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琪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從“十三五”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到“十四五”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從“堅決”到“深入”,意味著污染防治觸及的矛盾問題層次更深、領域更廣,要求也更高。進入新發展階段,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還有很大空間,需要著力解決污染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短板,推動在重點區域、重點領域、關鍵指標上實現新突破。
日前,《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出臺,提出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目標任務,對于加快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努力推進美麗中國建設,推動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都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明確目標
提出要求
《意見》要求
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鞏固拓展“十三五”污染防治攻堅成果,繼續打好一批標志性戰役;堅持問題導向、環保為民,把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擺上重要議事日程,不斷加以解決;堅持精準科學、依法治污,提高污染治理的針對性、科學性、有效性;堅持系統觀念、協同增效,注重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堅持改革引領、創新驅動,加快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
《意見》明確
到2025年,生態環境持續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下降,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CO2)排放比2020年下降18%,地級及以上城市細顆粒物(PM2.5)濃度下降10%,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到87.5%,地表水Ⅰ—Ⅲ類水體比例達到85%,近岸海域水質優良比例達到79%左右,重污染天氣、城市黑臭水體基本消除,土壤污染風險得到有效管控,固體廢物和新污染物治理能力明顯增強,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持續提升,生態環境治理體系更加完善,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到2035年,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
重點把握“四個堅持”
《意見》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刻把握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對生態環保工作提出的新任務新要求,對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作出了全面部署,要求重點把握好“四個堅持”。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優美的生態環境屬于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民有所呼,政有所應。《意見》要求,堅持問題導向,環保為民,把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擺上重要議事日程,不斷加以解決,以生態環境保護實際成效取信于民,以良好的生態環境增進民生福祉。
堅持以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為總抓手。《意見》要求,堅持系統觀念、協同增效,聚焦減污降碳協同效應明顯的重點行業和領域,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堅持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意見》明確2025年和2035年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的主要目標,抓住“好”“差”兩頭、整體帶動,保持污染防治攻堅力度,持續提升生態系統質量,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由量變到質變。
堅持以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為工作方針。“三個治污”是指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綱”和“本”。《意見》要求因地制宜、科學施策,落實最嚴格制度,提高污染治理的針對性、科學性、有效性。
推動綠色低碳發展
綠色低碳發展是構建高質量經濟體系的必然要求,是解決污染問題的根本之策。《意見》聚焦減污降碳協同效應明顯的重點行業和領域,從七個方面明確了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重點任務。
深入推進碳達峰行動,落實2030年應對氣候變化國家自主貢獻目標,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和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率先達峰。
聚焦國家重大戰略,打造綠色發展高地。
推動能源清潔低碳轉型,加快煤炭減量步伐,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
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項目盲目發展,對不符合規定的項目堅決停批停建。
推進清潔生產和能源資源節約高效利用。
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推進“三線一單”成果應用。
加快形成綠色低碳生活方式,深入開展綠色生活創建行動。
深入打好三大保衛戰
《意見》在總結拓展“十三五”污染防治攻堅戰經驗做法的基礎上,根據“十四五”新任務新要求,以更高標準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
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聚焦秋冬季細顆粒物(PM2.5)污染,加大重點區域、重點行業結構調整和污染治理力度,著力打好重污染天氣消除攻堅戰。聚焦夏秋季臭氧污染,大力推進揮發性有機物和氮氧化物協同減排,著力打好臭氧污染防治攻堅戰。深入實施清潔柴油車(機)行動,加快大宗貨物和中長途貨物運輸“公轉鐵”“公轉水”,持續打好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戰。加強大氣面源和噪聲污染治理,加快解決群眾關心的涉氣環境問題。
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統籌好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城市和鄉村,持續打好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推動長江全流域按單元精細化管控,持續打好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全面落實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要求,著力打好黃河生態保護治理攻堅戰。鞏固提升飲用水安全保障水平,保障南水北調等重大輸水工程水質安全。突出渤海、長江口—杭州灣、珠江口鄰近海域,著力打好重點海域綜合治理攻堅戰。強化陸域海域污染協同治理,建成一批美麗河湖、美麗海灣。
深入打好凈土保衛戰。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強化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持續打好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深入推進農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和安全利用,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有效管控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保障人居環境健康。穩步推進“無廢城市”建設,推進城市固體廢物精細化管理。加強新污染物治理,強化源頭準入和環境風險管控。強化地下水污染協同防治,實施水土環境風險協同防控。
部署八個標志性戰役
當前重點區域、重點行業污染問題仍然突出,秋冬季重污染天氣仍時有發生,臭氧濃度呈緩慢升高趨勢,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成效很大但尚未實現長治久清,農業農村污染防治亟待加強,生態環境質量同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盼相比,同“十四五”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必須聚焦突出問題,集中優勢兵力,動員各方力量,繼續打好一批標志性戰役。《意見》按照三個層次部署實施8個標志性戰役。
持續打好的,保留了“十三五”期間的柴油貨車污染治理、城市黑臭水體治理、長江保護修復、農業農村污染治理4個標志性戰役,提出新的目標任務,鞏固已有成果,持續攻堅克難,力爭在“十四五”期間取得更大成效。
鞏固拓展的,將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拓展為重點海域綜合治理攻堅戰,范圍上擴大到長江口—杭州灣、珠江口鄰近海域,統籌實施污染防治行動,加強海洋生態保護修復,通過攻堅戰的縱深突破,帶動全國海洋生態環境整體改善。
新增打好的,加強PM2.5和臭氧協同控制,部署了重污染天氣消除攻堅戰、臭氧污染防治攻堅戰,進一步提升人民群眾藍天獲得感;落實國家重大戰略,新增黃河生態保護治理攻堅戰,推動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
專家解讀
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 王金南
《意見》主要目標與“十四五”規劃綱要目標保持銜接,同時更加突出系統謀劃、科學實施、分步推進的策略。特別是對于8個標志性戰役,均提出了量化攻堅目標,如到2025年全國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比率控制在1%以內、縣級城市建成區基本消除黑臭水體、長江流域總體水質保持為優、黃河干流上中游(花園口以上)水質達到Ⅱ類、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40%等,將有力推動污染防治攻堅戰由“堅決打好”向“深入打好”轉變。
生態環境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黨委書記、主任 錢勇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是筑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生態根基的戰略抉擇。《意見》開宗明義強調,良好生態環境是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內在要求。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近些年來,我們堅持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綠色版圖不斷擴大。我們要對大自然多一些敬畏敬重、少一些無知無畏,多一些呵護保護、少一些傷害損害,在“深入”上下功夫,推動污染防治攻堅戰走穩走遠。推進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統籌安排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有效防范重大生態環境風險,切實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從長遠上牽引帶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主任、黨委書記 王菊英
《意見》聚焦攻堅目標,明確主攻方向和重點任務,以重點海域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促進沿海地區高質量發展,明確“到2025年,重點海域水質優良比例比2020年提升2個百分點左右,省控及以上河流入海斷面基本消除劣V類,濱海濕地和岸線等得到有效保護”。
針對三大重點海域最突出的問題和最薄弱環節,進一步明確主攻方向、分區域細化分解重點任務,以攻堅行動的扎實成效和成功經驗,帶動攻堅戰的縱深突破和全國海洋生態環境整體改善。
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副院長 嚴剛
《意見》明確提出提升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水平的重大任務,從深化制度建設、強化制度執行、注重制度落地的層面,著力推動解決當前我國生態環境治理面臨的經濟和法治等手段運用不夠、治理資金投入不足和渠道單一、環境基礎設施短板明顯、依法治污意識和水平不夠高等突出問題,切實把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落到實處,對于提升生態環境治理效能、助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具有重大意義。
3369500338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