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陽
摘要:以微項目的形式將化學能與熱能、電能進行融合教學,通過對社會性議題“燃油車會‘消失’嗎”的討論,在證據(jù)推理、論證與反論證的過程中實現(xiàn)知識的結構化、在真實問題情境解決中實現(xiàn)用高階思維包裹低階思維,將學習素養(yǎng)轉化為持續(xù)的學習實踐,結合工程技術、經濟、環(huán)保,利用科學理論解決實際問題。
關鍵詞:燃油汽車;能源;化學能與熱能;電能;任務驅動
文章編號:1008-0546(2022)02-0076-03中圖分類號:G632.41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22.02.017
本項目課題選自人教版高中化學第二冊第六章第一節(jié)化學與能量,是對研究與實踐欄目“了解車用能源”的改編。以真實的社會性議題為出發(fā)點,激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和探究欲望,引領學生對與化學有關的社會熱點問題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強化其社會參與意識,最終達到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的目的[1]。
一、驅動性問題的提出
以大慶油田為背景,百年油田自1959年以來已經過去60年,世界能源也面臨危機,有人說百年燃油時代將終結,燃油車將消失,各國政府也相繼出臺燃油車禁售時間表,中國海南2030年將禁售燃油車。那么燃油車真的會消失嗎?
二、項目解構、科學論證
項目實施計劃由教師與學生共同制定。在學生闡述自己觀點的過程中,提取出關鍵問題,例如:燃油車為什么要消失?傳統(tǒng)車用能源遇到哪些問題?用什么替代傳統(tǒng)車用能源?新能源汽車的現(xiàn)狀和發(fā)展情況等。為了科學論證這個話題,我們需要對項目進行解構[2],如圖1。
1.子項目一:車用能源的種類
第一小組學生結合工程技術、物理學知識,介紹了不同的驅動形式,匯報了車用能源的種類、能源轉化形式、車用燃料種類、汽油柴油標號的含義。燃油車是化學能轉化為機械能,純電動車是電能轉化為機械能,燃料電池汽車是化學能轉化為電能、電能轉化為機械能。
2.子項目二:為什么用醇化汽油替代傳統(tǒng)能源?
問題1:傳統(tǒng)能源面臨的問題有哪些?
學生觀點: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傳統(tǒng)能源會引起環(huán)境污染、溫室效應等。教師進一步提供世界石油儲量、我國的能源結構、煤制油等資料。
問題2:汽車尾氣中有哪些污染?是如何產生的?會導致哪些環(huán)境問題?
學生觀點:酸雨、氮氧化合物及二氧化碳等。
學生會進一步提供論據(jù),從價類二維角度(圖2)分析酸雨的產生,氮氧化合物和CO、碳氫化合物等成因,汽車尾氣管的高溫將空氣中的N2和O2反應生成NO,進一步氧化為NO2,再與水反應生成硝酸。另一組同學提出反對觀點,目前汽車尾氣管已經安裝三元催化轉化器,可將氮氧化物和CO轉化為綠色無污染的N2和CO2,因此汽車尾氣沒有污染。
在本輪學生觀點的碰撞中,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已經建立了一定的物質轉化觀。教師繼續(xù)給出資料進行反論證,尾氣管會加速氨氣的排放,以促進學生更高階的物質轉化觀,發(fā)展科學素養(yǎng)。二氧化碳的排放,通過碳循環(huán)、巴黎協(xié)定,發(fā)展學生的科學發(fā)展觀,并指出催化劑的研究是一個極具魅力和應用前景的科研方向。
【資料】柴油車的脫硝裝置,用尿素CO(NH2)2做反應劑與氮氧化合物催化生成N2,但會出現(xiàn)尿素逃逸,分解產生氨。
汽車尾氣中除了氮氧化合物、碳氫化合物外,還有氨氣的存在。隨著三元催化轉化器的使用,機動車尾氣的氨排放量顯著增加,在發(fā)動機富燃料條件下運行會加速催化劑表面氨氣的反應過程。氨氣的生成過程歸功于NO和H2的反應,而H2來源于CO和H2O的反應[3]。
問題3:選擇替代能源時需要綜合考慮哪些問題?
學生觀點:熱值、低碳經濟、污染、來源、成本、安全等
學生結合熱值、低碳經濟、物質狀態(tài)、來源、環(huán)保等分析辛烷、甲烷、乙醇、氫氣的優(yōu)劣。通過計算相關數(shù)值,結合多種因素科學論證這個問題。
對于乙醇的優(yōu)點,教師提出是有人說碳零排放,激發(fā)學生的辯論意識,學生從守恒角度提出觀點不可能,并給出論據(jù)產物有二氧化碳。教師引導學生從乙醇可再生這個角度再分析(圖3),學生恍然大悟,進一步促進學生更高階的轉化觀和守恒觀。
教師進一步提出問題:你覺得乙醇燃料是否適合大規(guī)模推廣呢?
學生提出反對觀點:不行,黑龍江省和吉林省乙醇汽油站多、南方少,因為北大荒有糧。大部分乙醇來源于糧食,而中國是人口大國,乙醇燃料的應用會出現(xiàn)與人“爭糧”,使用乙醇燃料是要深思熟慮的。
問題4:對比蒸汽機、內燃機、燃料電池的能量轉化形式,從轉化效率、技術可行性等角度進行比較。
通過動畫演示三種裝置的工作原理,學生直觀的了解到能量轉化形式,從轉化效率、技術可行性角度進行論證。
3.子項目三:新能源汽車的現(xiàn)狀和發(fā)展情況
問題1:新能源汽車的種類有哪些?
純電動、油電混、燃料電池汽車、增程式汽車等
問題2:結合電化學模型分析驅動電池的工作原理。
學生結合電化學分析模型分析燃料電池和鋰電池的工作原理:包括能量轉化形式、電流方向、閉合回路的形成,結合氧化還原反應分析物質的變化。以此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模型認知,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問題3:那你支持哪種新能源汽車呢?目前新能源汽車的優(yōu)點和存在的問題有哪些?
學生提出各自觀點,引出二者的優(yōu)劣。教師進一步指出這只是我們個人的觀念,國家層面呢?通過播放視頻“國器—中日車用能源,誰才是未來?”,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中國和日本在新能源汽車上的不同路線及原因,發(fā)展學生的大局意識,政府所做出的決策一定是居于本國的國情,沒有孰優(yōu)孰劣之分,綜合考慮了科學技術與社會、環(huán)境、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等。
最后引出新能源汽車的發(fā)展將需要大量的電池研發(fā)人員,這是當代中國青年的責任使命與擔當。由學生進行介紹電池研發(fā)人員的工作、研發(fā)方向、薪資、大學對口專業(yè)、工作對口公司等。
結束語:前沙特阿拉伯石油部長曾說過:石器時代的結束不是因為石材的耗盡,而石油時代的終結也將在石油枯竭之前到來。
三、教學反思
1.注重學生實踐,關注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
本節(jié)課以任務驅動為主線,有效地將能源、環(huán)境問題結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布置任務,組織學生查閱資料、辯證討論、歸納整理,模型分析燃料電池和鋰電池的工作原理,從能量轉化形式、電流方向、閉合回路的形成,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模型認知素養(yǎng),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既能解決教學的重難點,又能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的意識和能力。
2.注重學生自我評價,關注思維的進階提升
在每次運用核心知識解決具體問題后,都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自我評測,讓學生了解自己的素養(yǎng)發(fā)展水平及目標。這個活動將工程技術、學科知識、社會問題結合起來,讓學生認識到在實際問題的解決過程中會面臨很多復雜情況,通過這個活動,鍛煉學生全面思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在真實問題情境解決中實現(xiàn)用高階思維包裹低階思維,將學習素養(yǎng)轉化為持續(xù)的學習實踐。
參考文獻
[1]崔書菲.社會性科學議題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煙臺:魯東大學,2020.
[2]夏雪梅.項目化學習設計[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8.
[3]張昕,葉燕珠,劉建桂,等. STEM視域下高中化學“微項目”式學習實踐研究——以“論證重污染天氣‘汽車限行’的合理性”為例[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21(5):118-120.
3701500338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