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中國共產黨的干部管理制度:回顧與展望

2022-03-14 12:58:57苗月霞
北方論叢 2022年1期
關鍵詞:管理制度事業單位制度

[摘要]中國共產黨成立后,經過戰爭年代的艱苦斗爭和在革命根據地的探索實踐,逐步形成了“黨管干部”的基本原則,確立了“任人唯賢”的干部路線;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中央探索制定了多項干部管理制度,確立了“統分結合”的干部管理體制;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中央以黨和國家領導制度改革為突破口,探索實行公務員制度,持續推進黨政機關、國有企業和事業單位干部分類管理制度改革;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繼續完善干部管理制度體系,優化黨對干部管理工作的領導體制,干部管理制度進一步完善。展望未來,中國共產黨將一如既往地堅持正確的指導原則和干部路線,不斷完善干部管理體制和制度體系,持續改進干部管理機制和工作方法,推進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干部管理制度日益完善、優勢將日益凸顯。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干部管理制度干部管理體制黨管干部干部路線

[基金項目]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2019年研究課題“中華人民共和國人事制度(1949-2019年)”

[作者簡介]苗月霞,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政治學博士 (北京100101 )

[DOI編號]10.13761/j.cnki.cn23-1073/c.2022.01.009

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始終把干部管理制度建設作為各個歷史時期的重要任務,以為實現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戰略目標提供堅實的組織制度保障和干部隊伍支撐。本文將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來干部管理制度的發展歷程劃分為五個階段,回顧了各階段干部管理制度的主要內容和建設經驗,最后對干部管理制度的未來發展進行了初步展望。

一、干部管理制度的艱苦探索和革命實踐(1921—1949年)

在革命戰爭時期艱苦卓絕的歷史條件下,中國共產黨努力克服種種艱難困苦,根據當時的斗爭形勢組織、培養、訓練革命干部,逐步形成了黨管干部的基本原則,確立了“任人唯賢”的干部路線,為取得中國民主革命的最終勝利提供了干部隊伍支撐。中國共產黨革命戰爭時期在干部管理制度建設和干部管理工作方面的探索實踐,為取得中國革命的勝利提供了堅強保證,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奠定了組織制度和干部隊伍基礎,也為新中國成立后干部管理制度的正式確立和發展改革積累了有益經驗。

(一)大革命時期:開展“適應于革命的組織與訓練”

中國共產黨建黨伊始,就對黨的干部管理工作進行了制度建設和實踐探索。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綱領》規定,在黨處于秘密狀態時,黨的重要主張和黨員身份應保守秘密;凡有黨員5人以上的地方,應成立委員會,黨員不超過10人的地方委員會,應設書記一人,超過10人的應設財務委員、組織委員和宣傳委員各一人,超過30人的應從委員會的委員中選出一個執行委員會,執行委員會的章程另訂;還規定黨員非迫于法律,不經黨的特許,不得擔任政府官員或國會議員[1]2。

1922年,中共二大發布的全國宣言提出,黨內“必須有適應于革命的組織與訓練”[2]29;會議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章程》明確了干部的產生方式,要求“每一個機關或兩個機關聯合有二組織以上,即由地方執行委員會指定若干人為該機關各組之干部,人員由地方執行委員會隨時任免之”[3]57。

隨著黨的干部隊伍的發展,黨的組織建設逐步加強,干部培養工作著力推進。但是由于當時嚴峻的革命形勢,黨的組織建設和干部隊伍發展都遇到了重重困難。1926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三次中央擴大執行委員會議制定了《組織問題議決案》,總結了“黨的發展經驗和缺點”,指出“黨在組織上仍是非常幼稚”,“黨的機關不健全”,干部隊伍“人力與實際需要相差之遠,應竭力養成工作人才以為救濟”;為此明確要“力求改正過去在工作上的缺點,并應增設中央秘書處,以總攬中央各種技術工作”;“自中央以至各支部,各級機關間,必須建立互相密切的關系,各上級機關對于下級機關,各下級機關對于上級機關,都須有定期報告” [4]278-279,284。

(二)土地革命時期:蘇維埃“更需要特別去做提拔與訓練干部的工作”

大革命失敗后,面對黨組織遭到嚴重破壞、大批黨員和干部被殺害的現實,1927年南昌起義后,中共中央緊急召開了八七會議,確定了土地革命的總方針。毛澤東、朱德領導的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斗爭在建立革命武裝、深入土地革命、加強政權建設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隨后,中國共產黨陸續創立形成了多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一些根據地建立了蘇維埃政府;中共中央加強了對農村革命根據地工作的領導,使工作獲得巨大的發展[2]70,81,89。

1931年8月,中共中央作出了《關于干部問題的決議》,規定“蘇維埃區域最近更需要特別去做提拔與訓練干部的工作”[5]536,以提高干部的素質,保證對干部的需要。1931年11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成立后,蘇維埃區域的干部制度建設得以迅速加強。1933年3月,中央蘇區創辦了馬克思共產主義學校;8月,川陜根據地創辦了省委黨校。同年8月,蘇維埃人民委員會決定開辦蘇維埃大學,毛澤東為校長;一些地方蘇維埃開辦學校培訓政府工作人員。

對于這一時期黨內“左”傾錯誤及其對干部政策的影響,黨和蘇維埃政府在干部制度上也出現了許多失誤,給革命事業造成了重大損失。1935年,遵義會議總結了黨在干部工作中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確立了毛澤東在全黨的領導地位。遵義會議是黨的組織路線和干部政策的重大轉折,為之后中國共產黨迎接抗日戰爭在組織上做好了準備[6]413。

(三)抗日戰爭時期:確立并實行“任人唯賢”的干部路線

確立正確的干部路線,實行正確的干部政策,是黨為爭取抗戰勝利所采取的重要措施。1938年10月,毛澤東在中共六屆六中全會上指出:“在使用干部的問題上,我們民族歷史中從來就有兩個對立的路線:一個是‘任人唯賢’的路線,一個是任人唯親的路線。前者是正派的路線,后者是不正派的路線。”“共產黨的干部政策,應是以能否堅決地執行黨的路線,服從黨的紀律,和群眾有密切的聯系,有獨立的工作能力,積極肯干,不謀私利為標準,這就是‘任人唯賢'的路線。”[7]527由此確立了“任人唯賢”的干部路線。

黨和抗日民主政府還糾正了土地革命時期發生的排擠和打擊知識分子干部的錯誤傾向,制定了正確對待知識分子干部的政策。1939年6月,總政治部發布了《關于大量吸收知識分子和培養新干部問題的訓令》,要求教育老干部拋棄對知識分子的歧視和偏見,大膽地吸收和耐心地帶領知識分子干部[8]403;同年12月,毛澤東為中央起草了關于《大量吸收知識分子》的決定,向全黨闡明了大量吸收知識分子的重要性[7]619。

抗日戰爭時期,根據地政府還以法規法令的形式對干部的管理、選拔、任用、考核、獎懲、待遇等作了較為詳細、較為全面的規定,但是由于各抗日根據地處在艱苦的戰爭環境中,根據地政府的分散性特征明顯,當時還沒條件制定出一套統一的完整的人事管理法規[6]417。

(四)解放戰爭時期:大批吸收選拔、集中調配使用干部

隨著解放戰爭的節節勝利,黨的工作重心開始從農村轉入城市,急需一大批善于管理城市、領導經濟工作的干部。為此,中央高度重視并加強了接管城市和新解放區的干部配備工作。

1948年4月,毛澤東在《再克洛陽后給洛陽前線指揮部的電報》中明確要求,“市委書記和市長必須委派懂政策有能力的擔任”[9]1324。中央還下發了《關于大量提拔培養產業工人干部的指示》[10]741,促進了干部隊伍數量的增長,緩解了解放區干部隊伍的不足,基本滿足了新占領城市對經濟工作干部的需求,保證了城市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和城市功能的正常發揮。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21次集體學習時所指出的,解放戰爭時期,黨中央提出要為奪取全國政權做好干部準備工作,各組織部門不到3個月時間就征調了5.3萬名干部到新解放區工作[11],為取得解放戰爭勝利提供了干部隊伍支撐。

二、干部管理制度的初步確立和曲折發展(1949—1978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根據新中國建立初期的政治經濟形勢需要,中共中央加強了干部的吸收、培養和監督工作;陸續建立干部管理制度,逐步確立分部分級管理干部的體制,制定實施各級各類國家機關的組織法,奠定了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干部管理制度的基礎。但是由于20世紀50年代中后期開始的多次政治運動的影響,黨的干部管理制度經歷了曲折發展,在“文化大革命”期間遭受了嚴重破壞。

(一)制定實施干部吸收、培養和監督等管理制度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對黨的干部管理工作提出了正規化等新的更高要求,中共中央針對新中國初期的國家建設需要和干部管理工作中出現的問題,陸續制定實施了干部吸收、培養等政策和審查懲處等法令,以加強干部隊伍建設。

新中國建立初期,各級各地各領域都急需大量干部推進落實國家建設任務,干部的吸收、培養工作迫切需要加強。為此,中共中央制定實施了吸收留用舊政府職員的政策。1949年11月,針對少數民族聚集省區反映的問題,毛澤東主席發出了《關于大量吸收和培養少數民族干部的指示》,要求青海、甘肅等地開辦少數民族干部訓練班,以培養大批少數民族出身的共產主義干部[12]32。

由于國家任務繁重,經驗不足,國家政權建設在上層方面產生了機關龐大、層次太多、頭緒紛繁、人浮于事的現象;而在下層,特別是經濟建設和文教建設這些方面,卻缺乏必需的人員。為此,中共中央于1951年12月發布《關于實行精兵簡政、增產節約、反對貪污、反對浪費和反對官僚主義的決定》,警告全黨:一切從事國家工作、黨務工作和人民團體工作的黨員,利用職權實行貪污和實行浪費,都是嚴重的犯罪行為[13]416,425。

1952年3月,政務院公布了《中央節約檢查委員會關于處理貪污、浪費及克服官僚主義錯誤的若干規定》;同年4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施行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懲治貪污條例》,明確條例適用一切國家機關、企業、學校及其附屬機構的工作人員[14]135,為加強各方面干部的監督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據。

為滿足國家建設對技術干部的迫切需要,1953年11月,中共中央發布《關于統一調配干部,團結、改造原有技術人員及大量培養、訓練干部的決定》,要求除了積極團結和改造原有技術人員外,更重要的是要向原有技術人員學習,以培養大批新的技術干部[15]490。

同時,中共中央還作出了《關于加強干部文化教育工作的指示》,并進行高等院校院系調整、加強黨校建設,以便更有效地培養國家建設干部,提升干部的政治素質和理論水平,為國家建設提供干部隊伍保證。

(二)確立分部分級管理干部的體制

為推進新中國成立后干部管理制度的正規化,1951年3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組織工作會議召開,劉少奇在會議報告中談到了干部的管理問題,指出“需要建立正規的、固定的管理干部的一套機構和制度” [13]150。根據會議精神,中央組織部仿照蘇聯共產黨的辦法,擬定了中央管理干部的職務名單及各級黨委管理干部的職務范圍和辦法,確立了在中央及各級黨委的統一領導下,中央及各級黨委的組織部集中管理,中央和各級黨委“下管三級”干部的集中統一的干部管理體制[16]4。

1953年,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實施開啟了大規模的工業化建設,隨之而來的經濟發展任務和政府管理工作的變化,使得高度集中統一的干部管理體制不能適應新的形勢需要。

為此,中共中央于1953年11月作出《關于加強干部管理工作的決定》,要求按照工作需要將全體干部劃分為九類,在中央及各級黨委組織部的統一管理下,由中央及各級黨委的各部分別進行管理;同時還要求在中央及各級黨委之間建立分工管理各級干部的制度,即分級管理干部的制度[15]496。根據這個決定精神,各級各地逐步落實相關工作,在中央統一領導下分部分級管理干部的制度在全國各級黨委基本建立起來了[16]34-35。

為總結新中國成立后政權建設取得的經驗,將國家的重要制度法制化,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委員會組織法》等法律,其中,《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對國家機構設置、工作人員及其職權等作出了規定,各項組織法明確了相應國家機構及其人員的職責權利、任免程序等,奠定了干部管理制度的法律基礎。

(三)干部管理制度的曲折發展

1956年12月,中共中央組織部召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組織部長會議,根據黨的八大精神討論了今后干部工作的方針。1957年2月《中共中央關于今后干部工作方法的通知》發布,提出干部工作方法必須從過去大批地迅速地提升干部職務的方法,改變為穩定干部職務、提高干部能力的方法[17]40。

但是1957年以后,由于政治運動頻繁開展,《中共中央關于今后干部工作方法的通知》的要求沒有得到貫徹落實。在之后開展的多次政治運動中,大批干部受到了不應有的打擊。直至“文化大革命”期間,中央及地方各級干部人事部門陸續被撤銷,各項干部管理制度遭受重大沖擊,干部管理工作陷入癱瘓或混亂局面,“文化大革命”結束后才得以逐步恢復。

三、干部管理制度的恢復建設和改革探索(1978—1993年)

“文化大革命”結束后,黨的干部管理制度得以恢復和重建,中央推動科技干部管理制度先行改革;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指明了黨的干部管理制度改革的方向,此后,以黨和國家領導體制改革為突破口,中央推動研究探索國家公務員制度,開啟了干部管理制度改革的新時期。

(一)恢復和改革科學技術干部管理制度

1978年3月,全國科學大會在北京召開,大會審議通過的《1978—1985年全國科學技術發展規劃綱要(草案)》提出,對全國的科學研究機構實行分級管理,實行黨委領導下的所長分工負責制;建立科學技術人員的職稱、崗位責任制和進修、考核等制度。1978年10月,中共中央正式轉發了《1978—1985年全國科學技術發展規劃綱要》。

1979年1月,中共中央批準恢復了國務院科學技術干部局,由國家科委代管,協助中央組織部統一管理科學技術干部[18]62-63。1981年4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聯合頒發了《科學技術干部管理試行條例》,科學技術干部管理體制在改革開放初期得以較早恢復并啟動改革。

中共中央組織部1983年10月下發的《關于改革干部管理體制若干問題的規定》指出,專業技術干部的管理體制也必須進行改革,要改變用管理黨政干部的辦法管理專業技術干部,要對專業技術干部的分配、流動、培訓、使用、報酬、獎勵和職稱評定等制度加以改革和完善。

1985年上半年,中共中央先后發布《關于科學技術體制改革的決定》和《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專業技術干部集中的教育、科研事業單位開始了改革探索;1986年2月,國務院印發《關于實行專業技術職務聘任制度的規定》,在全國全面實行專業技術職務聘任制度,專業技術人員管理制度逐步走上正軌,干部隊伍的知識化、專業化水平得以大大提升。

(二)重建和改革干部管理體制

1978年底召開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干部管理體制改革的歷史新時期。在中共中央改革精神指導下,1979年,中共中央組織部著手對干部管理體制問題進行調查研究;1980年5月,中共中央組織部經中共中央批準后重新頒發了《中共中央管理的干部職務名稱表》,要求在中央一級恢復分部管理干部的體制,明確規定了各級黨委實行“下管兩級”的原則。職務名稱表的頒發與實行,對恢復和加強干部管理體制起了極為重要的作用[16]83-84。

1980年8月,鄧小平同志發表了《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講話,明確提出要勇于改革不合時宜的組織制度,干部制度改革“關鍵是要健全干部的選舉、招考、任免、考核、彈劾、輪換制度,對各級各類領導干部職務的任期以及離休制度,要按照不同情況,作出適當的明確的規定”[19]332。

1983年7月,中共中央組織部召開了全國組織工作座談會,著重討論了干部管理體制改革等議題;同年10月,中共中央組織部印發的《關于改革干部管理體制若干問題的規定》指出,要改革干部管理體制,本著管少、管活、管好的精神,在黨委統一領導下,實行組織部門統一管理和分部分級管理相結合的原則;各級黨委要適當縮小管理干部的范圍,下放管理干部的權限。

按照“下管一級”的原則,中共中央組織部于1984年7月修訂了中共中央管理的干部職務名稱表[16]85-86。實行下管一級的干部管理體制,既能保證黨對干部管理工作的領導,又能發揮地方各級黨委政府的積極性,保障國有企事業單位的用人自主權。

(三)探索試行國家公務員制度

1979年9月,中央組織部召開全國組織工作座談會,會議研究制定了《關于加強領導班子建設的幾點意見》《關于干部教育工作的通知》和《關于干部制度改革的意見》等重要文件。1980年10月,中共十一屆五中全會提出了黨和國家領導制度和干部制度的重要改革舉措。

隨著干部制度改革的推進,加強干部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建設提上了議事日程。1984年,中央組織部和勞動人事部組織有關單位的工作人員及一部分專家、學者著手起草《國家工作人員法》;1985年12月,根據中央政治體制改革研討小組的統一部署,成立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專題研討小組,研討小組在多次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逐步形成了建立國家公務員制度的思路,并形成了《國家公務員條例》的第一稿[20]38-41。經過一個階段的研究論證,實行國家公務員制度的思路得到了中央認可。

1987年,中共十三大明確提出了實行國家公務員制度的改革任務。為此,1988年國務院機構改革專門設立了人事部,其主要職能之一就是負責建立和推行國家公務員制度。之后幾年,人事部在一些地方開展試點試行公務員制度,為正式建立公務員制度積累經驗、奠定基礎。

四、干部管理制度的分類改革和規范提升(1993—2012年)

1993年8月,《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發布實施,標志著公務員制度的正式確立。公務員制度的實行及其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體系的日益完備,有力帶動了國有企業和事業單位的干部管理制度改革,干部分類管理制度改革不斷推進,各項干部管理制度也逐步規范和完備。

(一)公務員制度的確立推行和規范完備

《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頒布實施后,人事部隨后陸續出臺了多項配套規定和實施辦法,為《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的實施提供了具體的操作基礎。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了“完善”國家公務員制度的要求,進一步推動了公務員制度的發展。

2000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綱要》,要求抓緊研究制定公務員法。2005年4月,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于2006年1月開始實施。《公務員法》是我國干部人事管理第一部具有總章程性質的法律,在我國干部人事制度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20]185。

為保障《公務員法》的順利實施,中央組織部和人事部加快了公務員管理的相關配套制度建設。2007—2008年,中央組織部和人事部陸續印發了關于公務員考核、處分、錄用、獎勵、職務任免與升降、申訴等管理規定,公務員管理的相關制度逐步形成較完備的體系。

(二)分類推進事業單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隨著《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的頒布實施,干部管理制度開始進行分類改革。在事業單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首先推進的是機關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工資制度改革。1993年11月,國務院印發《關于機關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資制度改革問題的通知》,決定在科學分類的基礎上,建立體現事業單位不同類型、不同行業特點的工資制度,與機關的工資制度脫鉤;根據事業單位特點和經費來源的不同,對全額撥款、差額撥款、自收自支三種不同類型的事業單位,實行不同的管理辦法。

2000年6月,國務院下發《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綱要》,提出以推行聘用制度和崗位管理制度為重點,深化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同年7月,中央組織部和人事部聯合發出《關于加快推進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見》。隨后,人事部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先后發布了關于高等學校、衛生、廣播影視、中小學、新聞出版等不同行業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具體實施意見,在各領域全面推動事業單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工作。

2011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關于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指導意見》,規定按照社會功能將事業單位劃分為承擔行政職能、從事生產經營和從事公益服務三個類別,并明確了不同類型事業單位的改革方向。同年8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深化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見》,提出根據事業單位分類實行不同的人事管理制度,對從事公益服務事業單位實行分類管理,積極探索完善不同類型公益類事業單位在聘用合同、崗位設置、公開招聘、競聘上崗等方面的不同管理辦法,事業單位人事制度分類改革加快推進并深化發展。

(三)改革和完善國有企業領導管理制度

1993年11月,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提出要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改革和完善企業領導體制和組織管理制度,堅持和完善廠長(經理)負責制,保證廠長(經理)依法行使職權,企業中的黨組織要發揮政治核心作用,保證監督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

1996年,中央企業工委成立,負責中央企業黨政領導人員的管理工作。1999年9月召開的中共十五屆四中全會明確,中央和地方黨委對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骨干企業領導班子要加強管理,要按照企業的特點建立對經營管理者培養、選拔、管理、考核、監督的辦法,并逐步實現制度化、規范化。

進入新世紀,中央明確要求以加強企業領導人員管理為重點,深化國有企業干部管理制度改革,把黨管干部原則和董事會依法選擇經營管理者以及經營管理者依法行使用人權結合起來,完善體制,健全制度,改進方法,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現代企業制度相適應的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管理制度。

2009年1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中央企業領導人員管理暫行規定》,這是第一次以中央文件的形式對中央企業領導人員管理工作予以系統規范,有力提升了中央企業領導人員管理工作的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水平。

五、干部管理制度的深化改革和優化完善(2012—2021年)

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央持續完善干部管理制度體系,努力加強適應新時代需要的干部隊伍建設,堅持和改進黨對干部管理工作的領導,推進干部管理制度改革全面深化,有中國特色的干部管理制度日益發展完善。

(一)完善干部管理制度體系

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央更加重視干部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制定和修改完善了關于機關和國有企業、事業單位干部管理的一系列法律法規和政策,公務員制度、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的干部管理制度體系更加完善。

一是完善公務員制度。中共十八大報告提出了“完善公務員制度”的總體任務,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明確要求,深化公務員分類改革,推行公務員職務與職級并行制度,加快建立專業技術類、行政執法類公務員和聘任人員管理制度。相關部門根據中央要求陸續出臺了多項公務員管理的相關制度,涵蓋公務員管理的諸多方面和環節,公務員管理制度日益完善。

二是完善事業單位干部人事管理制度。2014年4月,國務院發布了《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對事業單位崗位管理、公開招聘和競聘上崗、聘用合同、考核和培訓、獎勵和處分、工資福利和社會保險、人事爭議處理等作出了規定,為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提供了明確的法規依據。2015年6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事業單位領導人員管理暫行規定》,隨后,關于高等學校、中小學校、公立醫院、科研事業單位和宣傳思想文化系統等事業單位領導人員管理的暫行辦法集中發布,推進了不同類型事業單位領導人員管理工作。

三是完善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管理制度。2018年5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中央企業領導人員管理規定》,明確了中央企業領導人員管理的基本原則和主要內容,覆蓋了中央企業領導人員的職位設置、任職條件、選拔任用、考核評價、薪酬與激勵、管理監督、培養鍛煉、退出等管理的全過程和各環節,從進一步激勵中央企業領導人員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出發,完善了有別于黨政領導干部、充分體現中央企業特點的領導人員管理制度。

(二)加強和改進干部管理工作

2009年12月,中共中央制定《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規劃綱要》,對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設高素質的干部隊伍作出規劃。

2013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實現黨的十八大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關鍵在黨,關鍵在人;關鍵在黨,就要確保黨在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堅強領導核心;關鍵在人,就要建設一支宏大的高素質干部隊伍。為此,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的新時期“好干部”標準,要求“各級黨委及組織部門要堅持黨管干部原則,堅持正確用人導向,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努力做到選賢任能、用當其時,知人善任、人盡其才,把好干部及時發現出來、合理使用起來”[21]411。

落實好干部標準,選人用人是關鍵。為此,2014年1月和2019年3月,中共中央對《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進行了修訂,進一步明確了貫徹執行黨的干部路線方針政策,落實從嚴治黨、從嚴管理干部的要求,對進一步探索建立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制度,形成有效管用、簡便易行、有利于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選人用人機制提供政策支持。

為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干部管理工作,習近平總書記還提出要“嚴把德才標準”“拓寬用人視野”“激勵干部積極性”,要用科學辦法進行管理,切實管到位、管到點子上;要在強化責任約束的同時鼓勵創新、寬容失誤,切實保護干部干事創業的積極性。“各級黨委和組織部門要堅持黨管干部原則,堅持正確用人導向,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努力做到選賢任能、用當其時,知人善任、人盡其才,把好干部及時發現出來,合理使用起來。”[21]418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對新時代堅持和完善黨對干部管理工作的領導提出了具體要求,是進一步改革完善干部管理制度體系、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的努力方向。

(三)優化黨對干部管理工作的領導體制

為適應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任務的新要求,2018年2月召開的中共十九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定》,隨后,中共中央發布了《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對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作出了全面系統的具體安排。

《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指出,為更好落實黨管干部原則,加強黨對公務員隊伍的集中統一領導,更好統籌干部管理,建立健全統一規范高效的公務員管理體制,將國家公務員局并入中央組織部。調整后,中央組織部在公務員管理方面的主要職責是,統一管理公務員錄用調配、考核獎懲、培訓和工資福利等事務,研究擬定公務員管理政策和法律法規草案并組織實施,指導全國公務員隊伍建設和績效管理,負責國家公務員管理國際交流合作等。

同時,《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將中央黨校和國家行政學院的職責整合,組建新的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實行一個機構兩塊牌子,作為黨中央直屬事業單位,承擔全國高中級領導干部和中青年后備干部培訓,全面加強黨對干部培訓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統籌謀劃干部培訓工作。

黨和國家的干部管理機構調整和職能優化的改革措施,對于解決干部管理領域黨的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還不夠健全有力,黨和國家干部管理方面存在的機構重疊、職責交叉、權責脫節等問題具有很強的針對性,為進一步完善保障黨對干部管理工作全面領導的體制機制提供了制度保障。

六、干部管理制度的未來改革和發展展望

回顧百年來中國共產黨的干部管理制度,既經歷了曲折的發展歷程,也取得了輝煌的歷史成就。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構建的干部管理制度不斷發展完善,為培養選拔一批批優秀黨政干部和專業人才提供了制度保障,為取得中國革命勝利和開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

展望未來,中國共產黨的干部管理制度仍將持續深化改革與發展完善。總體而言,可以從以下三個主要方面進行討論:首先,始終堅持正確的指導原則和干部路線,以保證干部制度發展的正確方向;其次,不斷完善基本的管理體制和制度體系,以為干部管理工作奠定堅實的制度基礎;再次,持續改進具體的運行機制和工作方法,以大力提升干部管理工作的效益和水平。

(一)始終堅持正確的指導原則和干部路線

一是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理論指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完成近代以來各種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艱巨任務,就在于始終把馬克思主義這一科學理論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并堅持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22]33中共十九大提出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23],為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干部管理制度建設提供了行動指南。只有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科學為理論指導,才能保證中國共產黨干部管理制度的正確政治方向。

二是秉持“群眾路線”的價值標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不論過去、現在和將來,我們都要把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24]。讓群眾滿意是我們黨做好一切工作的價值取向和根本標準,群眾意見是一把最好的尺子;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的表現都要交給群眾評判[25]。新時代干部管理制度的改革發展,也必須始終貫徹群眾路線,體現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

三是堅持和改進“黨管干部”的基本原則。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這一本質特征和制度優勢在干部管理制度建設方面的集中體現,就是堅持黨管干部原則,并根據不同歷史時期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不斷加強和改進黨對干部工作的全面領導。中共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加強和改進干部管理工作發表重要論述,為新時代更好地落實黨管干部原則提供了基本遵循。

四是真正貫徹落實“任人唯賢”的干部路線。回顧中國共產黨的干部管理制度的發展歷史可以發現,只有“任人唯賢”的干部路線能夠真正得到貫徹落實,黨的干部隊伍建設才能取得更好的實效,才能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支撐。隨著歷史的發展以及黨和國家戰略任務的變化,任人唯賢也不斷被賦予新的內涵。2013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提出了“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風上過得硬、人民群眾信得過等具體要求”[21]412。在2018年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又明確強調,要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任人唯賢,為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堅強組織保證[24]517。

(二)不斷完善基本的管理體制和制度體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中央實行了“大一統”的干部管理體制,對干部進行集中管理和統一調配,保障了國民經濟的迅速恢復和各項建設事業的順利開展。之后,因應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政府行政管理的實際需要,中央逐步確立了黨委統一領導下的分部分級干部管理體制,奠定了統分結合的干部管理體制基礎,并根據社會發展形勢變化多次調整干部管理權限。

改革開放后,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政府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的任務日益迫切,中央相應開展了黨政領導體制改革,加強黨政機關工作人員管理,向國有企業和事業單位放權,賦予其用人自主權,同時加強對其領導人員的管理,持續推進干部分類管理制度改革不斷深化。

中共十八大以來,在中央的統籌推進下,黨政領導干部、公務員、國有企業領導人員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分類管理改革進一步深化,完善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制度和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管理制度,細化公務員分類管理和事業單位人事管理分類改革,調整優化黨和國家干部管理的機構職能,統分結合的干部管理體制更加完善。

實行“統分結合”的干部管理體制,既有利于發揮中央、地方和部門的積極性,也有利于提升干部管理的科學化水平。未來一個時期,“統分結合”的干部管理體制仍將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不斷改革完善,以黨政領導干部、公務員、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為主要管理對象的干部分類管理制度體系,也將在改革中進一步完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干部管理制度優勢將日益凸顯。

(三)持續改進具體的運行機制和工作方法

一是落實“嚴管厚愛”的激勵機制。對干部嚴格管理和關心愛護,是中國共產黨干部隊伍建設的優良傳統。中共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堅持嚴管和厚愛結合、激勵和約束并重,以進一步激勵廣大干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

在“嚴管”方面,《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監督檢查和責任追究辦法》《關于黨員領導干部報告個人有關事項的規定》等制度先后實施,實現了對干部的黨內監督、社會監督和群眾監督相結合。中共十八大以來,在全面從嚴治黨的新形勢下,中央嚴格執行干部管理的各項規定,進一步加強了對黨員干部的約束機制;2020年6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出臺,全面加強了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的監督。

在“厚愛”方面,中央先后制定了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升級獎勵、公務員獎勵規定等制度,激勵黨員干部忠于職守,充分調動黨員干部的工作積極性。中共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切實為敢于擔當的干部撐腰鼓勁。2018年5月,中央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激勵廣大干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意見》,對建立激勵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作出了明確規定,為更好落實嚴管厚愛的激勵機制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是采取“實踐檢驗”的工作方法。實踐的觀點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取得革命勝利和建設成就的指導方針之一。在建構和改進黨的干部管理制度的過程中,中央也始終采取實踐檢驗的工作標準,制定的各項政策都要在實施過程中經由實踐檢驗,并根據實踐檢驗結果不斷改革和完善。

當前,實踐檢驗的工作方法始終貫穿在干部管理工作的各個環節和方面,已經深刻融入到了干部的培養、選拔、考核、監督等管理工作的全過程。一名干部要成長起來,必須經歷改革發展的主戰場、服務群眾第一線的實踐鍛煉,必須通過在實際工作中的現實表現才能脫穎而出,在重大突發事件中還必須要經受住急難險重任務的嚴峻考驗。可以說,實踐標準為黨的干部管理制度建設和干部管理工作實踐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未來仍是黨的干部管理的重要工作方

[參考文獻]

[1]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一九二一—一九四九):第1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

[2]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胡繩.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91.

[3]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一九二一—一九四九):第2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

[4]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一九二一—一九四九):第3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

[5]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一九二一—一九四九):第11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

[6]林代昭.中國近現代人事制度[M].北京:勞動人事出版社,1989.

[7]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8]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一九二一—一九四九):第16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

[9] 毛澤東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0] 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一九二一—一九四九):第25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

[11] 習近平.貫徹落實好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不斷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EB/OL].求是網,2020-07-31.

[12]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1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2.

[13]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2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2.

[14]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3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2.

[15]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4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2.

[16]張志堅,蘇玉堂,等.當代中國的人事管理:上[M].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1994.

[17]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10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2.

[18]蘇尚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機構(1949—1990)[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3.

[19]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0]侯建良.公務員制度發展紀實[M].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2007.

[21]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2]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23]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24]習近平.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12-26(2).

[25]習近平.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10-09(2).

The CCP’s Cadre Management System: Review and Outlook

MIAO Yue-xia

Abstract: After the founding of the CCP, through the arduous struggle during the wartime and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in the revolutionary base areas, the basic principle of “Party Managing Cadres” was gradually formed, and the cadre line of “appointing people on their merits” was established. In the early year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CCP formulated multiple cadre management institutions, established the cadre management system that combines centralization and decentralization. After the 3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1th Central Committee, the CCP made a breakthrough in the cadre management system reformation, implemented the civil service institution, consistently promoted the cadre management reformation of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d public institutions. After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CP, the CCP continue to refine the cadre management system and enhance the Party’s leadership of cadre management system, and the cadre management system was further improved. Looking forward to the future, the CCP will maintain the righteous leadership and cadre line, continue to perfect the cadre management system and institution, and consistently improve cadre management principle and methodology. The socialism cadre system with China’s characteristic will generally become more sophisticated and prevailing.

Key words:the CCPCadre Management InstitutionCadre Management Systemthe Principle of Party Managing CadresMeritocracy Cadre Line

3255500338285

猜你喜歡
管理制度事業單位制度
探討企業內控管理制度的建立與完善
論事業單位財務內部控制的實現
淺探遼代捺缽制度及其形成與層次
加強和改進事業單位人事管理
當代陜西(2019年10期)2019-06-03 10:12:40
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立探討
消費導刊(2018年8期)2018-05-25 13:20:26
事業單位中固定資產會計處理的優化
消費導刊(2018年8期)2018-05-25 13:20:08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與完善評析
消費導刊(2017年24期)2018-01-31 01:28:30
涉軍中小企業管理制度創新探討
中國軍轉民(2017年7期)2017-12-19 13:30:10
簽約制度怎么落到實處
中國衛生(2016年7期)2016-11-13 01:06:26
構建好制度 織牢保障網
中國衛生(2016年11期)2016-11-12 13:29:18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任我操在线视频| 色播五月婷婷| 在线视频97| 国产精品熟女亚洲AV麻豆| 欧美亚洲欧美| 高潮爽到爆的喷水女主播视频 | 精品99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欧美日韩导航| 71pao成人国产永久免费视频| 国产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91在线一9|永久视频在线| 亚洲第一天堂无码专区| 欧美成人一区午夜福利在线| 久久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欧美黄色网站在线看|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鸭| 国产女人18水真多毛片18精品| 在线视频亚洲欧美| 国产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 婷婷综合在线观看丁香| 亚洲六月丁香六月婷婷蜜芽| 无码在线激情片| 日韩天堂视频| 国产在线自揄拍揄视频网站| 色综合网址| 玩两个丰满老熟女久久网| 亚洲无码熟妇人妻AV在线| 精品伊人久久久久7777人|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天堂网|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av| 免费人成又黄又爽的视频网站| 国产迷奸在线看| 亚洲日韩Av中文字幕无码| 久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日韩| 国产屁屁影院| 国产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色综合五月| 色天堂无毒不卡| 网友自拍视频精品区| 乱人伦视频中文字幕在线| 国产精品2| 日本欧美成人免费| 久久亚洲AⅤ无码精品午夜麻豆| 国产日韩欧美在线播放| 超碰aⅴ人人做人人爽欧美| 97av视频在线观看| 一级毛片在线播放| AV无码国产在线看岛国岛| 欧美成人怡春院在线激情| 色噜噜狠狠色综合网图区| 免费精品一区二区h| 国产综合色在线视频播放线视| 国产在线视频导航| 免费AV在线播放观看18禁强制| 欧美综合区自拍亚洲综合绿色| 欧美亚洲欧美区| 午夜激情福利视频| 亚洲区欧美区| 亚洲人成影视在线观看| 草草影院国产第一页| jijzzizz老师出水喷水喷出| 日韩无码精品人妻| 99re在线视频观看| 欧美精品成人| 国产97公开成人免费视频| 无码有码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xxx| 国产女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人久久电影| 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99| 97色婷婷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国产性爱网站| 婷婷成人综合| 亚洲精品午夜天堂网页| 最新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 免费A级毛片无码无遮挡| 国产资源免费观看| 免费国产福利| 国产高潮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不卡|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