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濤

近年來,雙遼市堅持實施“人才強市”戰略,著力建強“培養、引進、用好”閉合式鏈條體系,實施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措施,積極發揮人才在服務雙遼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中的智力支持和保障作用。
一、完善“培養”平臺,促進人才素質全面提升
人才是第一資源,培養是人才工作的基礎環節。雙遼市堅持用心培育人才,精心選樹人才,讓各類人才培養有平臺、學習有重點、提升有優勢。
一是常態化做好黨政人才教育培訓。組織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專題培訓班、四戰四平黨史輪訓班、黨性教育專題培訓班、鄉村振興專題培訓班、意識形態能力專題培訓班等線上線下培訓班30余班次,年培訓人數超過1.1萬余人次。
二是大力推進農村本土人才培養工程。圍繞玉米水稻種植、露地蔬菜、牛羊豬養殖等開展各類線上線下培訓班130余期,每年培訓2.5萬余人次。開展“專家大講堂”和“專家帶徒弟”活動,培訓農技人員600余人次,專家帶徒弟結對52對,鄉村人才振興育人體系逐步完善。
三是建立以技能提升為導向的職業培訓平臺。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村醫”計劃,86名村醫參加全省在崗村醫學歷提升培訓。指導民辦職業培訓學校開展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訓等職業技能培訓班100余班次,培訓各類人員5000余人次。成立教育系統名師工作室17個,選拔培養名師132人,名師引領培養工程得以全面實施。
四是依托“院士專家基層行”打造高端培養模式。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專家共解答問題32個。長春市中醫藥大學知名專家現場指導心臟康復中心建設及醫護人員素質提升工作。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李玉在內的12位專家為雙遼現代農業發展和人才培養提出了有針對性的意見建議。
五是發揮職業教育品牌優勢。利用雙遼市職業中專入選農業農村部全國鄉村振興人才培養優質校的有利契機,開展針對提高農民素質和技能提升的專項培訓,累計培訓2000余人次,為鄉村振興發展提供專業人才保障。
六是利用技能競賽促進職工技能提升。發動廣大職工積極參加全市職工技能競賽,共有6人獲評首屆“雙遼工匠”榮譽稱號,發揚傳承師徒培養模式,形成了以“大國工匠”精神引領廣大職工鉆研新技術、掌握新技能、爭創新業績的良好氛圍。
二、壯大“引進”規模,堅持剛柔并濟引進人才
創新是第一動力,引進是壯大人才隊伍的重要途徑。雙遼市不斷加大引才力度,搭建創業舞臺,讓各類人才立業有作為、創新有前景、奮斗有目標。
一是部門聯動激發人才引進合力。積極發揮牽頭抓總作用,整合各部門優勢,簡化程序、提高效率。近年來,全市通過事業單位招聘、碩士人才引進、特崗教師招聘、社工崗招聘等方式引進各類人才1644人,專業人才隊伍不斷壯大。
二是創新域外優秀人才回引方式。出臺《域外雙遼籍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回雙工作實施辦法(試行)》,為域外優秀人才集聚雙遼開辟新路徑。近年來,累計回引39名域外雙遼籍優秀人才回到家鄉貢獻力量。
三是高層次人才引進成果顯著。出臺《關于引進高層次人才辦法(試行)》,近年來共引進留住碩士人才129人,引進碩士人才在全市各條工作戰線上的骨干作用愈發明顯。
四是推動校地合作校企合作走向深入。舉辦吉林農業大學與雙遼市戰略合作暨吉農沃億佳科技研發中心簽約揭牌儀式,積極打造雙遼市人才創新創業園。截至目前,吉林農業大學共有5名教授25名優秀大學生和碩士研究生來雙開展技術攻關,沃億佳公司投入400萬元用于科技研發,實現人才、科技研發、科研成果、資金、產業鏈深度融合。
五是高端平臺為農業工業現代化發展提供智力支持。經吉林省科協批準,掛牌建立雙遼市農業和工業兩個專家工作站。截至目前,簽約省內外高級專家教授30名,累計指導紅尖椒1200畝,水稻10萬畝,玉米27萬畝,花生10萬畝。
六是柔性引才作用突顯。出臺《雙遼市大學生實踐基地建設實施方案》,掛牌成立9個大學生實踐基地,近年來累計有130余名優秀大學生來到雙遼開展實習實踐,為雙遼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生力量。
三、提高“用好”質量,打造最優人才發展生態
發展是第一要務,用好人才是發揮人才作用的根本所在。雙遼市突出用人導向,科學謀劃布局,讓各類人才干事有機會、發展有空間、待遇有保障。
一是建立雙遼市“人才編制池”。依托雙遼市人才交流開發服務中心建立“人才編制池”,截至目前,儲備事業編制150個,已使用57個編制為引進高層次人才和急需緊缺專業人才落編。
二是組織專家人才助力鄉村振興。全市190名科技特派員累計開展各類幫扶、指導、培訓2385次。教育支援團開展一包一活動1379次、各類專題講座及示范課97次。醫療服務團派出醫療人員360余人次,并為全市5683名患病貧困人口提供上門醫療服務。
三是多元化推進助企服務。向雙遼化工園區輸入6名化工專業碩士人才,促進企業與人才雙向良性互動。在引進事業單位急需緊缺人才招聘中設7個助企服務崗位,2個崗位要求為黨員,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支持。
四是關心關愛引進碩士人才。為引進碩士人才提供拎包入住人才公寓30套,發展黨員41人,累計發放生活補貼和住房補貼882萬元,抽調69人次參與脫貧攻堅暗訪督查組,抽調5人進入經濟運行專班和項目運行專班,不斷為引進碩士人才提供發展平臺和政策保障。
五是積極組織開展人才評選工作。全市有5人獲省首批鄉村人才高級職稱,其中,3人獲省首批鄉村振興優秀人才稱號,市本級評定中級職稱8人、初級職稱21人,14人獲四平市優秀農村實用人才榮譽稱號,市本級評選優秀農村實用人才30人,充分發揮鄉村人才在鄉村振興中的示范引領作用。
六是做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重新為全市所有村選派第一書記62名、駐村干部114名、鄉村振興黨建指導員144名,落實第一書記工作經費、生活補助、保險等116.72萬元。重新整理完善了3863人的雙遼市農村實用人才信息庫,為鄉村人才振興提供堅強組織保障。
七是不斷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力度。每年將人才開發資金列入財政預算,近年來人才開發資金累計投入達到3939.5萬元,為雙遼市人才工作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堅實資金保障。
(作者單位:中共雙遼市委組織部)
責任編輯/柳 ? 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