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友




加里曼丹島的中部地區遍布著成片的原始熱帶雨林,河流在此發源并流向四周的海。世代居住于此的達雅族因而被稱為“上游的深林之子”。被外界稱為“黑暗的森林”是達雅族崇拜的神靈,祖先的教誨是達雅族的生活律令……
達雅族,印尼文Dayak,是加里曼丹島上所有土著的統稱。達雅族約800萬人,主要分七大族群,族群之間的差異并不是很明顯,大部分以聚居地的環境為區分,如:海達雅人伊班(Iban),陸達雅人比達友人(Bidayuh)。
刀與火
2022年1月18日,印尼國會通過法案,將首都從雅加達遷至東加里曼丹省。印尼遷都的消息把世界的目光聚在這座世界第三大島,加里曼丹島上居住的土著民族達雅族也隨之被人們關注。
達雅族人由于曾經的“獵頭風俗”讓西方的探險者不敢隨意進入這座島嶼中部的森林。
大約在11世紀,伊斯蘭教開始傳入印尼,加里曼島沿海的人們逐漸接受伊斯蘭教,但達雅族人堅決地保留著本民族的原始宗教信仰,他們反感外族人甚至是本族的不同族群不經允許就進入他們的領地,尤其是被他們視為比生命還珍貴的森林,守護領地的方式就是戰斗。
為了搶奪更多的生存資源,叢林中的沖突毫不亞于南美洲的亞馬遜,達雅人的男孩在成年之前,必須要獵取一個敵人的頭顱掛在門外,以示自己已經成人,能保衛自己和家人了。直到19世紀,“獵頭”這種恐怖的習俗廢止。
“獵頭”習俗雖已消失,但達雅族人的利器——曼道刀并未消失。達雅族人以精湛的制刀技藝聞名。
曼道在當地的俚語意思是“筆直的”,但實際上,曼道刀背是稍向后彎曲的。刀柄并不是傳統的橢圓柱形,而是有一塊突起,這樣甚至不用抓握就可以提出。這樣的構造讓使用者可以動作非常迅速地拔刀出鞘,在刀柄尾部還懸著一種被稱為“豌豆花”的裝飾鉤。
曼道刀另外一個特點就是刃、鞘上的裝飾。在不同部落中,刀和鞘基本都有代表靈活和嗜血的水蛭。達雅人用多種元素為自己加持“靈敏”,均是為了讓自己在叢林中自由穿梭,更加快速地捕捉獵物。
曼道刀被達雅族人認為具有超自然的力量,因此在當地被作為傳家寶代代相傳。除了在習俗儀式中扮演重要角色外,曼道刀在婚禮等重大儀式上也是具有象征意義的禮物。
達雅族人居住的房屋——長屋也十分具有特色。
達雅族的長屋是整個村莊所有人的房屋都緊湊地連在一起,排成一條直線,門朝一個方向,共用一個屋頂。為適應當地多雨且山洪多發的環境,達雅人的長屋通常建在高約2米的巨大柱架上。同時達雅人沿河而居,長屋總是選擇在密林深處的小河邊,這樣既可隱蔽自己,不易被敵人發覺,又能憑借小舟自由出入。
長屋既創造了保障人身安全的良好條件,也增強了人們的社會感。用竹片鋪地的露臺可以作通道,也是接待客人的地方。婦女在那里舂米,織布,男人們則把它作為聊天、談笑和飲酒的場所。長屋的建筑功能決定了它的社會功能:維護和團結族群。
長屋的每間房里都有一個火塘,但由于沒有煙囪,在長時間的煙熏下房屋四壁被熏黑了,而這又能起到防潮作用,讓達雅人在雨林里舒適地生活。
如同中國的彝族,他們相信,火塘的火需要常年不熄,祖先才能保佑自己。火為達雅人祖先們驅趕野獸、照亮前行的路。如今住在長屋的達雅人未曾忘卻那一團火。每當祭祀的時候,都要從族群的“頭人”家里去接火種,他們相信,祖先能通過火光的照射見到子孫。
森林與祖先
達雅人的“火”從來不會燒了世代庇佑他們的森林。
達雅族人供奉一系列不同的神明,認為神靈們居住在森林里面,并且自己祖先是他們其中的一部分。這種崇拜已經深深地烙在了達雅族人的信念中,甚至成為基督徒或者是穆斯林的達雅人,仍堅信他們的森林和祖先。他們認為在宗教出現之前,傳統早已存在。達雅族的崇拜已被他們視為傳統習俗的一部分,并不等同于基督教或天主教等其他宗教。
在東加里曼丹省的達雅族中存在著長達64天的起誓儀式。起誓儀式分為許多流程,整個儀式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但人們認為能舉辦這樣一場儀式,是對森林的神靈和祖先的尊重,甚至政府官員和從事林業經營的人也會參加。他們認為,想要在這場偉大儀式中獲得祖先的幫助,就需要將所有與叢林生命有關的人都召喚到一起。
起誓儀式以蒂納克托魯克儀式(Tinak Torugk)為開始。人們圍坐在由竹子搭起來的祭壇——貝利安龍艮(Belian Longen)旁,在屋子的天花板上掛著一束束用于獻祭的自然之物。
祭祀開始,祭司的歌聲響起,擊鼓聲和傳統加麥蘭的節奏越發平穩。人們排成一行,手上拿著獻祭物品,跳起了簡單、放松的舞步,再放一些東西到面前的籃子里。他們就這樣圍著貝利安龍艮轉著,從一個籃子到另一個籃子的過程象征他們祖先遷徙至每一處圣地:河流的上游、下游及大海。每一次停駐也都代表他們對該地的敬意,他們將永遠記得這些地方,也告知該地的神明,請求儀式順利舉行。
蒂納克托魯克儀式是通知特定的祖先和森林之神,日后將有更大的儀式舉行,祈求他們的護佑。
而起誓儀式最核心的部分是經過55天的祭祀之后,少部分人前往叢林深處起誓。這是一場嚴肅的儀式,起誓儀式是為了提醒眾人:一切并不是關于土地紛爭,到底誰擁有這片土地,而是關于我們所有人——叢林的守護者。要記得,并不是我們選擇成為叢林的守護人,而是叢林選擇了我們?;蛘哒f是這兒的河流選擇了我們,是大河流經之處,依靠河水為生的人們選擇了我們。這是在很久以前,在我們祖先的時代就定下的契約。
而令人擔憂的是,河水經常被棕櫚油廠污染得滿是污泥。不斷擴大的棕櫚油產業興許是達雅族面臨的最大挑戰。
2006年,印尼超越了馬來西亞成為全世界最大的棕櫚油生產商,而代價則是大面積的原始森林被砍伐用來種植棕櫚油樹。
在一片混亂中,棕櫚油種植場以極快的速度涌現在印尼被摧殘的腹地上。森林被蠶食的代價就是使得印尼不得不成為碳排放量全球第五的國家。在上個世紀初期,超過五分之四的群島是布滿叢林的。而今天大面積的森林被破壞,加里曼丹島上的河流一半污濁一半清……
儀式結束后,達雅族人進入為期8天的齋戒。在這段時間內,達雅族人會呆在臨時搭建起來的儀式舉行地,不見任何客人或來訪者,停止工作,也不能砍伐樹木或是宰殺動物。
此后,族人清理了場地,達雅族的生活將一切恢復原貌。
能恢復原貌嗎?
1182500511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