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認娣
(福建省武平縣農業農村局 福建 武平 364300)
水稻紋枯病是武平縣一種常發的主要病害,發生普遍,發生面積大,造成水稻產量損失嚴重,多年來普遍使用井岡霉素防治該病害,近年來農戶紛紛反映防治效果降低,為提高防效,常常加大井岡霉素用量,加重了環境污染,增加了防治成本。目前化學防治仍是主要方法,為尋找防治水稻紋枯病的高效低毒農藥品種,為指導農戶科學用藥提供依據,筆者在福建省武平縣象洞鎮聯坊村選擇歷年發病重的田塊進行了4%四氟醚唑水乳劑80 ml/667 m2、300 g/L苯醚甲環唑·丙環唑乳油20 ml/667 m2、30%已唑醇懸浮劑10g/667m2、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劑10g/667m2、325 g/L苯醚甲環唑·嘧菌酯懸浮劑40 ml/667 m2、10%井岡霉素A可溶性粉劑240 g/667 m2防治水稻紋枯病藥劑篩選試驗。
1.1 供試藥劑。4%四氟醚唑水乳劑、300 g/L苯醚甲環唑·丙環唑乳油、325 g/L苯醚甲環唑·嘧菌酯懸浮劑、30%已唑醇懸浮劑、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劑、10%井岡霉素A可溶性粉劑,以上藥劑均為市場購買。
1.2 試驗設計及處理。試驗設7個處理,分別為4%四氟醚唑水乳劑80 ml/667 m2、300 g/L苯醚甲環唑·丙環唑乳油20ml/667m2、30%已唑醇懸浮劑10g/667m2、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劑10 g/667 m2、325 g/L苯醚甲環唑·嘧菌酯懸浮劑40 ml/667 m2、10%井岡霉素A可溶性粉劑240 g/667 m2、空白對照(清水),每個處理重復3次,每個小區面積20 m2,共21個小區。小區采取隨機區組排列,667 m2用藥液量60 kg,用16型手動噴霧器進行噴霧,共施藥2次,第1次施藥在水稻孕穗初期(8月12日),第2次施藥在第1次施藥后7 d(8月19日)進行。
1.3 藥效調查。施藥前(8月11日)、第2次藥后15 d(9月3日)各調查1次。調查方法為5點取樣,每點定點調查相連稻株5叢,調查總株數、發病株數,并對發病株進行分級,計算病情指數和防治效果。
2.1 防治水稻紋枯病的田間藥效。從表1可以看出,4%四氟醚唑水乳劑80 ml/667 m2、300 g/L苯醚甲環唑·丙環唑乳油20 ml/667 m2、30%已唑醇懸浮劑10g/667m2、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劑10g/667m2、325 g/L苯醚甲環唑·嘧菌酯懸浮劑40 ml/667 m2、10%井岡霉素A可溶性粉劑240 g/667 m2、空白對照(清水)等處理,在8月11日(施藥前)調查的平均病情指 數 分 別 為2.60、4.07、4.24、2.56、3.58、3.89、3.29,9月3日(第2次藥后15 d)調查的平均病情指數分別為5.06、5.34、7.63、5.46、2.60、7.91、21.76,空白對照(清水)9月3日調查平均病情指數比8月11日(施藥前)調查平均病情指數增加5.61倍,病情擴展迅速,而4%四氟醚唑水乳劑80 ml/667 m2、300 g/L苯醚甲環唑·丙環唑乳油20 ml/667 m2、30%已唑醇懸浮劑10 g/667 m2、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劑10 g/667 m2、325 g/L苯醚甲環唑·嘧菌酯懸浮劑40ml/667m2、10%井岡霉素A可溶性粉劑240g/667m2在9月3日調查的平均病情指數比8月11日(施藥前)調查的平均病情指數分別增加0.95倍、0.31倍、0.80倍、1.13倍、-0.27倍、1.03倍。根據防治效果計算公式得出末次藥后15d,4%四氟醚唑水乳劑80ml/667m2、300 g/L苯醚甲環唑·丙環唑乳油20 ml/667 m2、30%已唑醇懸浮劑10 g/667 m2、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劑10 g/667 m2、325 g/L苯醚甲環唑·嘧菌酯懸浮劑40 ml/667 m2、10%井岡霉素A可溶性粉劑240 g/667 m2對水稻紋枯病的防治效果分別為70.58%、80.16%、72.79%、67.75%、89.02%、69.26%。325 g/L苯醚甲環唑·嘧菌酯懸浮劑40 ml/667 m2防治效果最佳,為89.02%,與4%四氟醚唑水乳劑80 ml/667 m2、300 g/L苯醚甲環唑·丙環唑乳油20 ml/667 m2、30%已唑醇懸浮劑10 g/667 m2、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劑10 g/667 m2、10%井岡霉素A可溶性粉劑240 g/667m2之間的防效均存在極顯著差異。300 g/L苯醚甲環唑·丙環唑乳油20 ml/667m2防治效果第2,為80.16%,與4%四氟醚唑水乳劑80 ml/667 m2、30%已唑醇懸浮劑10 g/667 m2、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劑10 g/667 m2、10%井岡霉素A可溶性粉劑240 g/667 m2之間防效均存在極顯著差異。30%已唑醇懸浮劑10 g/667 m2防治效果第3,為72.79%,與4%四氟醚唑水乳劑80 ml/667 m2之間防效沒有差異,與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劑10 g/667 m2、10%井岡霉素A可溶性粉劑240 g/667 m2之間防效均存在顯著差異。4%四氟醚唑水乳劑80 ml/667 m2防治效果第4,為70.58%,與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劑10 g/667 m2、10%井岡霉素A可溶性粉劑240 g/667 m2防效之間沒有差異。

表1 水稻紋枯病藥劑篩選試驗結果
2.2 安全性觀察。為了了解4%四氟醚唑水乳劑80 ml/667 m2、300 g/L苯醚甲環唑·丙環唑乳油20 ml/667 m2、30%已唑醇懸浮劑10 g/667 m2、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劑10 g/667 m2、325 g/L苯醚甲環唑·嘧菌酯懸浮劑40 ml/667 m2、10%井岡霉素A可溶性粉劑240 g/667 m2在水稻孕穗期用藥的安全性,施藥后多次進行田間觀察調查,藥劑處理區與空白對照對比,無不良影響,未出現藥害癥狀。
利用4%四氟醚唑水乳劑80 ml/667 m2、300 g/L苯醚甲環唑·丙環唑乳油20 ml/667 m2、30%已唑醇懸浮劑10 g/667 m2、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劑10 g/667 m2、325 g/L苯醚甲環唑·嘧菌酯懸浮劑40ml/667m2、10%井岡霉素A可溶性粉劑240g/667m2,在水稻孕穗初期進行第1次施藥,在第1次施藥后7 d再施藥1次,末次藥后15 d進行田間調查,對水稻紋枯病的防治效果分別為70.58%、80.16%、72.79%、67.75%、89.02%、69.26%。325 g/L苯醚甲環唑·嘧菌酯懸浮劑40 ml/667 m2防治效果最高,為89.02%,300 g/L苯醚甲環唑·丙環唑乳油20 ml/667 m2防治效果第2,為80.16%,與10%井岡霉素A可溶性粉劑240 g/667 m2之間防效均存在極顯著差異,且對水稻生長安全,今后可以作為防治水稻紋枯病的替代農藥品種,輪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