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偉 張學民
(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種業發展中心,新疆 博樂 833400;2.新疆耕野種業有限公司,新疆 博樂 833400)
棉花是大田主要經濟作物和大宗農產品,是紡織工業的主要原材料,也是重要的食用植物油脂,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戰略物資。 新疆作為我國的主要棉區,棉花產量占全國的78%,成為中國最大的商品棉生產基地,有力地保障著國家棉花供給。新疆棉花產量和品質在不斷提高,棉花育種正向高效優質、早熟抗逆、適宜機采的方向發展。
耕野2186棉花新品種是新疆耕野種業有限公司棉花研究所2007年以綜合性狀穩定的新陸中26號為母本,以抗病、高產、早中熟、品質性狀優良的新陸中33號為父本配置雜交組合,雜交后代通過南繁北育、早期對株形、生育期、抗逆性進行選擇,后期加強對豐產性、纖維品質的優化篩選,通過室內考種、纖維品質分析、小區抗病品比試驗、多點試驗篩選出抗逆、高產穩產、品質優良、輕簡化栽培早中熟棉花品種耕野2186。2012~2014年參加耕野公司棉花抗病品種(系)比較試驗,連續3年表現突出。2015~2016年參加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早中熟棉花品種區域試驗,2017年參加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早中熟組棉花生產試驗,2018年通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2018059)。
2.1 生物性特性
耕野2186棉花品種生育期130~135天,屬早中熟陸地棉類型。植株筒型,Ⅰ~Ⅱ式果枝較緊湊。葉片中等大小,皺褶明顯,葉色深綠,葉片上舉,通風透光性好。棉鈴卵圓形,鈴較大,咀鈍,單鈴重5.7g。衣分42.4%,莖桿紫紅色,莖稈及果枝披有濃密茸毛,堅硬不倒伏。果枝始節5.7節,始節高度23.5cm,果枝數8~9臺。棉纖維色澤潔白。前期長勢穩健,中后期長勢較強,不易早衰,耐旱喜肥。吐絮暢,含絮適中,不卡殼,不掉絮,適宜機采,霜前花率95.1%。高抗枯萎耐黃萎病,較耐蚜蟲。該品種對脫葉劑較敏感,采凈率高,適合機械采收。
2.2 產量表現
2015~2016年參加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早中熟棉花品種區域試驗,兩年平均耕野2186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產量分別為5242.96kg·hm-2、2223.9kg·hm-2、2114.92kg·hm-2,分 別 比 對 照 增 產8.26%、7.7%、7.62%。2017年生產試驗,耕野2186籽棉、皮棉、霜前皮 棉產量 分 別為5888.92kg·hm2、2496.9kg·hm-2、和2374.55kg·hm-2分別比對照增產4.35%、3.90和4.13%。2018~2020年在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阿克蘇地區、喀什地區各鄉鎮及團場種植,大面積機采平均產量8250kg·hm-2以上,高產棉田超過9000kg·hm-2。3年累計推廣面積500萬畝,新增籽棉總產量2.5億公斤;新增利潤21億元,節約成本4億元。

表2 耕野2186與新陸中49號多年試驗產量比較
2.3 纖維品質
2015~2016年經自治區早中熟組棉花品種區域試驗中,委托原農業部棉花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HVICC校準)檢測,結果分別為2015年耕野2186纖維上半部平均長度32.3mm,斷裂比強度33.25cN/tex,馬克隆值3.85,長度整齊度指數85.6%,伸長率6.7%,反射率78.5%,黃度7.2,紡紗均勻性指數166.7,紡紗均勻性指數150.6。2016年耕野2186纖維上半部平均長度32.7mm,斷裂比強度32.87cN/tex,馬克隆值3.96,長度整齊度指數84.9%,伸長率6.8%,反射率77.6%,黃度7.2,紡紗均勻性指數167.4,紡紗均勻性指數152.4。

表3 耕野2186和新陸中49號品種纖維品質指標比較

平 均 耕野2186新陸中49號32.56 31.0 85.4 83.6 3.79 33.12 3.88 31.78 6.7 6.5 78.3 7.2 7 8 .7 7.15 167.1 160.1
2.4 抗病性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棉花品種區域試驗主持單位委托新疆石河子農業科學院植保所進行抗病性鑒定,2015~2016年兩年平均耕野2186枯萎病指數3.12,屬高抗枯萎病;黃萎病指數為36.73,耐黃萎病。
耕野2186屬于早中熟棉花類型,適于新疆棉區早中熟棉區種植。
4.1 土地準備及播種
選擇肥力中上等的條田,切實做好土地準備工作。抓好犁地和整地質量,尤其整地質量好壞是關系苗情好壞的關鍵。膜上點播保證播深合適(1.5~2.0cm)、下籽均勻(單粒)、覆土一致(1~1.5cm),確保播種質量,做到苗齊、苗全、苗勻、苗壯,打好高產田苗情基礎。
4.2 適宜早播
適期早播,南疆適宜播種期3月15日~3月25日為宜,有利于實現一播全苗。
4.3 合理密植
該品種屬于較緊湊類型棉花品種,采用寬膜種植,理論密度195000~225000株·hm-2,收獲株數165000~180000株·hm-2為宜。根據機采66cm+10cm的行式配制,一般采用二膜十二行(平均行距38cm)的方式進行膜上點播。
4.4 科學施肥
施足底肥,全層施肥,畝施基肥磷酸二氨150~225公斤·hm-2/,尿素75~150公斤·hm-2,生育期輕施苗肥,穩施蕾肥,重施花鈴肥,合理補充葉面肥(微量元素硼、鋅、錳為主);氮肥基肥占總量25%左右,追肥占75%左右,(現蕾期15%,開花期20%,花鈴期30%,棉鈴膨大期10%),磷肥、鉀肥占50%,其他作為追肥。全生育期追肥次數8次左右,前期氮多磷少,中后期磷多氮少,結合滴管系統實行灌溉施肥。提倡選用全水溶性肥料作追肥,選用磷酸一銨等作追肥需配合1.5倍尿素追肥。
4.5 合理灌水
棉花是耐鹽堿較強的作物,全期水量不宜過多,采取微旱管理技術,生育期灌水8~10次,頭水6月8日~6月15日,8月20日停水,全生育期灌水量4500~5250m3·hm-2為宜,在水資源缺乏的地區,膜下滴灌棉田灌水可采取“虧兩頭、保中間”的水分供應策略?!疤潈深^”即盡量將干旱時段調整至棉花花鈴期的兩頭(開花前或者開花后的前10天和開花后40天以后),“保中間”是指盡量保證棉花開花后10~40天有足夠的水分供應。苗期水分供應的主要作用在于“長根”。苗期是棉花根系生長的主要時期,較高的低溫與適宜的土壤含水量有利于強大根系的形成。
出苗前后,土壤含水量較高、地溫較低時,不利于棉花根系的生長發育,容易導致爛種、爛芽、爛根等病害的發生;如果苗期、蕾期土壤水分較少,則不能滿足該時段內棉花對水分的需求,滴水出苗時,一次性較大的灌量可使耕層得到充足的水分供應,確保整個苗期、蕾期棉花根系生長對水分的需求,有利于形成較強大的根系,增強棉花的抗逆、抗倒伏能力,確保棉花的高產與穩產。
南疆棉區6月中、下旬棉花正處于棉花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兩旺階段,地下根系結構還未達到最大分布,地上植株也沒有高產要求的最大覆蓋程度,因此,本次采取大灌水量可以促使根系繼續生長和營養生長的優越性。
棉花進入盛花期以后,水分管理應采取小灌量、短周期的灌溉方法,使棉花的濕潤層深度穩定在60cm左右,容易形成高產。
4.6 合理調控,化學調控與打頂是控制棉花高度、塑造理想株型的重要手段,也是對水肥調控的一個較好補充。該品種對縮節安較敏感,全生育期采取少量多次的原則,出苗60%~70%時用縮節安7.5~12g·hm-2,3~4葉期用量為4.5~6.0g·hm-2,頭水前用量22.5~27g·hm-2,打頂后分兩次重控,分別為打頂后5~7天化調90~120g·hm-2,5~7后第二次重控,用量為150~180g·hm-2。
4.7 適時打頂,采取“枝到不等時,時到不等枝”的原則,打頂前株高控制在75~80cm,單株留果枝9~10臺。
4.8 病蟲害防治,著重抓好“三蟲兩病”的防治。采取“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做好病蟲害調查監測,合理利用天敵,盡量使用對天敵殺傷力小的農藥。及早動手,將蟲害消滅在始發階段,為棉花生長創造健康的生長環境,出苗后第一、二次化調同時添加吡蟲啉或啶蟲脒等防治棉薊馬,中后期重點防治棉鈴蟲、棉蚜和棉葉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