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鑫 余常煉
信息網絡時代,人們的工作強度很大。效率,像是一根無形的鞭子,時時刻刻鞭策著我們全身心地投入每一天的工作。很多人下班后拖著疲憊的身體癱坐在沙發上,把看看電視、刷會兒手機、打會兒游戲作為休息方式,但第二天上班后仍然感覺身心疲憊,是休息的時間不夠嗎?還有一些人認為,工作日就拼命工作,周末、節假日好好休息調整一下。其實,五天的高強度工作已然使身體透支,過度內耗后的集中休息往往很難使身體恢復到滿電狀態。休息不應該是只存在于周末和節假日,而是應該存在于每一天。學會休息是一項為身體賦能充電的技巧,掌握正確的休息方式,才能使我們的身體始終保持最佳的狀態。
休息可以使我們的大腦得到調整,肌肉得到放松,情緒變得穩定,可以提高我們的判斷力、記憶力,使身體機能保持良好的狀態。懂得休息的人才能更好地掌握自己的人生。在蘋果、谷歌等很多知名公司中,員工在高強度工作之余大都采用戰略性休息法,這種休息類似于番茄工作法:利用25分鐘的時間全心全意投入工作,后用5分鐘進行一個短暫休息,以上30分鐘作為一個番茄時段,每進行4個番茄時段多休息一會兒。這種方式既保證了休息,也極大提高了他們的工作效率。
要想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先要搞清楚休息的目的。休息是為了使身體始終保持活力,精力充沛,從而更好地工作和生活。我認為休息應該是一種自我積極主動的選擇,而不是我們過度工作疲勞后才選擇的方式,也不是下班后、工作間隙的刷手機、玩游戲,更不是通宵后或節假日的過度補覺,這些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有效休息。會休息是一種利用最短時間緩解身體疲勞,讓身體恢復到最佳狀態的技巧,掌握這些技巧,可以讓身體始終保持滿電狀態,工作時能夠全身心投入,休息時讓身心徹底放松。
以下是幾種有效的休息方式,掌握并運用這些技巧,可以幫助我們快速緩解疲勞,讓大腦得到充分的休息,讓身體得到更全面的放松。
1采取主動休息方式。我們可以采取一段時間全身心投入工作,而后短暫休息的方法,通過節律性的“工作—休息—工作”模式切換,可以使大腦有規律地“高速運轉—清空—重啟—高速運轉”,這種主動休息方式可以使我們保持旺盛的精力和較好的工作狀態。
2適當小睡和打盹。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做過一些關于打盹的實驗,發現一天中小睡25分鐘,就能讓判斷力增加35%,機警能力增加16%。所以,無論是工作日還是休息日,適當的小睡和打盹,不要超過半個小時,哪怕閉目養神也可以使我們精力狀態快速提升。但值得注意的是,對于患有失眠癥的患者來說應盡量避免小睡或者嚴格控制小睡時間在30分鐘以內。
3用深呼吸給身體蓄能。深呼吸可以充分調動人體的副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恰好負責放松身體和消化吸收。因此,在高強度的工作下,可以練習深呼吸,當感到身體疲憊時,應該選擇放下手頭工作,閉上眼睛,連續做15次深呼吸,使自己整個身體沉下來,放松下來。這要求我們要掌握深呼吸的方法和技巧,并持之以恒地加以練習,才能達到使身體真正放松的目的。深呼吸放松很重要的一個要領就是要雙唇緊閉吸氣,讓胸廓打開,保持1~2秒,然后嘴巴微張,慢慢吐氣10秒,吐氣時間越長放松效果越好。
4放下手機,確保睡眠。相關研究表明,成年人最佳睡眠時間為7至8個小時,睡眠不足會導致記憶力、認知能力的下降,判斷失誤,情緒易波動。《2020年中國睡眠指數報告》顯示,2020年國民平均睡眠時長為6.92小時,經常失眠人群占比為36.1%,69.3%的“90后”會在23時以后入睡。信息網絡時代,手機成為交流、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上網、刷抖音、追網劇、看小說、打游戲,似乎我們總能找到晚睡的各種理由。學會控制自己的行為,睡前遠離手機,將手機關機,讓自己有充足的睡眠。
5睡前冥想,卸掉壓力。一天緊張的工作后,我們往往拖著疲憊的身體入睡,臨睡前做一下冥想,可以幫助我們快速卸掉一天的壓力,確保我們在第二天工作生活中不會有昨天的壓力積累。具體做法是:盤腿坐下,閉上眼睛,雙手輕松自然地放在兩個膝蓋上,用腹部呼吸,深深吸氣,吸到最大時屏氣,然后慢慢呼氣,把全身精力專注于呼吸,持續1至5分鐘。
6跑步健身,緩解情緒。心理學研究表明,心情低落的原因是腦神經元中缺乏荷爾蒙。而跑步時和跑步后,人體內荷爾蒙分泌量會增加,因此跑步可以消除人的低落情緒。同時,運動心理學家主張,不要等到出現低落心情時才去跑步,要把跑步健身作為平時的一項運動,不僅可以促進體內荷爾蒙分泌量的增加,也可以鍛煉我們的心肌、健美塑形、延緩衰老。
人生應該是一場接一場的短跑,而不是永不停歇的馬拉松。學會休息,給身體高效充電,給生活持續賦能!
3932500338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