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曉杰 于占晶 梁魁景
(衡水學院生命科學學院 河北 衡水 071000)
梨黑斑病在我國普遍發生,其中以雪花梨和酥梨發病最為嚴重。該病主要是由真菌性鏈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e(Fr.)Keissl)感染所引起[1]。梨樹的開花期和幼果期都是梨黑斑病的潛在感染期,尤其是在貯藏期間最易感病,不易控制和預防[2]。這對我國梨產業和出口商造成了嚴重的威脅[3]。
目前,我國生產上防治梨黑斑病主要是使用化學防治方法和物理防治方法。化學防治易造成生態失衡,提高某些病蟲害對藥劑的抵抗力,降低防治效果,危害人畜健康,給生態環境造成嚴重污染[4,5]。物理防治環境安全性高,但是效率低,不易徹底清除病菌,防治效果十分有限,因此迫切需要找到一種防治梨黑斑病的新技術。
生物防治[6]是近年來備受推崇的一種預防病蟲害的新型防治方法,其特點是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安全高效,經濟實惠,同時不會使病蟲害產生抗藥性,促進了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植物內生菌是一種能在植物體內生存的微生物,可以與植物互利互生[7]。目前,我國已經有關于植物內生菌對梨黑斑病菌的抑制作用的研究,如吳慧昊[7]等在花椒提取物對蘋果梨采后黑斑病的抑制的研究中發現,花椒提取物對梨黑斑病菌有直接的抑制作用。高小寬[8]等在三七提取物對儲藏期梨黑斑病的防治研究中發現,三七提取物可以明顯抑制梨黑斑病在果園的擴大,降低了梨黑斑病菌對果實的侵染。龍飛[9]、梁魁景[10]等研究了姜提取物對儲藏期梨黑斑病病菌孢子和菌絲的抑制作用,發現姜提取物對梨黑斑病菌也有較好的防治效果。我國地大物博,生物資源豐富,最適合研究植物源農藥[11],開發植物源農藥市場前景十分可觀,現已成當下研究的熱點[12]。
1.1 試驗材料。細菌(P2、ZJ01、J4、J5、J6、T4和T7)、真菌(梨黑斑病菌)均由衡水學院園林植物學實驗室提供。
1.2 試驗方法
1.2.1 梨黑斑病菌的活化。于滅菌超凈工作臺上,挑取4℃低溫下試管內保存的梨黑斑病菌接種至事先制備的PDA平板上,置于28℃恒溫生化培養箱中培養4~5 d,觀察病原菌的生長情況并備用。
1.2.2 細菌的活化培養。采用平板劃線法。將-28℃冰箱甘油中保存的7種細菌(J4、J5、J6、T4、T7、P2、ZJ01)采用“之”字劃線法接種在NA平板上,倒置于28℃的恒溫培養箱中培養2 d備用。
1.2.3 梨黑斑病菌菌絲生長抑制試驗。采用對峙培養法。于超凈工作臺上,用0.6 cm打孔器打取梨黑斑病菌邊緣制作菌餅,將其倒置接種至PDA平板中央;在距菌餅中心3 cm處,左右分別畫線接種測試拮抗菌株,每處理設3個重復,同時設置空白對照。28℃恒溫下培養4~5 d,觀察菌落生長情況。用十字交叉法測量病菌菌落生長直徑。
1.2.4 梨黑斑病菌孢子萌發抑制試驗。孢子懸浮液的制備:梨黑斑病菌置于28℃恒溫箱內培養10 d左右,使其產生大量孢子。超凈工作臺上,利用接種環刮取平板表面孢子到無菌水三角瓶中,用4層濾紙過濾,密封,充分震蕩三角瓶使孢子懸液混勻。在顯微鏡下觀察孢子個數,使其稀釋成每視野50個左右的孢子的懸浮液,備用。采用抑菌圈法測定孢子萌發抑制情況。取100μl病菌孢子懸浮液置于PDA平板上,用玻璃刮環將其涂抹均勻,超凈工作上晾干備用,用10mm打孔器在細菌培養平板上打孔,再用接種鏟將其倒扣接種到PDA平板中央。放置于28℃恒溫生化培養箱中培養,后用十字交叉法測定細菌對孢子萌發的抑制情況。孢子萌發抑制率(%)=[(對照菌落直徑-處理菌落直徑)/對照菌落直徑]×100%。
1.3 數據處理與分析。應用Excel軟件來進行試驗數據的統計,采用SPSS 16.0軟件對統計數據進行分析,分析不同細菌菌株對梨黑斑病菌抑制效果的差異性,顯著性水平為5%(P<0.05)。
2.1 7種細菌對梨黑斑病菌菌絲生長速率的影響。如圖1所示,48 h后連續5 d測量病原菌菌落直徑,結果發現,7種細菌對梨黑斑病菌菌絲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根據圖1判斷,從第3 d開始,7種細菌對梨黑斑病菌菌絲生長均有抑制作用,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抑制作用越來越明顯。對7種菌株進行分析可知,P2抑制效果最好,其次為T7、T4,J4、J6和ZJ01抑制效果較差。對同一菌株分析不同時刻的數據可知,即使在抑菌效果較好的細菌平板上,病原菌菌落直徑仍表現出增長的發展趨勢,拮抗細菌并未完全抑制病菌的生長,所以推斷,拮抗細菌的使用時間以提早為好。

圖1 7種細菌對梨黑斑病菌菌絲生長速率的影響
2.2 7種細菌對梨黑斑病菌孢子萌發的抑制作用。試驗中抑菌圈直徑越小,抑菌率越高,說明細菌對其的抑制效果越好,各細菌的抑菌效果見表1。由表1中7種細菌在同一濃度下對梨黑斑病菌絲生長的抑制研究可知,T7菌株對梨黑斑病病菌孢子萌發的抑制效果明顯,梨黑斑病菌菌落的平均直徑為39 mm,抑菌率為48.92%;其次是P2與J5,抑制率分別為46.23%和45.03%,二者無顯著差異;ZJ01、T4和J6抑菌效果無明顯差異,抑菌效果中等,抑菌率分別為44.86%、44.83%和44.06%三者差異不顯著;抑制效果最差的是J4,平均抑制率僅為38.26%。

表1 7種細菌對梨黑斑病菌的抑制作用
本次試驗采用J4、J5、J6、T4、T7、P2、ZJ01等7種細菌進行梨黑斑病拮抗菌篩選研究,試驗結果顯示,T7對梨黑斑病菌落生長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高達48.92%,且與其他細菌的拮抗效果有顯著性差異。本次試驗僅僅選用了7種細菌作為研究材料,但我國資源豐富,希望此次試驗數據可以為以后梨黑斑病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論基礎。本次試驗研究的細菌對梨黑斑病菌都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其中T7是從蘋果樹根際土壤中分離到的細菌,大多數根際微生物產生的多種抗菌類和酶類,抗菌效果均較好,對植物和人沒有危害。此次試驗為進一步研究生物制劑防治梨黑斑病菌奠定了一定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