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淀粉含量較高,是中國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同時馬鈴薯作為常見食材,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維生素。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對馬鈴薯的需求量越來越高,馬鈴薯栽培、種植逐漸向集約化、規模化發展,但是由于部分地區種植戶在馬鈴薯栽培、管理及病蟲害防治中采取的措施不合理,導致馬鈴薯品質和產量受到一定影響。為馬鈴薯現代化、集約化種植提供依據,本文分析了馬鈴薯栽培、管理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措施,提升馬鈴薯品質和產量,保證馬鈴薯的有效供給,增加農民收入。
1.1選種
隨著中國生物育種技術的快速發展,現階段中國已有黃色、紫色、七彩色等上百種馬鈴薯種類。各地區在種植馬鈴薯時,要依據當地氣候條件、地理地貌、土壤土質及當地經濟發展狀況合理選種。
1.2科學整地
1.2.1選擇合適的栽培地點
選擇合適的種植地點是保證馬鈴薯品質、提升馬鈴薯產量的基礎,在選地時應遵循以下原則:(1)盡量選擇前3年種植玉米、小麥等禾本科作物的農業用地作為馬鈴薯種植地;(2)馬鈴薯是塊莖類作物,對土壤品質要求較高,栽培土地應疏松、灌溉、排水便利。
1.2.2土地合理規化及底肥合理施用
應依據馬鈴薯栽培地面積、氣候特征及馬鈴薯品種特點,對馬鈴薯栽培地區進行畦道寬度劃分、確定合理的栽培密度;要進行土壤深耕、細作,耕作深度應在30 cm以上,以提升土壤松軟度,保證土壤營養成分充分釋放;使用土壤檢測儀對土壤養分含量、土壤酸堿度等指標進行檢測,結合馬鈴薯生長對養分的需求,施用有機肥、微生物菌肥,促進馬鈴薯的健康生長。
1.3種薯處理
1.3.1薯塊催芽
將馬鈴薯均勻平鋪在陽光較好的地段進行晾曬、催芽,為保證陽光照射均勻,定期對馬鈴薯進行翻動。在催芽過程中,要定期清除病芽和腐爛芽,將馬鈴薯嫩芽催生到0.5~1.0 cm再進行播種。
1.3.2合理切塊
為保證馬鈴薯正常出芽,每個馬鈴薯塊應保持1~2個嫩芽,重量應在30~40 g,同時為避免病原菌在種薯間傳播,應準備兩套以上的切割刀具,并備好75%酒精,當切割馬鈴薯芽發育不好或攜帶病原菌時,應及時更換刀具,并對刀具進行消毒。
1.3.3薯塊消毒
為殺滅薯塊攜帶的病原菌或寄生蟲,在播種前,應使用溫水消毒(45~60℃進行薯塊浸泡、晾曬處理)或采用百菌清等藥劑浸泡薯塊。
1.4薯塊播種
薯塊播種應選擇天氣晴朗的春季,土壤溫度7~10℃時播種比較適宜。在播種時,應依據馬鈴薯種類,選擇合理的播種行距、株距,從而控制栽培密度。
1.5田間管理
1.5.1肥水管理
合理的灌溉、施肥是保證馬鈴薯健康生長、提升馬鈴薯品質和產量的關鍵,在灌溉和施肥過程中要遵循以下原則:(1)豆粕、畜禽糞便等有機底肥要施加足量,以提升土壤松軟度和空氣流通性,維持薯塊良好的生長環境;(2)在馬鈴薯苗期、花期,為保持其枝葉繁茂,提升光合作用,在施肥過程中應適當增施氮肥,進入馬鈴薯塊莖膨大期后,則要合理控制氮肥用量,避免馬鈴薯地上部分“瘋長”;(3)通過葉面噴施及灌溉等方式合理施用微量元素肥料,避免馬鈴薯“缺素癥”;(4)引進現代化灌溉、施肥設施,依據馬鈴薯品種及栽培地氣候條件,合理引進微噴、滴管及水肥一體化等現代灌溉、施肥設備,配合土壤檢測儀對土壤指標進行實時檢測,采取科學的用水、用肥措施,在保證馬鈴薯品質和產量的同時,提升肥料和水資源有效利用率。
1.5.2田間管理
在馬鈴薯栽培過程中,為給馬鈴薯創造良好的生長環境,要及時采取合理的措施加強田間管理:(1)及時補種,對于播種半月后仍未出土的馬鈴薯苗,要及時用備用苗進行補栽;(2)及時除草,在播種前要進行1次集中除草,避免雜草過于旺盛,影響馬鈴薯出土;馬鈴薯出土后,要進行1次統一的除草,以保證馬鈴薯苗期的健康生長;在馬鈴薯生長過程中,應依據實際情況定期除草,避免雜草與馬鈴薯爭奪營養,抑制馬鈴薯的健康生長。
2.1莖基腐病
馬鈴薯莖基腐病是由立枯絲核菌引起的一種真菌型病害。該病原菌主要侵染部位是馬鈴薯的莖基部及塊莖;出苗前發病,幼芽腐爛,無法出苗;生長過程中發病,潮濕時莖基部有紫黑色霉層,發病嚴重的植株頂部萎蔫,逐漸死亡,影響馬鈴薯的品質和產量;儲存期發病,導致馬鈴薯塊莖腐爛。
2.2晚疫病
晚疫病對馬鈴薯影響較大,甚至能導致馬鈴薯絕產。該病原菌主要侵染部位是馬鈴薯葉片、葉柄和薯塊;濕度較大時,沿病斑周圍有白色霉層,如果病斑侵染到葉柄,會導致整個葉片萎蔫,甚至引起植株枯死;薯塊發病時,病斑腐爛、壞死,由于濕度較大,病斑處易引起其他病原真菌和細菌的侵染,加速薯塊腐爛。
2.3地老虎
地老虎主要通過幼蟲啃食馬鈴薯接近地面部分的莖基部位,從而影響營養物質的運輸,被危害的馬鈴薯容易倒伏,在危害嚴重的區域,會出現大面積的斷壟缺苗現象。
2.4蠐螬
蠐螬主要是通過幼蟲危害馬鈴薯,幼苗時期,啃食嫩莖,引起幼苗死亡;鉆食薯塊,影響薯塊品質和產量;傷口易被病原菌侵染,增加枯萎病、黃萎病等土傳病害傳播的風險。
2.5二十八星瓢蟲
二十八星瓢蟲主要通過幼蟲及成蟲啃食馬鈴薯葉片、葉脈。被危害的葉片往往出現“開天窗”現象,從而影響馬鈴薯正常的光合作用。
2.6農業防治技術
農業防治技術是防治馬鈴薯病蟲害的有效途徑,主要包含以下措施:(1)馬鈴薯播種前,進行土壤深耕、晾曬,殺滅土壤中的有害病原菌和靶標害蟲的越冬蟲蛹、老齡幼蟲:(2)及時清除馬鈴薯殘枝病葉,并集中銷毀,以減少傳染源。
2.7物理防治技術
物理防治技術是針對馬鈴薯靶標害蟲有效且綠色的防治手段,具體包含以下措施:(1)利用地老虎、馬鈴薯塊莖蛾等靶標害蟲的趨光性,設置黑光燈對其成蟲進行引誘、捕獲;(2)配置糖醋液,捕獲地老虎等害蟲成蟲,降低危害。
2.8科學用藥技術
科學用藥技術是指通過噴施農藥來對馬鈴薯病蟲害進行防治,應遵循以下基本原則:(1)優先使用降解較快、對天敵及環境友好的生物農藥:如噴施氨基寡糖素提升馬鈴薯抗病蟲能力,噴施枯草芽孢桿菌、白僵菌防治馬鈴薯地老虎,施用淡紫擬青霉防治馬鈴薯根結線蟲;(2)使用200 g/L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防治地老虎,使用3%阿維菌素·吡蟲啉顆粒劑防治蠐螬,使用53%烯酰嗎啉·代森聯水分散粒劑防治晚疫病,使用35%苯醚甲環唑·嘧菌酯防治莖基腐病。
(青海省海東市民和縣核桃莊鄉人民政府張學蓮)
313450033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