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添瑜 趙科峰
(湖南商務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 長沙 410205)
“十四五”時期,隨著信息經濟的發展,尤其是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互聯網技術在會計領域的應用使會計行業實現了業財融合,會計管理逐漸規模化、集團化、融合化發展。面對這一變化,要求會計人員不僅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還要具備信息化處理能力,形成立體思維,從海量的財務數據中提煉出有價值的信息資源,并進行分析預測,進而為企業決策提供有價值的信息服務。
根據本校學生的就業分布情況,本課題組成員以調研中小微企業為主,主要調研地集中在湖南省(長株潭地區、郴州地區、邵陽地區、常德地區、益陽地區等)、廣東省(深圳、東莞等)和江蘇浙江一帶。對多個省市的企業、畢業生以及在校生進行了線上線下訪談、問卷調查、實地參觀等多方式的調研。
具體實施情況包括以下幾個部分:第一,利用知網、萬方等工具查找相關文獻,確定基本調查方案;第二,以畢業生為突破口,聯系了20余家企業進行線上線下的深度訪談,詳細了解中小企業對財會類專業人才的需求、企業會計崗位的核心技能需求以及企業對會計專業崗位核心職業能力要求等;第三,設計調查問卷并發放給企業會計人員,發放調查問卷100份,回收有效問卷89份,此外,還與10位優秀畢業生進行了訪談。
2.1 會計人員常見崗位所需核心技能。隨著數字化、智能化的推進,財務領域一大批新興技術影響著財務工作的方法與流程,會計工作由偏重核算的傳統財稅會計工作向智能財稅業態升級轉型。通過對“未來具備數字化思維素養的財經人才的需求”調研,會計人員由傳統核算人員向智能財稅型人才轉型,必須滿足企業內部會計核算崗位、出納崗位、財務分析崗位、審計崗位、稅務管理崗位職能的智能化需要。因此,財會人員應具備數據分析和預測能力、戰略分析能力、管理決策能力等職業核心能力[1]。
2.2 中小企業會計崗位需具備的核心技能需求
2.2.1 素質需求。會計人員承擔著企業主要的經濟管理工作,只有具備較強的綜合能力與素質,才能滿足企業的需求。通過線上線下訪談得知,企業對畢業生的誠實守信、遵紀守法、熱愛勞動、履行道德準則和行為規范等方面尤為看重。由此可見,作為會計類的工作人員,必須具有會計職業道德,具有職業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具備溝通協調能力,能嚴格遵守各項法律法規。
2.2.2 學歷需求。企業中對會計人才的學歷要求如圖1所示。由圖1可知,五成以上的企業要求的學歷是專科及以上,有17%對學歷沒有具體的要求。這個結果是綜合所有調研企業得到的,但是不同類型的企業對會計人才的學歷要求存在差異。從所調研的中型企業來看,在引進會計人才時主要以本科學歷為主,但是本科文憑并不是必需的,有3~5年實踐經驗的會計人員更受歡迎;小型企業、私營企業、自主創業企業對會計人才的硬性標準較低,基本定位于專科畢業,他們更注重應聘人員的業務能力。

圖1 企業對會計人才學歷的要求
2.2.3 資格證書需求。超過95%的企業認為具備資格證書的會計人員會計理論知識更扎實,會計實務技能更熟練,對于考取了會計資格證書的應聘人員會優先錄取。計算機等級證書也是中小企業在招聘時關注的重點之一,通過調研發現:被調研的企業都使用了財務軟件,財務工作已全部變成了無紙化網絡操作模式,財務人員必須要能熟練操作計算機。對外語等級證書方面,大部分中小型企業對會計崗位的外語要求不高,未有要求財務人員必須持有英語類證書才能就業的企業。

圖2 企業對會計人才資格證書的要求
2.2.4 專業知識能力需求。從調研中可知,會計人員必須掌握的專業知識包括:①必備的思想政治理論、科學文化基礎知識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②經濟、財政、稅務、金融、企業管理、市場營銷等基礎知識;③計算機、大數據基礎、經濟法、會計信息系統應用、統計學等基礎知識;④納稅實務、會計實務、成本核算與管理、財務大數據分析、企業財務管理、管理會計實務、審計的理論知識;⑤企業財務共享服務業務處理、云財務智能會計以及其他智能財務相關專業知識;⑥應用文寫作、溝通技巧、計算機知識等。
除此之外,企業對會計人員的財務分析與管理能力的要求也在逐年提高,這就要求會計人員也需具備根據會計資料并結合企業實踐找出問題、查出原因并為改善企業經營管理提出意見或直接參與企業管理的能力。
2.2.5 核心職業能力要求。企業規模大小不同,設置的崗位細化程度也不同,根據調研結果可知,按照單位類型,會計崗位群主要由會計核算崗、出納崗、財務分析崗、稅務管理崗、審計崗構成,具體崗位核心職業能力要求一般如表1所示。據時代給會計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新的要求。會計崗位群的核心工作不再是單純的提供數據報表,更重要的是,要從財務數據中提煉出有價值的信息,并基于大數據的分析和預測,為企業決策提供有價值的服務。因此,會計人員不僅要滿足于完成本身傳統的工作,同時也應擺脫傳統思維模式,從企業需求出發,加強學習,提升自身財務技能[3]。

表1 會計崗位核心職業能力要求
3.3 立足高職教育,優化會計專業教學。基于高職教育的特色,高職財會類專業所培養的主要是面向現代服務業、中小企業、金融行業、會計師事務所、非營利組織等基層業務和管理崗位,能服務地方經濟建設的復合型技術技能型財務人才。因此,要加強高職會計專業學生會計核心職業能力的培養。
在教育部公布的《職業教育專業目錄(2021年)》中,將財務管理專業、會計專業、審計專業分別更名為“大數據與財務管理”專業、“大數據與會計”專業、“大數據與審計”專業。專業名稱的變化實際上也反映了專業建設的新要求,高職會計教育需要重新定位人才培養目標,改變人才培養觀念,提高人才培
傳統的財務會計工作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當前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企業未來將需要大批精通大數據的高端人才,因此,會計人員需要轉變觀念,拓寬知識,增強財務數據分析能力,以此來提升會計崗位核心技能。
3.1 轉變觀念,適應發展。會計人員作為財務管理工作的責任主體,應適應經濟發展形勢,將專業知識與經濟發展、時政熱點緊密聯系,從業務能力、職業素養、知識水平等多方面來不斷提高綜合素質[2]。會計人員應樹立服務意識,要有公允、客觀的態度,嚴謹的工作作風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
3.2 加強學習,培養較強的數據和信息敏感性。大數養能力,推進會計專業升級和數字化改造,從而培養出符合市場需求的復合型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