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禮


那年夏天,嘉定中學的大操場上熱鬧非凡。許多單位在操場上設了攤位,拉起了一條條橫幅:某某服裝廠、某某貿易公司、某某大型超市……攤位前豎起了牌子,上面寫著招聘條件、待遇,等等。原來這是勞動局組織的夏季招聘會。
不少攤位前人頭攢動,走了一個又來一個,絡繹不絕。有一個攤位比較特殊,來應聘的都是一些殘疾人。原來這個攤位是聯化金屬制品有限公司設的。設攤人中有一位是個中年男子,剃一個圓頂頭,胖乎乎的臉上笑容可掬,他就是聯化公司的總經理周志清。因為這個公司是個鄉辦福利企業,員工中有27%是殘疾人。近年來,一些殘疾員工陸續病退,今天周總親自坐鎮,設攤招人。不少殘疾人得到消息,紛紛前來應聘。
當天下午3時多,聯化公司殘疾人名額已基本招滿,周總他們剛想收攤。就在這時,只見一位頭發花白的老阿姨手牽著一個身高一米三左右的小男孩,急匆匆來到攤位前。周志清一看連忙說:“阿姨,我們公司不招退休工人。”
老阿姨搖了搖手:“不是我,是我兒子來應聘。”說著,指了指身旁的小男孩。
周志清笑了:“阿姨,你搞錯了吧,我們國家不準招童工的。”
老阿姨急了,瞪大了眼睛,提高了嗓門:“老師傅,你搞錯了,他不是童工,他今年已經24歲了。”
“啊!”周志清愣了幾秒鐘,馬上意識到自己誤會了,眼前這個小男孩是個“袖珍人”,連忙說:“對不起對不起,是我搞錯了。來來來,請坐,把詳細情況談一談。”
原來,這個“袖珍人”名叫童一心,他長到十幾歲就開始不長個兒,父母帶他跑了很多醫院都無效。后來中專畢業,進了一家單位,可做了不到三個月,就被辭退了,從此再也沒有找到工作。其間跑了很多單位,可他一個殘疾人,性格自卑內向,又不善言辭,沒有單位愿意收他。他媽媽急白了頭,聽說這兒招聘殘疾人,就帶著兒子急忙趕來了。
聽了他們的敘述,周志清想:招聘名額雖然滿了,可這個年輕人說話的聲音很好聽,普通話也不錯,又有點文化,電腦操作也挺熟練,公司正想開設廣播站,這個崗位倒蠻適合他的,同時還可以兼管圖書室。于是,周志清向上級領導多申請了一個名額,把童一心招了進來。
周志清沒有想錯,童一心到崗以后,如魚得水,他集采、編、播于一身,按時播報節目,職工們聽了他的播音,都笑著說:“嗨!還真有點人民廣播電臺的味道。”他還把圖書進行整理、分類、登記,輸入電腦,把圖書室管得井井有條。
不料,剛做了一個星期,童一心突然跑到周志清的辦公室,氣呼呼地往椅子上一坐,說了句:“我不干了!”眼淚就撲簌簌地掉下來。周志清莫名其妙:“為什么呀?有什么話跟我說。”
小童好不容易才平復了情緒,說起了事情的來由。原來,公司一個員工在聊天時無意中說了一句話:“周總怎么回事,這次又招進來一個武大郎。”恰巧被小童聽到。言者無意,聽者有心,小童聽到后,氣得連中飯都沒吃,就氣呼呼地跑到周總辦公室來訴苦。
了解了情況以后,周總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殘疾人很敏感,為保護他們的自尊,公司里不準用“殘疾人”這個稱呼,一律稱為“愛強員工”;不能隨便議論殘疾人,以免增加他們的心理負擔。用什么法子使這些“愛強員工”增強自信心,消除自卑感的陰影呢?有一次,他在電視里看到臺灣歌手鄭智化拄著雙拐唱《星星點燈》,突然激發了他的靈感。
于是他就組織舉辦了“卡拉OK大獎賽”。在他的鼓勵支持下,小童參加了比賽。比賽中,他引吭高歌,一曲《烏蘇里船歌》,震驚了全場。歌聲剛落,全場響起熱烈的掌聲,小童得了一等獎。打那以后,小童自信心爆棚。他不停地練歌,經常在廣播獻歌一曲,受到公司員工的歡迎。大家紛紛說:“周總這次真是招對人了。”那個說閑話的員工也找到了小童,向他深深地鞠了一躬:“小童,對不起!上次我說錯話了,周總也批評了我,我真誠地向你道歉!”
秋去冬來,一晃幾年過去了。有一天,周總把小童叫到辦公室,笑著問他:“小童,有對象了嗎?”
小童紅著臉搖搖頭:“還沒有。”
周總拍拍他的肩膀:“我幫你介紹一個,好嗎?”
“嗯。”
于是,周總說起車間里有個統計員,名叫丁小妹,是他前不久招進來的,也是個“袖珍女”,比小童小2歲。經周總的牽線,兩人見了面,真是應了那句老話:“緣分說來就來了。”他倆彼此聊得很投機,雙方都很滿意,談了兩年戀愛之后,便決定結婚了。
婚禮上,小童緊緊抱住周總,眼淚奪眶而出,大聲喊道:“清伯,你是我的親爸爸!”
從此以后,公司員工,尤其是那些“愛強員工”都叫周總為“清伯”。當地有個習慣,一個人名字后面加個“伯”字,是對上年紀人的尊稱,所以都叫周志清為“清伯”。可是叫著叫著,把周志清那個清水的清,改成親人的親,叫他“親伯”。因為在大家看來,“親伯”就是他們的親人。在“親伯”眼中,無論是年輕人還是老年員工,都“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有一天下午,“親伯”的辦公室突然沖進一個人,他急得臉色發白,一個勁兒地嚷嚷:“為什么不要我做了?為什么不要我做了?”
這個人名叫馬金寶,是第一批進公司的老員工。因為是個智障人士,所以安排他做勤雜工,每天拿把大掃帚,把包干區域掃得干干凈凈,用橡皮管把廁所沖得清清爽爽,再點上一盤香,去除臭味。他邊干活,邊唱著跑調的老歌:“敬愛的毛主席,我們心中的紅太陽……”他做事特別較真,別人亂扔垃圾,他會對人家哇哇大叫,大家笑著叫他“廠長”,他也欣然接受,因為他不知道“廠長”是干什么的,還以為別人夸他干活干得好。到了60歲,人事部門通知他退休,可以回家享清福去了。他不懂退休是什么意思,還以為公司不要他了,于是心急慌忙跑來找“親伯”問個究竟。
見此情景,“親伯”只好這么跟他解釋:“金寶,你辛苦了一輩子,現在年紀大了,該歇歇了。放心,國家還是給你發工資,還是老規矩,你的銀行卡由我保管,每次給你一百元,你用完了,再來向我要,好不好?”
馬金寶雖然似懂非懂,但他相信“親伯”不會騙他,便點了點頭,轉身回家去了。他沒結過婚,無兒無女,為了照顧他,“親伯”考慮送他到養老院去,可任憑“親伯”好說歹說磨破了嘴皮,他就是不肯去,仍舊天天準時到公司。“親伯”干脆在門房間多放一把椅子,讓他來了就在門房間坐一會兒,泡壺茶喝喝,找熟人聊聊天,然后,在公司食堂吃過中飯,打個盹,這才回家。后來,馬金寶生病住院期間,“親伯”請了兩名護工24小時日夜照料他,還經常去醫院看他,親自給他喂飯。他彌留之際,拉著“親伯”的手,哽咽著說:
“親伯,謝謝你噢!”
“哎,金寶,你年紀比我大,怎么也叫我‘親伯’啊。”
“我5歲死了爹,15歲死了娘,你是我最親最親的人吶!”說完,馬金寶老淚縱橫,泣不成聲。后來他去世了,“親伯”為他操辦了后事,讓他入土為安。
“親伯”周志清原先是生產隊長,后來,他服從組織安排,調到聯化公司擔任總經理,一干就是二十多年。他現在65歲,打算再干一年就退了,這讓公司員工特別是“愛強員工”依依不舍,在他們眼里,“親伯”有一顆純凈的心,一顆滾燙的心,是他們的親人,他們舍不得他走哇!
(插圖/桑麟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