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錢大昕《弈喻》有感"/>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夏 海
弈 喻 錢大昕
予觀弈于友人所。一客數(shù)敗,嗤其失算,輒欲易置之,以為不逮己也。頃之,客請與予對局,予頗易之。甫下數(shù)子,客已得先手。局將半,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余。竟局數(shù)之,客勝予十三子,予赧甚,不能出一言。后有招予觀弈者,終日默坐而已。
今之學者,讀古人書,多訾古人之失;與今人居,亦樂稱人失。人固不能無失,然試易地以處,平心而度之,吾果無一失乎?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見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見吾之大失。吾求吾失且不暇,何暇論人哉!
弈之優(yōu)劣,有定也,一著之失,人皆見之,雖護前者不能諱也。理之所在,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世無孔子,誰能定是非之真?然則人之失者未必非得也,吾之無失者未必非大失也,而彼此相嗤,無有已時,曾觀弈者之不若已!
錢大昕是清朝著名史學家和18 世紀的學術(shù)大師。他的一生亦官亦學,學名大于官聲。錢大昕的著述有《廿二史考異》《潛研堂文集》《十駕齋養(yǎng)新錄》《元史藝文志》等幾十種,后世輯為《潛研堂叢書》刊行。《弈喻》是其中的名篇,全文短小精悍,議論風生,依事取譬,生動說明了社會生活中的一個通病,即觀人之失易、見己之失難,進而指明應(yīng)取的正確態(tài)度。
弈就是圍棋。《弈喻》用下棋做比喻,借弈棋的事情講道理,闡述人貴有自知之明和知人之明的道理。全文分為三個自然段,層層推進、步步深入,闡明文章的主旨。第一自然段生動簡潔地敘述了作者一次觀弈和對弈的經(jīng)歷。觀弈時,錢嗤笑客人,以為棋藝不如自己;對弈時,錢慘敗于客人,事實證明客人的棋藝高于自己。在這一自然段中,錢沒有描述棋場的氣氛、客人的形象和下棋的步驟,而是著重反映作者的心理變化,從而將深刻的哲理寓于觀弈與對弈的具象之中。第二自然段是以“弈”喻“學”,從棋場小事聯(lián)想到社會現(xiàn)象,批評今之學者對待古人和別人的錯誤態(tài)度,既無自知之明,又無知人之明。在錢看來,觀人之失易、見己之失難,這不僅是棋場上的弊端,也是社會通病。第三自然段是分析論棋與論事的不同,指出其產(chǎn)生的不同根源。錢認為,棋藝的優(yōu)劣,是有客觀標準的,容易評定。探求事理很難有統(tǒng)一的標準,大家容易自以為是,難以評判。因而邏輯的推論是于己于人應(yīng)當正確對待、客觀評價。
《弈喻》批評了自己缺乏自知之明。人貴有自知之明,這是非常重要的社會哲理,但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即使能夠做到的人,也不是任何時候、任何事情都能做到的。作為著名學者,錢大昕無論為官、治學,都表現(xiàn)出良好的人品人格,但他的自知之明并非與生俱來,而是經(jīng)歷了一個深刻剖析和自我反省的過程。《弈喻》從一個側(cè)面生動反映了這一過程,以錢觀弈和對弈的經(jīng)歷,對缺乏自知之明做了自我批評。錢的自我批評主要集中在第一自然段,前后對比極富戲劇性。錢用了三重對比,鮮明地描寫前后不同的心態(tài),從而深刻批評自己缺乏自知之明。一重對比是觀弈時心態(tài)與對弈時心態(tài)的對比。觀弈時,錢以為客人的棋藝不如自己,瞧不起客人;對弈時,錢輸于客人,而且輸?shù)煤茈y堪,感到羞愧。二重對比是客之敗與己之敗的對比。客之敗是下了好幾盤棋,都輸?shù)袅耍枋鰳O為簡潔,“一客數(shù)敗”;己之敗是一盤棋之敗,描述卻比較完整,詳述了開局、中局和終局的過程。三重對比是錢與客對弈前后的心態(tài)變化對比。對弈初始,錢躊躇滿志,以為贏棋會很容易,即“予頗易之”;結(jié)束時,錢則是羞愧得說不出一句話來。對比是《弈喻》重要的寫作特色,全文都在對比中闡述主題和中心論點,第一自然段是客人與自己的對比;第二自然段是今人與古人對比;第三自然段是下棋與論事對比。全文的對比,使文章的脈絡(luò)更加清晰,段落之間一氣貫通。
《弈喻》批評了缺乏自知之明這一社會通病。老子在《道德經(jīng)》第三十三章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力,自勝者強。”意思是,了解別人的人聰明,能夠了解自己的人更聰明;戰(zhàn)勝別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夠戰(zhàn)勝自己的人更有力量。然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認識自己談何容易,許多人很難做到自知之明。有的人說起來頭頭是道,做起來常常是束手無策;有的人自以為胸懷大志,干起來常常是不如人意;有的人甚至狂妄自大、目中無人,抑或故步自封、不思進取,抑或利令智昏、忘乎所以。這些都是沒有自知之明的表現(xiàn)。一定意義上說,沒有自知之明,是社會普遍現(xiàn)象,更是“觀人之失易、見己之失難”的原因所在。《弈喻》從作者親身經(jīng)歷中體悟到這是一個社會通病,并對此進行了批評。“今之學者,讀古人書,多訾古人之失;與今人居,亦樂稱人失。”意思是,如今的讀書人,讀古人書時,常常非議古人的失誤;與現(xiàn)在的人相處時,也喜歡說別人的錯誤。一方面是批評今之學者在對人方面的兩種錯誤做法,一種是對待古人,一種是對待今人,“多訾”和“樂稱”兩個用語,傳神地刻畫了今之學者喜歡指責他人的不正常心態(tài)和缺乏自知之明的可笑形象。另一方面是批評今之學者在對己方面的錯誤做法。《弈喻》指出,“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見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見吾之大失”。意思是,今之學者能夠知道別人的過失卻不能看到自己的過失,能夠指出別人的小失誤卻不能看到自己的大失誤。錢大昕嘲笑今之學者對己的做法,認為“吾求吾失且不暇,何暇論人哉”!自己檢查自己的錯誤尚且沒有閑暇,哪里還有時間去議論別人的過失呢!《弈喻》由點到面,從自我批評開始躍升到批評別人,從下棋這件小事聯(lián)想擴充到社會普遍現(xiàn)象,站在為人處世的高度立論,使得文章的視野更加開闊,內(nèi)容更加豐富有力。
《弈喻》提示了自知與知人的正確路徑。《弈喻》認為,與下棋比較,最難的是沒有統(tǒng)一的判斷標準和權(quán)威人士進行判斷。“弈之優(yōu)劣,有定也,一著之失,人皆見之,雖護前者不能諱也。理之所在,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世無孔子,誰能定是非之真?”棋藝的高低是有標準的,下錯了一步棋,大家都能看得見,即使想回護這一錯誤也是隱瞞不了的。而事理方面的問題,人人都認為自己是正確的,人人都認為別人是錯誤的。現(xiàn)在世間沒有孔子那樣的圣人,誰能判定真正的正確和錯誤呢?《弈喻》把孔子當作評判權(quán)威,是可以商榷的,這也反映了作者的時代局限性。但是,我們不必苛求古人,錢大昕無非是想說明判斷事理的困難。對于自知之明,《弈喻》認為,關(guān)鍵是要認識到人的局限性,任何人都有缺點,任何人都會犯錯誤。因而《弈喻》反復強調(diào):“人固不能無失”“吾果無一失乎?”只有認識到人的局限性,自知之明才會有可靠的思想基礎(chǔ),才能正確地看待自己和看待他人。對于知人之明,《弈喻》指出了有兩個路徑可以幫助知人之明,一是設(shè)身處地,從別人角度看問題,即“試易地以處”;二是心平氣和,從客觀的角度看問題,即“平心而度之”。應(yīng)該說,錢大昕是有自知之明的,自從有了那次觀弈和對弈的感悟與反思,“后有招予觀弈者,終日默坐而已”。意思是,以后有人邀請我看下棋,我只是默默地坐著靜觀,不再發(fā)言,不再胡思亂想。
《弈喻》給人們最大的啟示,當然是人貴有自知之明,亦貴有知人之明,以避免“觀人之失易、見己之失難”。同時,《弈喻》也啟示人們尤其是學者和官員,應(yīng)該懂一些琴棋書畫。古人常以琴棋書畫論及個人才華和修養(yǎng)。一個懂琴棋書畫的人,會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于陶冶情操,而不是吃喝玩樂;用于提高審美趣味,而不是聲色犬馬;用于豐富精神世界,而不是孤陋寡聞、淺薄無知。近人有一聯(lián)撰得好,指明了讀書和琴棋書畫的無窮美妙,錄以共享:
吟太白詩養(yǎng)浩然氣誦稼軒詞壯報國情品漢卿曲恤民生苦讀東坡賦懷赤子心百代文章引人手不釋卷育智士不盡;
撫仲尼琴沐幽蘭香與堯帝棋謀天下勢法右軍書得靈性通游范寬畫入清雅境萬世經(jīng)典為士修身養(yǎng)性滋仁者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