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榮波,俞莉麗
(1.浙江廣播電視集團廣播電視融媒體技術中心,浙江 杭州 310005; 2.浙江廣播電視集團浙江廣播電視傳輸發射中心,浙江 杭州 310005)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于2021年10月發布的《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十四五”發展規劃》明確,“十四五”時期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改革發展的目標之一是智慧廣電“人人通”基本實現,即要基本建立面向移動人群的泛在、互動、智能、協同覆蓋體系,實現網絡、平臺、終端有效貫通,豐富高清化、移動化、融合化、智能化的新業態新應用,使人民群眾方便快捷地享受跨屏、跨網、跨終端的收視和信息服務。由此可以看出,智能化,是我國廣電行業發展的重要方向。在智慧廣電發展中,人工智能技術既是基礎技術,也是關鍵技術,將人工智能技術充分應用到廣電網絡建設中,實現廣電的智慧化,是廣電行業在“十四五”期間重點探索推進的內容。
人工智能技術是具有人工智能屬性的技術類型。所謂人工智能,是以研究和開發用于模擬和拓展人類智能的理論方法和技術手段為主要內容的新興科學技術門類。結合目前的應用情況來看,人工智能可以分為強人工智能和弱人工智能。其中,弱人工智能對應的是不具備自我思考、自我推理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人工智能技術及其產品,強人工智能對應的是具備自主感知能力、自主思維能力和自主行動能力的人工智能技術及其產品[1]。
作為一種新興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具有三方面的特點。
第一,自動化。人工智能技術發揮作用的基礎是模型,即人工智能技術可以根據各類傳感器傳遞的信息,自動構建相應的計算模型,對相關信息進行計算、處理,最終形成有利于問題描述和解決的模型方案,減少人力在問題調查、分析、解決方面的精力和時間投入,從而降低技術使用的人為方面不確定性因素的干擾。
第二,便捷化。人工智能技術具有強大的數據獲取和分析、計算能力,能夠根據需要對相關數據信息進行輸入,并且只需要進行簡單的操作設置,就可以快速地對數據進行計算和推理,最后得到完整和準確的信息,降低了人力和物力方面的投入。
第三,開放化。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的基礎是設備和網絡,并且這些設備和網絡并沒有明顯的行業領域界限,這使得任何行業都可以開展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研究。換而言之,人工智能技術對各行業領域均具有明顯的開放化特點。
近年來,隨著應用條件的不斷完善,人工智能技術逐漸成為廣電網絡建設重點開發和使用的技術內容。總體來看,人工智能技術在廣電網絡建設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廣電網絡是一種開放性的網絡。隨著近年來“三網融合”的深入推進,廣電網絡建設和運行的環境更加復雜,這在較大程度上增加了網絡的安全性威脅。基于保障廣電網絡安全的需要,部分廣電媒體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到了網絡安全保障方面,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強大的執行能力、處理能力和協作能力,對網絡中的垃圾信息進行剔除、對來源不明的信息進行屏蔽,并保證信息傳輸路徑的安全,同時,部分媒體還將人工智能技術融入到防火墻、入侵監測系統等原有的網絡安全防護技術中,形成了智能防火墻、智能化入侵監測系統等具有更強安全隱患監測提醒和應對處理能力的防護技術手段,切實保障了廣電網絡運行的安全性[2]。
人工智能技術在提高廣電網絡運行能力方面的應用主要體現在Agent代理技術的運用方面。該技術可以有效提高廣電網絡信息服務的質量和水平,真正實現理想的廣電網絡運行效果[3]。例如,相關實踐表明,Agent代理技術可以在廣電網絡進行通信過程中發揮良好的推動作用,為信息的傳播提供匹配的網絡帶寬資源。同時,該技術可以根據廣電網絡中信息的狀況開展相應的處理和推動工作,對網絡中的信息進行準確的推理和判斷,并在受到任務驅動后,更有效地配置相應的網絡通信保障資源,使網絡通信功能得到穩定的實現。在Agent代理技術的支持下,廣電網絡可以實現自動檢索和搜索的功能,進而使網絡更好地滿足每個用戶的實際需求,為用戶提供更加智能化的服務網絡[4]。
人工智能技術在廣電網絡維護管理方面的應用主要體現為廣電網絡光纖分配網(Optical Distribution Network,ODN)的智能化維護管理[5]。與傳統ODN管理不同,智能化ODN網絡維護管理是將智能光纖分配架(Optical Distribution Frame,ODF)、智能光交箱、智能光分路器等智能ODN設備應用到ODN管理中,使網絡維護工作人員能夠準確地查詢到各端口和光纖路由的走向,及時接收來自端口的告警信息,并進行快速的故障排除,真正實現廣電網絡的可視化和精細化管理。這種智能ODN的工作原理如圖1所示。

圖1 智能ODN工作原理
目前,人工智能技術在廣電網絡建設中的應用尚處于探索階段,廣電媒體更多地是以節目和服務內容開展的需要為參考,進行相應的人工智能技術和產品開發[6]。盡管目前人工智能技術在網絡建設、管理等方面的應用已經凸顯了優越性,但技術的智能化優勢并沒有完全發揮出來。因此,進一步推進人工智能技術在廣電網絡建設中的應用,將是接下來廣電網絡建設的重要側重方向。當然,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也要講究相應的規則,以保證技術應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具體來說,廣電網絡建設中應用人工智能技術,需要重點注意以下兩方面的問題。
目前,人工智能技術在廣電網絡中應用較為普遍的就是智能化搜索功能,即能夠根據用戶通過語音、文字輸入的關鍵詞進行智能化的詞條或者節目內容檢索[7]。然而,在實際的廣電網絡使用體驗過程中發現,多數智能化檢索功能只能夠在有限的數據庫中進行檢索,最終呈現出的節目內容相對比較少,用戶缺乏選擇性。這表明人工智能技術雖然實現了廣電網絡內容的智能化檢索,但可供人工智能技術檢索的內容卻相對比較有限。因此,在廣電網絡建設中,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應當做到技術與內容的協同并進,即在實現智能化搜索的同時,也應該擴展智能化搜索的范圍,使用戶能有更多的可選擇空間。例如,廣電媒體應當在擴大內容播放資源的同時,實現不同平臺之間的資源共享,實現全網的智能化、一體化檢索。
目前,無論是廣電媒體還是媒體用戶,在人工智能技術及產品應用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孤立性,即并沒有形成集節目內容制作、傳播、播放、反饋于一體的智能化廣電網絡體系,這使得媒體與用戶、節目流程等方面存在較大的不銜接性問題,影響了廣電網絡整體的智能化水平[8]。對于廣電媒體來說,智能化廣電網絡是實現全網絡、全主體的智能化。因此,在接下來的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中,網絡建設主體要從頂層設計入手,對廣電網絡建設及運營管理的全流程進行智能化的升級改造,持續完善人工智能技術應用體系,真正實現網絡整體的 智能化。
人工智能技術是實現“十四五”時期廣電網絡智能化建設目標的重要技術突破口和關鍵支撐。人工智能技術具有的自動化、便捷化和開放化特點,使得其在廣電網絡建設中的安全保障、網絡運行、網絡維護等方面得到了廣泛而深入的應用。結合廣電網絡建設的實際情況,在人工智能技術的持續應用方面,相關主體應當重點注意技術與內容的協同并進以及人工智能技術應用體系的完善,使人工智能技術的智能化優勢在廣電網絡建設中得到充分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