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成德,帥詞俊,馮 佩,王 麗
(1.中南大學機電工程學院 湖南 長沙 410083;2.中南大學資源加工與生物工程學院 湖南 長沙 410083)
為積極適應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需要,2021年中央人才工作會議強調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全方位培養人才,加快建設世界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作為國家教育的頂端,研究生教育要注重科研創新能力的鍛煉,為國家和社會培養高標準創新型人才。本文針對現行研究生教育在創新能力培養方面存在的問題,以機械專業為例,以科研項目為切入點,探討了雙一流背景下如何依托科研項目培養研究生的實踐創新能力。
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是國家尖端科學研究和技術發展的主要力量。當前,我國高校正大力推進“雙一流”建設,努力發揮其在創新人才培養、科技成果產出等方面的先鋒作用。我國是世界制造業大國,機械類專業在支撐國民經濟發展上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注重對機械類研究生的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與提高,對于實現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具有重要意義。然而隨著研究生招生規模不斷擴大,研究生培養質量尤其是創新能力培養仍有待加強,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研究生個人往往缺乏豐厚的知識理論體系,對前沿科技動態及成果掌握得較少、不及時、不透徹,缺乏挑戰困難、突破自我的勇氣和魄力,在面對未知的科學技術問題時思想被束縛,缺乏變通與創新能力[1]。此外,部分研究生自身學習動機不端正,只為畢業和學歷,忽視創新意識和能力的提升,以致在學習過程中缺乏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能力的培養和鍛煉。
研究生培養主要依靠導師的傳授和指導,而實踐能力鍛煉也主要依賴于科研項目和平臺的支持[2]。目前,有些高校缺乏良好的師資力量,導師科研水平參差不齊,自身的學科背景單一、創新能力和科研經費薄弱,缺少國家級與省部級重大科研項目研究經歷,所指導研究生難以接觸國際前沿領域研究。近年眾多高校都在大力引進學術能力很強的年輕導師,在基礎研究方面取得了較突出的創新成果。但這些年輕導師大都缺乏工程化實踐經驗,而這對于機械等工科類專業至關重要,導致機械類研究生難以獲得高水平的科研指導。
21世紀以來,學科交叉已成為高水平科學研究與頂尖人才的重要特征,這需要不同學科背景、不同思維模式凝聚形成跨學科研究,從而有效整合資源和激發創新能力?!爸袊圃?025”提出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實現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歷史跨越。在此背景下很多科學技術問題的解決需要融合機械、材料、信息等多學科的知識理論和技術方法,但國內高校的研究生大都在導師課題組內部開展科學研究,缺少其他學科知識和跨學科研究問題的經驗,而且很多高校的研究生學術交流機制不夠完善,研究生在有限的學術交流活動中主動性不足,難以發展出自身全面的科研能力。
科研項目是科學研究的主要載體,尤其是國家和省部級重大科研項目,往往代表著所在領域最前沿的研究動態,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研究者的學術創新能力和學術綜合水平。因此,根據研究生個體化差異,合理引導研究生參與導師的科研項目,或者指導研究生獨立承擔科研項目實踐,是培養和提高研究生學術創新意識和能力的有效方法。
研究生科研創新能力培養的主體在于其自身,因此首要任務是樹立并強化研究生的科研創新意識和主動性。當今社會需要的是具備創新意識和能力的高素質畢業生[3],尤其是對研究生而言,相對高的崗位待遇也對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更加要求研究生錘煉自身的科研創新能力,而科研項目恰恰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導師要教導學生認識到研究生階段的學習機會來之不易,在科研項目開展過程中要激勵研究生珍惜機會、潛心學習,從而促進研究生教育健康發展[4]。對于研究生個人來說,首先要從心態上進行自我調整,樹立科研創新能力培養的意識和主動性,借助科研項目努力克服自身的局限性,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提升個人的科研創新能力上。
研究生在樹立正確的科研創新意識和主動性后,要想順利完成科研項目目標,首先要對科研項目涉及領域的國內外發展歷程、研究現狀、前沿趨勢和存在問題等進行全面的梳理、認識和理解,這是研究生以后獨立從事新領域科學研究的必經之路和必備能力。這些信息主要來源于學術文獻和書籍資料,而文獻資料浩瀚如海,這就需要研究生培養查閱并管理文獻的能力,從而幫助研究生在有限時間內準確把握學術前沿動態,培養掌握學術動態和學術評價的能力。積極閱讀文獻的過程,也有助于提高科研興趣;同時,多讀經典學術著作,也能豐富自己的基礎理論知識,注重跨學科知識的學習,拓展自己的學術視野。
查閱文獻更多的是理論方面的學習和積累,而參與科研項目實踐活動,要能夠理論聯系實際,這更注重科研實踐能力。機械類研究生首先要學習并掌握科研項目中需要的儀器操作、設計分析、軟件控制、性能檢測等基本技能,做到“手中有劍”,即雖不知為何這樣研究,但在導師指導下能夠開展具體的實驗研究;之后,就要利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來開展研究和解決問題,先要知道科研項目中到底存在什么待解決的關鍵科學和技術問題、需要做什么、這樣做為什么能解決、如何來做等等,這就涉及實驗方案的設計、組織、實施和評價。這是研究生培養的最重要階段,讓他們做到“手中有劍、心中也有劍”,即研究生不僅能夠進行具體的實驗研究,而且能夠在查閱文獻、總結歸納、發現問題之后,基于前人的研究現狀和研究方法提出自己的創新點和研究方案,并根據實驗結果深入分析、統籌調整,通過“準備階段—醞釀階段—豁朗階段—驗證階段”往復多次的研究探索,最終解決科學技術問題、完成科研項目預期目標。在這個往復過程中,研究生會觀察到新的現象、發現新的問題、產生新的思路、設計新的方案、揭示新的機理或查明新的規律,不斷錘煉和培自身的創新意識、科研思維和專業技能,從而更好地滿足研究生培養和創新型社會要求。此外,在科研項目實踐中,導師可以適當引導研究生參與科研資料梳理、資源調度和進度安排等環節,從而逐漸培養研究生的溝通協調能力。
在科研項目實踐過程中,研究生會碰到很多新知識、新技能和難以理解的學術問題,此時應鼓勵研究生大膽向導師以及團隊其他同學請教和討論??赏ㄟ^以下幾個有效途徑進行:①根據研究方向,在高低年級研究生之間設置一對一或一對二幫扶小組,小組內部研究生之間通過“薪火相傳”的形式,隨時交流探討解決日常科研中碰到的簡單問題、實驗技能和技巧。②導師根據情況定期與研究生召開組會(每周一次或兩周一次),推動項目研究進展,組會可以包括三部分內容:近一周或兩周的實驗內容、進展和問題,導師和項目組成員共同探討問題原因及解決方案;下一周或兩周擬開展的工作安排;匯報1—2篇近期查閱的項目領域高質量文獻,項目組成員共同學習,提升研究生對高水平科學研究的認同感和獲得感。③組建跨學科的導師團隊,科研項目實施過程中不定期組織相關領域專家講座與研討,并組織研究生參加項目相關的國內外學術會議,鼓勵研究生主動交流與探討,突破既有學科壁壘,實現學科信息資源共享,拓展學術思維,實現優勢互補,協同攻關難題,提高創新效果。通過一系列定期和不定期的學術交流和討論,使研究生實時掌握科研項目相關領域的最新研究動態,也能督促和深化研究生的創新意識、團隊意識和主動性,使他們全身心投入科研項目實踐中。
在科研項目經過系列探索并取得一定的科研進展和成果后,如何將研究成果準確、規范、恰當地表達出來,也是科研創新能力的重要體現[5]。書面表達主要包括論文、專利、專著、報告等等,而口頭表達主要包括組會匯報和講座會議的發言、報告等。學術成果的呈現不同于文學作品,不在于言辭華麗,最重要的是邏輯清晰,通俗易懂。另一個培養研究生學術表達能力的有效途徑是引導和指導研究生參與科研項目的資料搜集整理,參與項目中、研究目標、內容、方案等調查、討論甚至撰寫。在此過程中,研究生主動揣摩項目的問題來源,體會項目科學問題的凝練方式,理解項目的問題解決思路和創新之處,以此培養對于學術問題的敏感力、把握力,培養良好的問題意識和創新意識。導師和研究生之間通過科研項目的實踐,實現教學相長的雙贏效果。
綜上所述,研究生科研創新能力的培養和改革永遠在路上,尤其是當前我國制造業正處于由大向強的關鍵轉型時期,對機械類人才創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蒲许椖康男纬珊蛯嵤┻^程飽含著學術思想的啟迪、科學問題的凝練、研究方法的制定、實驗方案的設計組織開展、學術成果的呈現等一系列科研智慧的結晶,這對于研究生科研創新能力培養至關重要。依托科研項目的機械類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依舊需要持續的深入探索與實踐積累,從而形成提升研究生科研創新能力的長效機制,打造一批具有創新精神和能力的高素質研究生隊伍,為推動我國創新型國家建設、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