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業生產需求日益增加,必須實現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土壤肥料對農產品質量及產量會產生直接影響。因此,相關管理人員要結合農產品生產實際狀況,改進土壤施肥管理措施,不斷提升農產品質量。本文分析了土壤肥料對農產品質量的影響,探究農產品施肥關鍵措施,為后期農業生產奠定基礎。
農業生產要合理重視土壤肥料的作用,從多維度、多角度探究農業生產過程和土壤肥料之間的關系,改進種植方式、手段、措施,通過合理施肥或改良土壤等形式,提高農產品品質,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
土壤與肥料是農產品種植與生長中必須具備的前提條件。土壤狀態和營養成分直接影響著農產品質量及產量。若土壤土質、礦質、水質、有機質等不達標,則會導致農產品生長養分不足。因此,必須對土壤進行改良,加強管理,以確保農產品生長獲得基礎條件。土壤中營養元素主要包含氮、磷等,有機質與礦物質會直接參與農作物蛋白質合成或氨基酸合成過程,如果缺乏上述元素則會導致農作物發育不良,降低農產品產量。除此之外,土壤酸堿度也會影響農作物發育過程,酸堿度要根據不同農作物生長需求進行全面管理,土壤酸度過高會導致農作物生長時出現燒苗現象。另外,也要根據農作物生長不同規律、周期及時進行灌溉,有條件的地區要采取更為科學的管理方式。
建議種植戶通過測土配方施肥等管理方式,精確把握土壤肥料用量和種類,在施肥前聘請專業技術人員對土壤成分、養分及含量進行全面檢測,并根據檢測結果進行分析,以此確定科學的肥料配方。目前,常用的土壤肥料包含有機化肥和化肥2種,主要采取有機化肥和化肥混合使用的方式,幫助土壤達到農作物生長的最佳條件。化肥的主要作用是提高農作物產量與質量,同時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從長遠看,有機肥不僅可改善土壤質量,還可避免在種植后出現土壤退化等問題[1]。
2.1過度使用化學產品
目前,農業生產中存在過度使用化肥的情況。一般而言,土壤肥料中的化學成分含量都已經嚴格控制,但一些地區在種植農作物時,為了達到病蟲害防治效果,隨意使用化學產品,影響了農產品質量。例如在前期種植階段,如果土壤中含有大量化學物質,則會導致土壤酸堿度失去平衡,最終使農產品化學物質含量超標。
2.2管理缺失
土壤肥料的使用管理存在缺陷,要結合不同地區氣候環境及土壤實際狀況,按照一定比例嚴格把控施肥量。但現階段,一部分地區并沒有運用科學、合理的管理方式,導致肥料使用不符合相關規定,降低農作物產量[2]。
由于中國人口數量不斷增加,人均耕種土地面積越來越少,因此,必須不斷提升土地生產能力,但受到多方客觀因素的影響,中國土壤質量不佳,加之化肥、農藥的隨意使用,導致土壤環境遭受嚴重破壞。
3.1合理利用土地資源
土地資源是否得到科學、有效、合理的利用是影響土地利用率的關鍵因素。對土地資源的綜合運用能減少病蟲害現象,提高肥料資源利用率與土地利用率,確保農產品質量,為農業后續發展創造機遇。
3.2合理施肥
大多數種植戶依舊保持著傳統的施肥觀念,導致化學肥料使用過多,使得土壤養分失衡。因此,相關工作人員必須在種植前對種植戶進行培訓,講授合理的施肥方式。例如可以運用農家肥或渣肥,在有機肥需求較大的區域,可以多施加氮元素。
3.3減少農藥使用
近幾年,土壤中農藥成分殘留引發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因此,種植時要減少農藥使用量與次數,同時做好前期病蟲害防治工作,運用科學、合理的方式對病蟲害發生頻繁的區域進行監測管制,徹底消除病蟲害傳播途徑。同時在治理時要盡可能減少化學藥劑的使用,可以采取生物防治或物理防治措施,保護當地生態環境,進一步提升農產品質量。
3.4加強市場監管
種植農作物時會使用大量肥料,但目前大量劣質肥料不斷出現,破壞了市場環境。因此,需完善肥料市場管理制度,增強監管力度,不斷提高肥料綜合質量,使肥料能滿足農作物生長需求。相關管理部門必須加強管理,提高問題意識,對假肥料或問題肥料提高懲戒力度[3]。與此同時,肥料市場也要加強宣傳,鞏固種植戶理論知識,不斷提升農戶安全意識,保證農戶學會辨析肥料質量,使用高質量化肥。
綜上所述,在農作物種植過程中,土壤肥料是確保農產品質量的關鍵因素,相關工作人員必須加大對土壤肥料的關注度,確保肥料質量,改進種植和管理措施,嚴格按照生態發展規律,通過對土地資源的綜合利用,實現保護環境的目的,為現代化農業的深入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劉本福.科學合理施用肥料,確保農產品優質豐收——訪江西省土壤肥料技術推廣站站長——邵華[J].農村百事通,2020(15):4-9.
[2]屠國慶.探析蔬菜生產中的土壤肥料問題與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應用[J].種子科技,2020,38(6):87-89.
[3]謝建華,鄭磊,任意.加強土壤肥料檢測體系建設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J].中國農技推廣,2016,32(1):10-12.
(山東省高密市檢驗檢測中心談振蘭)
3502500338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