣“精準脫貧防貧保險”保障對象,隨后為其直接開啟快速理賠綠色通道,在最短時間內發放了15.8萬元理賠金。

據樂安縣招攜鎮辦事大廳主任鄒志勇介紹,為了方便家屬照顧管道輝的生活起居,醫院還特別安排其妻子王花蘭在醫院做保潔工作。既領到了防貧救助金,又有了工作,還能照顧丈夫,這讓王花蘭特別感慨,她說:“如果沒有黨和政府的救助,我家真沒有辦法渡過這一劫,我們無以為報,只能心懷感恩,永遠聽黨話、跟黨走。”樂安縣鄉村振興局二級主任科員曾曉平表示,從2019年至去年10月,當地保險公司已經向304戶存在返貧或致貧風險的遇困對象理賠補償466.84萬元。“這些雪中送炭的理賠款有效解決了他們的燃眉之急,化解了返貧風險,從這幾年的實踐來看,效果相當好。”
2020年2月,江西省扶貧辦會同省財政廳、江西銀保監局積極探索印發了《關于開展防貧保險工作的指導意見》,在全省推行防貧保險工作,對易返貧致貧人口實行保險保障。2021年,江西對“防貧險”政策作出修訂完善,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改進防貧保險工作的通知》,繼續在全省全面推行防貧保險。全省防貧保險開展以來,2020年共理賠10249例、5127萬余元;2021年全省防貧保險共理賠5077例、7060萬元,“通過‘防貧險’政策的推行,全江西省已累計幫助1.5萬多困難群眾渡過難關,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
保險在介入江西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過程中,各項體制機制已非常完善,并呈現出既務實,又創新的特點。據江西省鄉村振興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江西在推進防貧保險實施是以縣為單位,所需資金均由縣級財政自籌解決,并堅持政府統籌和市場化運作相結合的方式。以新余市為例,該市采取“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方式,由市扶貧慈善基金會和各縣(區)社會募捐資金方式解決投保資金,2020年共籌集保費650萬元,2021年扶貧慈善基金會通過“線下勸募+線上平臺”雙渠道方式繼續投入防貧保險基金350萬元,截至去年11月累計籌集善款愛心物資共計3156.29萬余元,有效減輕了財政負擔。
據悉,推行“防貧險”過程中,每個地方可根據自身實際和財力,合理確定投保金額,人均保費標準一般為20元—120元。各地還對保費實行專戶管理,單獨核算,定期對賬制度,確保保費安全。此外,江西每個縣的防貧險保險對象不進行事先識別,而是覆蓋至所有脫貧戶、邊緣易致貧戶、突發嚴重困難戶,并兼顧其他農村低收入人群,參保人數一般為當地農業人口的5%-10%。在險種范圍上,聚焦因病、因學、因災及不可抗力等主要風險因素,與此同時,也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探索個人責任賠償、生產資料損失等風險理賠。在賠付程序上,對農戶申請防貧保理賠后,要求保險公司及時入戶核實、及時審核、及時賠付,特別是針對遭受區域性突發性災害地區,降低保險起付線,建立保險查勘理賠“綠色通道”,優先安排資源,簡化理賠手續,切實做到快速理賠、應賠盡賠。
在落實推進防貧險過程中,江西各地在優化理賠程序,完善保障范圍,強化組織調度等方面也在積極探索。贛州市興國縣建立了防貧保險鄉村聯絡員制度,每個鄉鎮明確一名防貧險分管領導、一名防貧險業務干事,村干部按照“分組包片”,將排查出符合理賠的對象向保險公司申報,并協助保險公司現場查勘和資料收集,確保出險理賠不遺漏。萍鄉市職能部門按照標準篩查防貧保險對象,鄉村振興局匯總數據反饋保險公司,保險公司調查核實后,對符合條件的進行公示和審批后,發放防貧保險金。建立了信息收集、調查核實、評議公示、審批備案、資金到戶的“五步工作法”。景德鎮市鄉村振興局與市醫保局、殘聯、民政局等部門對因病、因災等進行數據信息比對,查找發現超過監測范圍的易返貧致貧人員。
因良好的體制機制保障,在防貧險深入推進過程中,保險不僅起到了化解風險的作用,也讓越來越多的脫貧戶和邊緣戶有了絕地反擊、發家致富的底氣。2020年夏天,持續性的暴雨洪澇災害讓江西的很多種植、養殖戶深受打擊。受洪水影響,位于吉安市峽江縣馬埠鎮夏塘村下櫪村小組的產業扶貧基地——新天慶果業合作社的西瓜大棚受損嚴重,鋼架、薄膜散落一地。災情發生后,縣里積極協調保險公司,第一時間到現場進行查勘定損,并在最短時間內賠付了20000元防貧保險理賠金,幫助其盡快恢復生產。洪災中,九江市彭澤縣天紅鎮脫貧戶吳中華飼養的1600只雞鴨全部死亡,得知這一情況后,縣里第一時間通知人保公司上門做好核實理賠工作,做到了優化程序及時提供了5000元的救助補償,這讓吳中華有了恢復生產、重新再來的信心。
2020年6月至7月,針對洪災影響,江西各地建立保險查勘理賠綠色通道,優先安排資源,簡化理賠手續,切實做到應賠盡賠,僅上饒市就完成了因災防貧保險理賠5643例,減少了受災農戶的損失,幫助受災農戶及時恢復災后生產生活,化解了洪澇災害影響,有效防止規模性返貧發生。
確保已脫貧退出人口不返貧,非建檔立卡人口不出現新致貧,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精準防貧監測預警則變得尤為重要。精準防貧監測預警體制機制的建立和高效實施,可以說是防返貧的另一道“保險”。去年4月初,“江西省防返貧監測平臺”正式上線運行,通過農戶自主申報、基層干部排查、部門篩查預警“三線預警”監測,在大數據管理的加持下,江西已筑起了防返貧的銅墻鐵壁。
2021年4月,新余市高新區水西鎮合湖村委在對全村“五類人員”進行入戶排查時,發現陂下村小組戶主龔吉賢家庭特別困難,他的妻子患有腦梗、高血壓等多種病癥,兒子龔敏患有尿毒癥,收入少、開支大,致貧返貧風險極高。后經陂下村村委會開會研究,并逐級上報審核、數據比對,按照程序龔吉賢被納入監測對象進行監測,并對其展開幫扶。此后,龔吉賢及家人吃上了每人每月510元的低保;其孫子也領到了困難生教育補助;還獲得了共計2.6萬余元的防貧保理賠金和人壽商業險報銷。此外,龔吉賢也正式成為村級光伏公益性崗位人員,每月可領取450元工資,村委會還將其納入曉康驛站積分兌換對象,并根據其實際情況制定考核標準進行考核評分,每月龔吉賢都可到曉康超市兌換生活物品。
與龔吉賢一樣,新余市渝水區鵠山鎮藍塘村委力下村的黃冬生,也是在基層干部排查過程中,被精準識別出來的幫扶對象。今年55歲的黃冬生靠開摩的為生,去年6月初開摩的摔斷了腿,沒有了收入來源,且自付醫療費?3.1萬元,此外他還患有肺結核等塵肺病,每月醫藥費支出550元,生活陷入困境。鎮村干部在每月的日常摸排過程中,得知了黃冬生的情況,第一時間按照程序將他確定為邊緣易致貧戶,申報納入監測對象,并制定了具有針對性的幫扶措施,這其中包括申請每月的低保;納入產業分紅幫扶以增加收入;申請防貧保增加醫療費用報銷比例;納入曉康驛站提高精神面貌;為其修整房前屋后和戶內地面,提升人居環境等。通過強有力的幫扶,黃冬生不僅傷病得到有效治療,生活有了保障,居住環境也煥然一新,精神面貌也有了很大改善。
據悉,新余市防止返貧監測系統自去年4月正式運行以來,共有各政府部門、銀行、保險等60多家單位,常態化開展防止返貧幫扶數據信息比對;系統將全市農村脫貧戶、低保戶、特困戶、殘疾戶以及因病因災因意外事故等突發嚴重困難戶共5.3萬余人全部納入篩查范圍,可準確核查家庭收支變化、“兩不愁三保障”及飲水安全鞏固情況,第一時間發現風險點,及時預警監測,該市已全面構建起了“產業扶持、社會幫扶、動力激發、保險助力”的長效幫扶機制。
新余市的相關做法,只是江西省做好防返貧精準監測預警工作的一個縮影。據介紹,目前江西已在全省范圍內廣泛張貼宣傳統一的防返貧監測二維碼,基層農戶可通過手機掃碼自主申報困難幫扶訴求,此外還通過基層干部定期走訪排查和大數據篩查比對發現防返貧預警對象,大數據平臺為及時發現監測對象、核實信息、針對性幫扶提供了有效信息支撐。
除此之外,江西的防返貧監測和幫扶措施也在進一步走向深入,通過開展集中大排查、“回頭看”和信息集中采集三大行動做到查漏補缺,不漏一人;通過不斷優化完善監測對象識別、核實、幫扶等流程,確保做到“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通過建立健全問題整改、雙月調度、常態暗訪機制,推動工作落實見效。截至目前,江西在政策及頂層設計方面,已搭建起了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四梁八柱”,全省的1565個鄉鎮扶貧工作站、1.75萬個村級扶貧工作室已全部轉為鄉村振興工作站(室),鞏固拓展脫貧成果“最后一公里”和鄉村振興“最先一公里”越走越好。

3704501908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