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村集體協調在抑制土地托管風險中何以失效
——基于委托代理理論的視角

2022-03-12 06:21:56余糧紅
中國土地科學 2022年1期
關鍵詞:成本服務模型

余糧紅,高 強,鄭 珊

(中國海洋大學管理學院,山東 青島 266100)

1 引言

土地托管風險事關小農戶切身利益與土地托管的可持續發展,是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亟需破解的理論與實踐難題[1]。在農戶與托管服務組織直接對接的土地托管模式中,一方面,由于土地托管作業具有不可逆性及監督難度大等特征,私人利益凸顯的托管服務組織易利用信息優勢地位降低托管質量或提高托管價格,農戶在利益受損的情況下極易“退出”托管,產生農戶違約風險。另一方面,我國農戶規模小、數量多,呈現分散且分化趨勢,異質性農戶的土地托管需求多樣化使服務組織對接農戶面臨較高的交易成本[2],在利潤不穩定情況下易“跑路”,引發服務組織違約風險。為降低雙方的違約風險,我國在實踐中探索出以村集體為中介的土地托管模式[3]。理論上,村集體可通過發揮協調作用以降低交易成本,并通過監督和背書功能以降低雙方違約等土地托管風險。村集體內生于鄉村社會,具備合作傳統、組織基礎以及“政經合一”的治理優勢,在實現資源整合、促進市場主體與農戶對接方面具有天然優勢[4]。然而,在實踐中,村集體在土地托管風險防范中發揮的作用卻非常有限。多數村干部為規避風險和推卸責任,不愿參與到土地托管中[5],對土地托管的協調動力不足,調動村干部的協調積極性成為當前土地托管面臨的組織難題[6]。一些地方甚至出現村干部與大戶結成利益聯盟,村干部成為大戶的村中代理人[2],或村干部與服務組織“合謀”侵害農戶利益的現象。這一系列現實問題制約了村集體協調功能的有效發揮,使土地托管等農業社會化服務面臨現實困境[7],村集體協調沒有達到理論預期的效果。那么,村集體協調在抑制土地托管風險中何以失效?這是本文關注的核心問題。

隨著土地托管各參與主體間的協調問題逐漸暴露,學界關于土地托管風險的研究逐漸升溫。供銷社主導的土地托管因具有關系嵌入結構的商業、政治、政策、社會4類制度邏輯而顯露頭角[8],具有經濟與生態等多重價值[9]。但科層治理理性限定了相關主體的行為邊界,政策支持的形式化以及供銷部門與農業部門的職能重疊,導致供銷部門主導的土地托管遭遇風險[5]。從風險類型來看,土地托管風險包括契約風險、道德風險等內生風險,同時還涵蓋自然風險、市場風險和制度風險等外生風險[10]。相比于風險主要由承租方承擔的土地租賃模式,土地托管通過訂立風險共擔型合約,有效分散、轉移或規避了土地租賃模式中的部分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11]。盡管土地托管在一定程度上規避了外生風險,內生風險依舊是其痛點。為此,學者從不同視角提出土地托管風險防范機制與對策,如提高農戶的風險意識[12];由服務組織為全托管的土地購買農業保險[13],或通過政府政策支持與經濟補償建立農業保險體系[14];充分激發村集體的組織動員和協調治理潛能[15]。但已有研究仍存在如下可改進之處:其一,已有關于村集體協調與土地托管風險的研究較少,且多為立足于經典理論的定性分析,缺乏相應的經驗證據支撐;其二,現有以村集體為中介的土地托管模式研究大多基于交易成本理論,認為村集體協調能夠降低服務組織對接小農戶的交易成本與違約風險,卻忽視了農戶與村集體、村集體與村干部的雙重委托代理關系。當前,我國絕大多數村集體經濟組織與村兩委“三塊牌子,一套人馬”,村干部作為村集體的代理人,其工作積極性難調動[6],這種委托代理問題可能改變村集體協調對土地托管風險的作用大小與方向,但現有研究并未涉及,有待進一步厘清。

據此,本文從委托代理理論視角分析了村集體協調對土地托管風險的影響并提出研究假說,構建農戶、服務組織、政府與村集體參與的土地托管風險演化博弈模型,基于675份微觀調查數據,數理推導并實證檢驗了村集體協調對土地托管風險的影響。相較于以往研究,本文的邊際貢獻如下:第一,本文突破了已有文獻認為村集體協調能夠顯著降低土地托管風險的研究思路,基于委托代理理論,將委托代理問題納入分析框架,揭示了村集體協調在抑制土地托管風險中失效的原因與機理。第二,本文基于演化博弈模型與回歸分析,從數理模型、數值仿真與計量實證三個層面檢驗了村集體協調對土地托管風險的影響,并進行了異質性分析與穩健性檢驗,提升結論可靠性。

2 理論分析

2.1 土地托管風險及村集體協調作用分析

土地托管風險是導致土地托管系統不健康運轉或解體的威脅,涵蓋自然風險、市場風險等外生風險和違約風險等內生風險[16]。外生風險中,土地托管的自然、市場風險與土地流轉風險的表現形式相似。內生風險中,違約風險是指土地托管參與方單方面違反合同約定,包括合同當事人完全不履行或部分履行合同義務,進而引發的土地托管系統不穩定甚至瓦解等風險。農戶違約風險是指農戶在合同期內違反合同約定的可能,如農戶的“敲竹杠”或單方面退出等行為。服務組織違約風險是指服務組織在合同期內違反合同約定的可能。服務組織面向農戶的契約締結和履行面臨較高的交易成本,且規模化農業服務供應需要大量專用性資產投入,契約的不穩定導致農業服務供給主體受到沖擊,服務組織“毀約棄耕”風險增大。土地托管風險的發生將導致嚴重的經濟損失,甚至引發托管參與主體間的信任危機。其中,農戶的違約行為會導致農業生產性服務缺少穩定性和持久性[17],進而導致服務組織托管規模不經濟。服務組織的違約行為,甚至“跑路爛尾”,導致農戶收益無法兌現并留下一堆“爛攤子”[18],必將嚴重損害農戶利益。為此,迫切需要引入村集體等第三方,以協調農戶與服務組織的關系。

村集體協調是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為土地托管中農戶與服務組織雙方提供合同簽訂、供需對接、糾紛協調等服務,以降低雙方的不信任程度,減少服務組織與農戶直接對接的交易成本與組織成本。村集體作為土地發包方,還為雙方提供信用背書,防控道德風險。作為回報,村集體從中收取一定的協調費用。“政社合一”的村集體在化解交易成本問題、應對社會嵌入困境和利益分配難題等方面具備組織優勢、協調優勢和制度優勢[1]。例如在“企業+村集體+農戶”模式中,村集體利用與村委“二合一”的治理優勢降低組織成本和交易成本,提高農戶的市場競爭力,并作為農戶代理人,降低企業的違約可能性[4],在農戶與市場主體對接中發揮重要的催化劑作用。在土地托管協調服務產生之前,村集體在土地流轉協調中功不可沒[19-21],在土地托管中依然可扮演重要的協調角色。當前,土地托管市場不完善,尤其是價格機制、產權保護、契約履行制度不健全,價格、股份、合作、要素等市場化聯結機制的激勵和約束作用無法正常發揮,土地托管服務組織只能轉向人際關系、中介組織對接等非市場化聯結途徑。通過村集體對接農戶一直是服務聯結機制的重要內容[22],然而,現實中,村集體協調下的土地托管風險依舊較高,甚至出現村干部“合謀”服務組織以監督農戶,侵害農戶利益的問題。那么,村集體協調在抑制土地托管風險中何以失效?下文將從委托代理視角對這一問題進行理論分析。

2.2 村集體協調在抑制土地托管風險中失效的原因分析

委托代理理論由美國經濟學家伯利和米恩斯于20世紀30年代提出。當所有權與控制權分離,便產生了委托代理關系。委托人與代理人的利益不完全一致,且存在信息不對稱,故委托人處于信息劣勢,無法對代理人進行完全監督,易引發努力程度、風險偏好、資產使用等方面的委托代理問題。例如在公司治理中,管理層與大股東爭奪企業控制權[23],投資者選擇“合謀”管理層而“監督”大股東的行為[24]。在農民專業合作社中,作為代理人的核心社員可能侵害中小社員利益與合作社整體價值[25]。在土地托管實踐中,村集體與村干部為典型的雙重委托代理關系。其一,村委會作為農村基層唯一合乎法定體制的正規制度安排,承擔著村集體產權代理人職能[26];其二,村干部與村委會存在委托代理關系。這種雙重委托代理關系導致的代理問題,亦將在以村集體為中介的土地托管中顯現,最終表現為村集體協調在抑制土地托管風險中失效。其影響機理如下。

第一,代理人激勵不足,村干部協調態度較差。首先,土地托管的主要推動力來自于地方政府的行政壓力,部分地區甚至將土地托管納入績效考核,與村干部的工資和獎金掛鉤。但協調土地托管對村干部來說是“費力不討好”的工作,村干部更多地是迫于上級壓力而應付工作[6]。其次,近年來,合村并組、精簡村組干部改革后,村兩委的工作人員數量有所縮減,精力與能力都無法勝任土地托管的協調任務。此外,土地托管協調工作由村干部具體落實,而協調服務費用為村集體經濟收入,并非村干部個人所得,因而村干部協調熱情不高。村干部協調動力不足導致其協調態度較差,進而在抑制土地托管風險中未達到預期效果。

第二,委托人與代理人供需不平衡、責任劃定不清,村干部協調成本較高。首先,大部分村集體缺乏經濟收入來源,主要依靠政府轉移支付維系組織運轉,而土地托管協調工作的組織成本由村集體或村干部承擔。其次,委托人(農戶)對土地托管的多樣化需求使代理人(村干部)協調土地托管面臨多重阻礙[27],主要表現在如下幾方面:一是分散的農戶在品種選擇和耕作安排上不統一,農戶難以與規模化的農機服務對接;二是農戶分化使其對托管服務需求差異明顯;三是地塊的分散加劇了村干部與服務組織的對接難度[6]。此外,委托人與代理人責任邊界不清晰,農業生產虧損責任主體易轉向村干部,若發生土地托管風險或托管服務組織“跑路”,農戶往往將其歸咎于提供協調服務的村干部, 甚至使其承擔無限連帶責任[2]。由于委托代理問題,村干部的協調成本較高,影響了村干部的協調意愿與協調態度,進而導致村集體協調并未發揮應有的效果。

綜上,由于以上委托代理問題的存在,作為代理人的村干部工作積極性較低,在農戶與服務組織的供需對接、溝通協調中消極懈怠,甚至存在利用信息不對稱進行敗德行為的現象。這將使村集體協調的效果大打折扣,產生較高的委托代理成本,改變了村集體協調對土地托管風險的作用方向,最終將導致農戶與服務組織對接不暢,加劇土地托管風險。據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說。

H1:由于委托代理問題存在,村集體協調在抑制土地托管風險中失效。H2:協調態度在村集體協調抑制土地托管風險中具有正向調節作用。H3:協調成本在村集體協調抑制土地托管風險中具有負向調節作用。

3 模型、數據與變量

3.1 模型構建

3.1.1 演化博弈模型

本文設定農戶進行土地托管的概率為w,服務組織高質量服務的概率為x,政府補貼的概率為y,村集體積極提供協調服務的概率為z。假設小農戶進行土地托管或自種的成本分別為Cw和C1-w,對應的收益函數分別為Sw和S1-w。由于土地托管具有節本增產效應,故Cw<C1-w,Sw>S1-w。服務組織為托管土地購買農業機械等固定資產的固定成本為SCx。服務組織按畝收取服務費,托管土地獲得的收益為Sx。服務組織提供高質量或低質量服務時,其服務的可變成本分別為Cx和C1-x。地方政府向小農戶發放的補貼為C1y,向服務組織發放的補貼為C2y。開展土地托管為地方政府帶來的政績收益為Sy。如若不支持土地托管,地方政府的政績損失為S1-y。村集體對托管土地按畝收取協調費,獲得的土地托管收益為Sz。若不提供托管協調服務則無形中損失的收益為S1-z。村集體積極協調或消極協調時,付出的協調成本分別為Cz和C1-z,顯然有Cz>C1-z。綜上,可得四方演化博弈各主體的收益矩陣與期望收益①囿于篇幅限制,此處不報告四方演化博弈各主體的收益矩陣,感興趣的讀者可向筆者索要。,進而得到農戶托管策略、服務組織托管策略、政府補貼策略、村集體協調策略的復制動態方程見式(1)—式(4)。

3.1.2 回歸模型

為檢驗協調態度與協調成本的調節作用,本文借鑒徐志剛等[28]的模型設定方法,設定的回歸模型見式(5)。

式(5)中:y為被解釋變量;x為核心解釋變量;adjust為調節變量;z為控制變量向量;αi為解釋變量的待估參數向量;ε為殘差項。

3.2 數據來源

(1)回歸模型的數據來源。本文的數據來自課題組于2020年8月在山東省開展的“土地托管基本情況”調查。山東省土地托管起步較早,2020年開展土地托管服務2 900萬畝,打造的土地托管齊魯樣板成效顯著,已在全國推廣。故本文選取山東省作為樣本地區具有典型代表性。本次調查的地點主要為萊西市、平度市和膠州市,分別選取7個、5個和3個鎮作為樣本點,每個鎮隨機選取6個村進行入村調查。一是與村干部座談,獲取村干部協調概率、協調態度、協調成本等數據。二是與服務組織座談,獲取服務組織違約風險、固定資產投資、畝均托管成本、畝均托管收費、托管質量等數據。三是向農戶發放700份調查問卷,剔除錯填、漏填等無效問卷,共獲得有效樣本675份。最終進行不同主體間的樣本數據匹配,形成回歸分析所需的截面數據。

(2)演化博弈模型數值仿真的數據來源。本文在借鑒駱永民等[29]的參數賦值方法基礎上,通過調查土地托管參與主體獲取相關數據,并對所有同一調查對象的數據求均值并取整,得到模型參數值。具體如下:通過農戶調查得到w= 0.2,Cw= 5.5,C1-w= 7.0,Sw= 14.0,S1-w= 12.0。通過服務組織調查得到x= 0.7,Cx= 2.0,C1-x= 1.0。通過農業主管部門工作人員調查得到y= 0.9,= 0.5,= 1.0。通過村干部調查得到z= 0.6,Cz= 4.0,C1-z= 2.0,以上數值的單位為百元每畝。

3.3 回歸變量選取

首先,基于理論分析,本文選取村集體協調與否(x)為核心自變量,協調態度(m1)、協調成本(m2)為調節變量。其中,協調態度與協調成本為村集體對協調態度、協調成本的自評,以李克特五級量表衡量,數值越大代表協調態度越好或協調成本越大。其次,根據土地托管風險的界定,本文選取土地托管風險(y)、農戶違約風險(y1)、服務組織違約風險(y2)為因變量。其中,農戶違約風險為農戶對未來不繼續托管土地可能性的自評,服務組織違約風險為服務組織對未來不繼續服務托管可能性的自評,均以李克特五級量表衡量,數值越大,表示風險越高。土地托管風險為農戶違約風險與服務組織違約風險的綜合值,本文借鑒高堃等[30]的綜合評價模型,使用熵權法確定兩種風險的權重,并取兩種風險的加權平均數作為土地托管風險值。關于控制變量選取,在農戶方面,相關研究[31-32]表明,戶主的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等個體特征,是否參與合作社等生產經營特征會影響農戶土地托管行為。本文借鑒,選取戶主性別(z1)、戶主年齡(z2)、受教育程度(z3)、村中職務(z4)與托管面積(z5)為控制變量。此外,由于演化博弈模型中包含多個主體,本文各主體均納入實證模型。在政府層面,選取政府給予的農戶補貼(z6)與服務組織補貼(z7)為控制變量。在服務組織層面,選取服務組織托管收費(z8)、固定資產投資(z9)、托管成本(z10)、托管質量(z11)為控制變量。各變量的定義與描述性統計如表1。

表1 變量及描述性統計Tab.1 Variables and descriptive statistics

4 結果與分析

4.1 基于演化博弈模型的結果與分析

4.1.1 模型結果分析

土地托管模式下,多群體演化博弈的穩定解必然為純策略納什均衡,本文根據Lyapunov第一法則,對四方演化博弈中的16種純策略均衡點進行穩定性分析。基于前文各主體的復制動態方程,得到復制動態系統的雅可比矩陣JF(w,x,y,z),將16個純策略均衡點代入雅克比矩陣,得到均衡點的4個特征值γ1=J11,γ2=J22,γ3=J33,γ4=J44。由特征值符號均為負時純策略均衡點穩定,得所有均衡點的穩定性。所有均衡點的特征值符號與均衡點的穩定性如表2。

由表2可知,在沒有村集體協調情形下,土地托管模式中四方博弈主體的穩定策略為(1,1,0,0),也就是說,使土地托管模式達到最理想狀態的組合策略為:農戶托管土地,服務組織高質量服務,村集體消極協調,政府不補貼。但該情形在現實中很難實現,在沒有外部監督下,服務組織可能會低質量托管,這正是土地托管風險發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村集體協調情況下,復制動態系統不存在穩定點,即土地托管四方博弈不存在純策略納什均衡,說明村集體協調下的土地托管面臨瓦解的風險。這表明,村集體并未給土地托管帶來預期的協調效應,土地托管風險依舊存在,村集體協調在抑制土地托管風險中失效,假說H1得以驗證。這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行政力量推動下,以村集體為中介的土地托管模式的弊端。為此,應進行“股社分離”改革,將村兩委與村集體股份合作社機構分設、資產分置、權責分離、人員分開、財務分立[33]。下文進一步分析村集體協調在抑制土地托管風險中失效的原因。

表2 復制動態系統均衡點漸進穩定性分析Tab.2 Asymptotic stability analysis of equilibrium points in a replicated dynamic system

4.1.2 模型數值仿真結果分析

第一,村集體協調態度對土地托管風險抑制的正向影響。將所有參數值代入式(1)—式(4),計算得到數值仿真結果。為更直觀展示,利用MATLAB2019軟件中PLOT3函數,以三維立體圖形展示村集體協調對土地托管風險的影響。在參數取值范圍內,假定村集體積極協調概率z分別為0.3、0.6和0.9,此時,農戶、服務組織與政府博弈策略的演化過程如圖1所示。可知,隨著村集體積極協調概率的提升,農戶、服務組織與政府的行動策略向(1,1,0)均衡點收斂和集聚。各方博弈達到的穩定狀態為農戶托管土地,服務組織高質量服務,政府不補貼。這表明:一是當村集體積極協調時,土地托管風險不會發生,即村集體的協調態度越好,土地托管風險越低;二是隨著土地托管的發展與成熟,政府補貼可逐漸退出。當前,土地托管作為新生事物,農戶接納需要一個過程,服務組織托管質量控制與提升也需不斷摸索,政府補貼仍為必要的支持方式。

圖1 村集體積極協調對各方博弈策略的影響Fig.1 The influence of village collective active coordination on the game strategies of all parties

第二,村集體協調成本對土地托管風險抑制的負向影響。為進行對比分析,在參數取值范圍內,假定村集體積極協調成本分別為1、4、5,此時小農戶、服務組織、村集體與政府四方博弈策略的演化過程如圖2所示。可知,當村集體積極協調成本較低時,農戶托管土地,服務組織高質量服務,村集體積極協調,此時不存在土地托管風險。當村集體積極協調成本較高時,農戶托管土地,但服務組織不一定高質量服務,村集體消極協調,此時存在土地托管風險。這表明村集體積極協調成本對土地托管風險抑制產生負向影響。因此,需通過減少村集體的協調成本來降低土地托管風險。

圖2 村集體協調成本對各方博弈策略的影響Fig.2 Impact of village collective coordination cost on game strategies of all parties

4.2 基于回歸模型的結果與分析

4.2.1 基準回歸模型

為進一步驗證村集體協調在抑制土地托管風險中失效的原因,本文基于675份樣本數據,采用Stata14.0軟件,分別以土地托管風險、農戶違約風險、服務組織違約風險為因變量,以村集體協調為核心自變量,以村集體協調態度、協調成本為調節變量進行OLS估計,得到估計結果如表3所示。

在考慮協調態度情況下,表3模型(1)中村集體協調變量的系數為-0.758,交乘項的系數為-0.251,在1%的水平上顯著,說明協調態度對村集體的協調效應具有正向調節作用,假說H2得以驗證。進一步結合表1中的協調態度統計結果,可知村集體的協調態度較差導致了村集體協調在抑制土地托管風險中失效。模型(2)—模型(3)的交乘項均顯著為負,進一步驗證了上述結論。此外,模型(2)中交乘項的絕對值(-0.298)大于模型(3)中交乘項的絕對值(-0.161),說明協調態度對農戶違約風險的調節效應大于協調態度對服務組織違約風險的調節效應。

表3 基準回歸結果Tab.3 Baseline regression result

在考慮協調成本情況下,模型(4)中村集體協調變量的系數為-0.301,交乘項系數為0.245,說明協調成本越高,村集體協調在降低托管風險方面發揮的作用越弱,協調成本對村集體的協調效應具有負向調節作用,假說H3得以驗證。進一步結合表1中的協調成本統計結果,可知村集體的協調成本較高,限制了協調作用的有效發揮。模型(5)—模型(6)也證實了此結論。模型(5)中交乘項的絕對值(0.235)小于模型(6)中交乘項的絕對值(0.264),說明協調成本對農戶違約風險的調節效應小于協調成本對服務組織違約風險的調節效應。

4.2.2 異質性分析與穩健性檢驗

(1)異質性分析。農戶分化產生的異質性農戶資源稟賦、托管需求存在差異,村集體協調對不同類型農戶的風險抑制可能產生差異化影響,故本文從農戶分化視角考察村集體協調效應的異質性。借鑒李憲寶等[34]的研究,本文基于務農時間、農業勞動力占比和土地經營規模,將樣本農戶劃分為小規模純農戶、兼業戶與專業大戶。據此,將樣本劃分為3個子樣本,以土地托管風險為因變量進行OLS估計,得到回歸結果如表4模型(1)—模型(6)。結果顯示:一是村集體協調態度的調節效應中,小規模純農戶的交乘項為零,兼業戶為-0.311,專業大戶為-0.246,說明協調態度的調節效應在兼業戶中最顯著,其次為專業大戶,在小規模純農戶中沒有發揮作用。這可能是由于兼業戶與專業大戶的土地托管需求更大,更易受村集體協調態度的影響。若協調態度差,小農戶可能會隨時取消托管。二是村集體協調成本的調節效應中,交乘項大小依次為小規模純農戶(0.260)、專業大戶(0.256)、兼業戶(0.247),說明協調成本的調節效應在小規模純農戶中最為明顯,專業大戶與兼業戶次之。這可能是由于我國小規模純農戶數量眾多,土地分散且托管需求多樣化,導致村集體的協調成本高。我國2.3億承包戶中,小農戶占絕大多數,迄今為止仍然是我國農業經營的基本面。土地托管風險是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亟需破解的理論與實踐難題,降低村集體協調小農戶的成本是土地托管風險防范的著力點。

(2)穩健性檢驗。為保證實證結果的可靠性,本文使用如下方法進行穩健性檢驗。第一,多重共線性檢驗顯示,主要變量的VIF值均小于10,說明模型不存在嚴重的共線性問題。第二,回歸模型更換檢驗。由于因變量為有序分類變量,本文使用Order Probit模型進行回歸檢驗,得到的回歸結果如表4模型(7)—模型(9)所示。可知,村集體協調變量、交乘項回歸系數的大小及顯著性與基準回歸結果基本一致。第三,內生性檢驗。樣本中的農戶與村集體并非隨機產生的,可能存在樣本自選擇導致的內生性問題。為此,本文采用PSM方法進行檢驗①囿于篇幅限制,此處不報告PSM法檢驗的過程及結果,感興趣的讀者可向筆者索要。,樣本匹配估計結果與基準回歸估計結果的顯著性、方向均具有一致性。綜上,本文的估計結果具有穩健性。

表4 異質性分析與穩健性檢驗結果Tab.4 Heterogeneity analysis and robustness test results

5 結論與啟示

本文基于委托代理理論的視角,分析了村集體協調在抑制土地托管風險中失效的原因。得到如下研究結論:第一,村集體協調能夠降低土地托管風險,但這一作用的發揮受委托代理關系的調節,由于委托代理問題的存在,村集體協調并未發揮預期效果,即村集體協調在抑制土地托管風險中失效。第二,村干部的協調態度與協調成本對村集體協調效應的發揮具有調節作用,村干部的協調態度發揮正向調節作用,協調成本發揮負向調節作用。第三,農戶異質性分析表明,協調態度的調節效應在兼業戶中最顯著,其次為專業大戶,在小規模純農戶中未發揮作用。協調成本的調節效應在小規模純農戶中最為明顯,專業大戶與兼業戶次之。

據此,本文得出如下政策啟示:第一,強化村集體的協調作用。鼓勵村集體牽頭組建土地托管風險防控體系,一是成立土地托管風險基金,從政府托管補貼、土地托管利潤中提取一定比例資金注入其中。二是完善農業保險體系,通過村集體參與來解決農業保險中信息不對稱和道德風險問題。第二,鼓勵村干部轉變協調態度,降低協調成本。地方政府應適度增加對村干部的經濟激勵,提升村干部工作積極性。統籌農戶的種植品種與耕作時間安排,推進土地集中連片化,降低協調成本。劃清農戶與村干部的責任邊界,建立收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土地托管利益聯結機制。第三,因人施策防范化解土地托管風險。面對異質性農戶,村集體需分類指導,協同推進。鼓勵兼業戶選擇全過程、全環節托管,降低協調成本。將分散且不斷分化的小農戶納入重點協調對象,規避因協調成本高而引發的只關注專業大戶而忽視小農戶的現象。

需要強調的是,本文研究結論是基于實證調查區域的分析,但不同地區農業生產模式、作物類型存在差異,村集體與村兩委的組成與運行情況也不盡相同,村集體協調對農地托管風險的影響還有待更加廣泛地調查與分析。

猜你喜歡
成本服務模型
一半模型
2021年最新酒駕成本清單
河南電力(2021年5期)2021-05-29 02:10:00
重要模型『一線三等角』
重尾非線性自回歸模型自加權M-估計的漸近分布
服務在身邊 健康每一天
今日農業(2019年12期)2019-08-15 00:56:32
服務在身邊 健康每一天
今日農業(2019年10期)2019-01-04 04:28:15
服務在身邊 健康每一天
今日農業(2019年16期)2019-01-03 11:39:20
溫子仁,你還是適合拍小成本
電影(2018年12期)2018-12-23 02:18:48
招行30年:從“滿意服務”到“感動服務”
商周刊(2017年9期)2017-08-22 02:57:56
3D打印中的模型分割與打包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网综合| 成人韩免费网站|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下载| 国产三级视频网站| 无码区日韩专区免费系列| 欧美激情视频一区| 91福利免费视频| 国产黄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IV视频免费在线光看| 91小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电影久久九九| 亚洲人成色在线观看| www成人国产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精品蜜芽在线观看| 国产经典在线观看一区| 四虎永久免费地址在线网站|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一区| 极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三上悠亚在线精品二区| 丁香六月激情婷婷| 国产交换配偶在线视频| 国产91透明丝袜美腿在线| 高清无码一本到东京热| 亚洲伦理一区二区|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综合在线| 天天色综合4| 日韩最新中文字幕| 热久久综合这里只有精品电影| 欧类av怡春院| 国产人成在线视频| 亚洲国产一区在线观看| 国产另类视频| 亚洲精品综合一二三区在线| 性欧美久久| 91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婷婷亚洲综合五月天在线| 亚洲精品777| 欧美性久久久久| 亚洲人成色77777在线观看| 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 情侣午夜国产在线一区无码| 国产免费网址| 国产精品久线在线观看| 在线看片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无码影视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欧美色中文字幕| 欧美a级在线| 在线精品视频成人网| 2020最新国产精品视频| 99精品国产电影| 久久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婷五月综合| 亚洲三级影院| 欧美特黄一免在线观看| 国产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清纯在线一区二区WWW| 九九久久精品免费观看| 五月天久久综合| 亚洲精品在线影院| 亚洲视频在线青青| 伊人福利视频| 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 亚洲男人的天堂久久香蕉| 国产一级毛片网站| 国产高清无码第一十页在线观看| 毛片免费在线| 成人免费黄色小视频| 在线毛片网站| 中文字幕66页| 欧美日韩激情在线| 波多野结衣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毛片一区| 亚洲第一成网站| 日本www在线视频| 99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精品专区| 亚洲欧美成人影院| 国产一级α片| 国产福利小视频在线播放观看| 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