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a

我們潛意識里對“好看”的人有無限的包容。當帥哥成為反派,人們說他只是在追求夢想;而當丑角成為反派,人們則諷刺其丑人多作怪。仿佛這世間沒有什么壞事是一張美麗臉龐不能消化的。我們在很多時候從內心就否認了容貌姣好的人犯錯誤:“你看看這張臉,這么好看的人怎么可能犯錯呢?”
卡梅倫·赫林是一名21歲的男人,2018年因為超速殺害了一位24歲的母親和年僅21個月大的女兒。據(jù)調查,赫林撞到那對母女時,時速超過160邁(約每小時100公里)。他于2021年6月被法院判處由初始6年增至24年的有期徒刑。
讓人大跌眼鏡的是,案件發(fā)生后的三年中,赫林得到了非常多網(wǎng)友的同情。并非因為案情有冤,而是因為他的外表。大多數(shù)人對赫林表示同情,并聲稱他不應該被判處長達24年的有期徒刑,他們對裁決的看法是“對于事故來說,這太過分了”。
案件進入公眾視野后,與赫林相關的話題在TikTok上的流量高達1600萬,許多女粉絲更是對著這樣的肇事殺人犯呼喊著“老公”。僅僅因為他長相英俊又“無辜”,在網(wǎng)絡上就引來大批顏粉對這名犯罪分子的無理由支持。
他的支持者在各大平臺為他辯護并稱超速只是一場意外。從法律上看,在街上尋刺激超速的本質根本不能被認同為非故意行為。哪怕從常識的角度看,當以非法的每小時100公里的速度駕駛汽車時,駕駛者極容易撞上其他汽車或他人并造成致命傷害。無奈的是在網(wǎng)絡世界里,許多人并不在意肇事者昔日的錯誤,不愿意了解受害者的傷痛。他們在意的,只有屏幕背后瘋狂的點擊量和花癡少女隨之帶來的流量。
一個人的容貌影響力就好像一顆永遠散發(fā)出耀眼光芒的星星,而觀眾做的是不斷賦予他受人追捧的能力。
出軌案例里,人們總會指責容貌不佳的一方,認定是因為該對象沒有好好打理自己從而失去了性吸引力。更加嚴重的是把闖入感情的一方和受害者進行外觀上的對比。那么,這種心理活動,是如何形成的呢?
其實,我們對身體吸引力時常有著刻板印象,默認美麗的總是美好的,這在心理學上被稱為“暈輪效應”。物理外觀通常是暈輪效應的主要形成因素。被認為有吸引力的人往往在其他積極特征上的評價也相對更高。然而,這種影響力不僅會改變我們根據(jù)個人吸引力產(chǎn)生的潛在看法,它還可能包含其他特征。例如,善于交際或善良的人也會被視為更討人喜歡的更聰明的人。暈輪效應做的,是使得人們用一種品質的看法關聯(lián)到我們對他人其余品質產(chǎn)生更為偏見的判斷。
當你通過暈輪效應的光環(huán)看待某人時,你會把它的行為舉止投射在你所設想的框架里。拿我們在擇偶時最常聽到的一句話來說,我只想找?guī)浀?美的。這樣一來,只要盯著那張臉,不管他/她做錯什么事情我們都不會生氣,這就是最典型和普遍的暈輪效應帶來的“容貌原諒”。
羅森塔爾和雅各布布森在1968年進行的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教師通常結合學校成績和學生外表來對學生產(chǎn)生固有期望。在實驗中,老師們獲得了學生的照片作為客觀信息。結果表明,教師對學生學業(yè)前途的期望值與孩子們的容貌息息相關。
另一項研究比較了吸引力對大學課程評分的影響,其中教師可以選擇是否觀察學生的外表。結果表明,外觀的確會對傳統(tǒng)課堂的評分造成影響,吸引力水平較高的人在不露臉的網(wǎng)絡課堂上的得分往往低于線下課堂老師對他們的評分。
(摘自微信公眾號“有間大學”)
38355003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