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家全等[1]研究了氮磷鉀不同配比對玉米免耕產量的影響;牛金宇[2]研究了氮磷鉀有效用量對玉米產量的影響,表明了氮、磷、鉀肥在施肥量較小時,隨著用量的增加玉米產量遞增,當施肥量達到一定量后,隨著施肥量的增加,玉米產量反而逐步減少;玉米是重慶市秀山縣主要糧食作物,為了分析氮、磷、鉀肥對玉米產量的影響,為全縣化肥減量增效技術推廣提供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撐,2020年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農委土肥站雅江鎮進行了前茬為冬閑用地的田間實驗,實驗結果為:施氮肥后玉米產量最高,增產效果明顯,磷肥其次,施鉀肥后玉米增產效果最低。因此,在制定玉米地施肥方案時,應全力保證氮肥用量,并做到氮、磷、鉀肥的配合施用,提高玉米產量。
1.1試驗地點
該試驗地點位于重慶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雅江鎮雅江居委會營坪組承包地。土壤為新沖積潮沙土,前薦為冬閑地。于試驗前在20 cm土層中取樣并分析:pH值為5.3,堿解氮為131 mg/kg,有效磷25.2 mg/kg,速效鉀48 mg/kg,有機質合量為20.9 mg/kg。
1.2試驗材料
試驗品種為遼禾308。試驗肥料為:氮肥,尿素、含氮量≥46%,生產廠家是內蒙古鄂爾多斯化學工業有限公司;磷肥為普通過磷酸鈣,P205含量為≥12%,生產廠家是貴州省福泉磷肥廠;鉀肥為氯化鈉,含量為≥60%,生產廠家是北京昆龍偉業格爾木有限公司。
1.3試驗設計
不同處理施肥量及比例分別為:處理1:全量施肥區(N: P2O5:K2O=180:75:90 kg);處理2:無氮施肥區(N: P2O5:K2O=0:75:90 kg);處理3:無磷施肥區(N: P2O5:K2O=180:0:90kg);處理4:無鉀施肥區(N:P2O5:K2O=180:75:0 kg);處理5為不施肥區。通過秀山縣施肥指標體系計算,全量施肥標準為N:P2O5:K2O=180:75:90 kg,46%尿素、12%過磷酸鈣、60%氯化鉀為試驗用肥,各處理化肥以10%氮肥、全部磷肥作底肥,50%氮肥和全部鉀肥作第1次追肥,40%氮肥作第2次追肥;底肥在栽苗時施加,第1次追肥在苗期(拔節期)施加、第2次在大喇叭期施加,其他中耕、除草等田間管理措施相同。
1.4試驗方法
1.4.1土壤檢測
試驗實施前,取20 cm土層混合土壤樣本1個,檢測土壤養分含量。
1.4.2育苗移栽及調查記載
該試驗采用玉米肥球育苗移栽方式,于2020年4月1日播種育苗,4月14日移栽到大田小區,移栽規格為33.3 cm×50.0 cm。整個生育期間進行生育情況調查,對病蟲害發生及防治與田間管理措施進行登記。
1.4.3測產、考種、收割
在8月7日收割。收割后對各小區濕產稱重。取5株稱其濕產和干重,折算理論產量。
1.4.4籽粒、植株養分檢測
對所取籽粒、植株樣品分別檢測養分含量。
2.1產量比較分析
試驗全量施肥區、無氮施肥區、無磷施肥區、無鉀施肥區、不施肥區每公頃產量分別為8 224.5、5 203.5、6 828、7 291.5、5 131.5 kg。可以明顯看出,施肥后玉米增產效果明顯,施氮后增產效果最好,其次是磷肥,鉀肥最小,見表1。

2.2產量比較
不施氮肥產量最低,為5 203.5 kg/hm2,比對照處理(6 828 kg/hm2)每公頃增1.4%。不施鉀肥產量最高,比對照處理增產29.6%。實驗土壤中鉀元素含量最高,氮元素含量較少,磷元素最少。在施肥實踐中可根據土壤養分含量及目標產量靈活確定施肥量及肥料品種搭配。
試驗結果表明,當土壤pH值為5.2、土壤有機質含量為20.9 mg/kg、堿解氮131.0 mg/kg、有效磷25.2 mg/kg、速效鉀48.0 mg/kg時,玉米施肥后增產效果明顯,特別在施氮后增產效果最好,其次是磷肥,鉀肥增產效果最不明顯。
為了提高玉米產量與肥料利用率,必須注重氮、磷、鉀肥配合施用。同時注重有機肥與無機肥料的配合施用,大力推廣秸稈還田,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結合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應用。減少化學肥料施用量,避免大量單一施用化學肥料所導致的環境污染問題。改進和提高農產品品質,保護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
參考文獻
[1]吳加全,潘會巧,唐杏芬,陸華都.氮、磷、鉀不同配比對玉米免耕產量的影響[J].安徽農學通報(下半月刊),2009,15(16):72-112.
[2]牛金宇.氮、磷、鉀有效施用量對玉米產量的影響[J].基層農技推廣,2020,8(3):37-40.
[3]李春利.測土配方施肥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18(6):147.
(1重慶市秀山縣雅江鎮農業服務中心田應學;2重慶市秀山縣農業綜合服務中心陳仕高,李克陽,謝雪梅,楊洪松)
3500500338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