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

德育教育在人才培養中起著關鍵性作用,其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內容。高校大力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是立德樹人的基本要求,是幫助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樹立道德標準、培育價值準則的重要依據。
一、抓強思想,增強大學生精神“補鈣”的引領力
加強組織領導,統籌協調推進。高校黨委在育人工作中具有統攬全局的作用,這就要求學校應當進一步明確專業定位,深化專業內涵,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牢牢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找準方向,促使德育教育各主體相結合,在全校范圍內形成由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各部門協調互助、基層院系落實推進、全體師生員工共同參與的大思政工作格局,發揮全員參與的作用,形成合力育人的良好局面。
提高思想認識,增強行動自覺。學校的所有教職員工都有樹德育人的使命。高校要積極引導育人主體的角色認同,在學生成長各階段當好引路人和指明燈。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與黨建工作、課堂學習緊密結合,與社會實踐緊密結合,與心理教育緊密結合,與校園文化建設緊密結合,并在黨員發展、學生干部培訓、黨支部建設等日常工作中,引領學生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范踐行者。
二、抓實課堂,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的號召力
發揮思政課作用,為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形成奠定理論基礎。思想政治理論課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育人過程的主渠道,關乎大學生理想信念、價值理念和道德觀念的形成。思政課教師要注重將黨史學習與學生的價值觀養成相結合,切合年輕人關注的熱點話題,通過制作短視頻、情景劇,開設翻轉課堂、PBL教學及走進VR體驗館等方式,不斷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效果,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引導學生將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生活、學習和個人發展中,深刻領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真諦和理論內涵。
推進思政課程建設,為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樹立奠定專業保障。對于大學生的德育教育,僅僅依靠幾門思政課程,難以取得最佳效果。要把核心價值觀引領貫穿到專業課、實踐課及各類教育活動中,充分挖掘蘊含在專業知識中的思政因素,加入人文關懷理念和職業教育,讓課堂活起來。教學過程中應充分利用校情校史、一流學科、特色專業、知名校友等資源,結合課程內容,開展主體性教育改革、課程教學改革、教考分離考試改革,提高學生崗位勝任力、社會責任感及專業認同感,將價值觀教育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
三、抓好平臺,提高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戰斗力
發揮校園文化活動作用。要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大學生的價值觀念和政治信仰,在日常教育管理中應貼近當代年輕人的生活現狀,強化德育教育的載體建設。通過開展深度輔導、主題班(團)會、談心談話等活動,推進青馬工程思政教育改革,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班團建設和社團活動,將思政工作做在日常、做到個人,潛移默化讓學生接受思想引領和愛國主義教育,提高活動參與度和獲得感。
強化社會實踐育人功能。對于大學生而言,社會實踐活動是開展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學生履行社會責任和培養奉獻意識。高校在寒暑假可結合專業實際開展“實踐小學期”,內容可包括社會調查、專業實踐、知識技能專項培訓、科學研究、創業實踐、愛心助殘助孤助老和適合本人綜合素質提升的其他實踐活動,讓學生充分利用假期的寶貴時間,走出校園,走進企業、走進社區、走進社會,認識國情,了解社情,體察民情,結合所學將核心價值觀與成長成才相融合,在實踐中樹立家國情懷,增強服務社會的本領。
重視網絡傳播陣地建設。高校的思政教育要充分重視新媒體的作用,關注網絡傳播陣地的建設,貼近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接受習慣,充分利用微博、微信、抖音等年輕人喜聞樂見的平臺,找到與學生思想的共鳴點和利益的交匯點,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日常德育教育的細枝末節,讓新媒體平臺在為廣大學生提供切實便利的同時,也從價值引領、保障學習、素質拓展、促進交流等方面成為人才培養的有力助手。
(作者單位:長春中醫藥大學)
責任編輯/隋幸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