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秀平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是黨中央作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大局。黨的基層組織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要在社會管理創新中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積極調動各方面力量有序參與到社會管理中來,最大限度凝聚各方共識,整合和調動各方資源,匯聚成磅礴力量,實現共治共享。
抓基層、打基礎,夯實社會管理的組織基礎。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重點在基層、難點在基層、關鍵在基層。要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變化新形勢,創新組織設置,健全組織網絡,讓基層組織體系覆蓋社會管理及其創新的全過程。要加強基層社會管理和服務體系建設,把人力、財力、物力更多地投到基層,壯大基層力量、整合基層資源、強化基礎工作,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建立和完善基層黨員群眾服務中心。要強化城鄉基層自治組織協調關系、化解矛盾、排憂解難的功能,健全基層管理和服務新機制,真正發揮基層黨組織“推動發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積極作用。
抓班子、帶隊伍,強化社會管理的力量保證。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工作面廣量大,人的因素至關重要。要以加強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建設為重點,真正把那些政治素質好、工作實績突出、廉潔奉公的人選拔上來。要以提高素質、提升能力為重點,認真抓好基層黨員隊伍建設,著力提高黨員隊伍推動科學發展、協調利益關系、應對突發事件、做好群眾工作的實際能力,讓黨員隊伍成為社會管理及其創新的生力軍。要主動應對經濟社會轉型的深刻變化,科學分析新形勢下所面臨的社會矛盾和問題,切實加強社會工作者隊伍建設,不斷發展壯大黨員志愿者力量,更好地實現社會公共服務和群眾內在需求的有效對接。
抓重點、拓領域,破解社會管理的制約瓶頸。當前,我國正處在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社會管理領域的各種矛盾問題凸顯。各級領導干部要注重抓好重點領域、重點對象和重點環節的黨建工作,從根本上突破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要重點抓好社區黨建工作,進一步深化社區黨建活動,大力推行社區建設網格化管理,實現社會管理在城市社區的全覆蓋。要重點抓好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黨建工作,進一步明確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管理和服務員工的社會責任。要重點培育和優先發展經濟類、公益慈善類、城鄉社區社會組織和民辦非企業單位,充分發揮社團協會和中介組織在提供服務、反映訴求、規范行為等方面的引領和示范作用。
抓活動、搭平臺,激發社會管理的內在動力。要在各基層黨組織特別是重點行業及窗口單位,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加快推進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讓人民群眾深切感受到創先爭優活動帶來的新變化、新氣息。要扎實開展機關黨員干部進村入戶大走訪活動,將下基層的過程變為送政策、訪民情、辦實事、促發展的過程,進一步培養和增進黨員干部與群眾的感情,提高黨員干部做群眾工作的能力,真正將群眾工作作為“生命工程”來抓。要努力搭建黨員聯系和服務群眾的工作平臺,通過黨員公開承諾、結對幫扶、走訪慰問等形式,努力將矛盾化解在基層、將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確保大局和諧穩定。
責任編輯/孫 ? 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