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麗,呂道遠
(武漢生物工程學院藝術學院 湖北 武漢 430415)
藝術設計作為高校相對前沿的學科,與創意思維、美學思想、當代科學與技術、材料、環境等緊密聯系,與社會人們生產生活高度相關,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及鮮明的時代氣息。但幾十年來,藝術設計一直沿用著傳統的教育體制,強調形式審美為主。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市場對于創新型、應用型藝術設計人才的要求明顯提高,但是傳統的教學模式越來越無法滿足這一需求。在互聯網時代開展藝術設計專業教育,必須直接對接市場需求,將藝術設計的形態、技術以及創意思維作為基本依托,以設計思維和科技思維作為核心,對藝術設計教學體系進行重新構建,使其對行業的發展起到更大的促進作用。同時,通過創新藝術設計教學系統,可以使學生順應時代變化,符合工作崗位要求,并且通過對傳統的教學路線進行調整,有助于學生素質和技能的提升。此外,在網絡信息化時代,藝術設計的教學體系、課程設置以及教學環境等都應該合理利用網絡資源,對新的教學平臺進行升級,培養適應時代發展的創新型設計人才。
互聯網的不斷發展和現代信息技術水平的進一步提高,改善了高校的“硬件條件”,推動了電子化教學的實現。對于高校而言,在改善教學條件的基礎上,還應當及時調整教學計劃,不斷改進教學方案;教師要合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互聯網資源,對教學模式不斷創新。從當前的現狀來看,藝術設計專業教學還存在著以下問題:
高校應該主動適應互聯網時代變化帶來的挑戰和機遇,轉變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目標,使人才素養和能力的培養更具針對性。在教學過程中融入信息技術,從而使教學水平和效果得以提升。通過教學模式轉型,重新構建教學體系和教學內容,并利用互聯網資源進行拓展,培養全面、優質的設計人才,從而滿足社會發展需求。同時,對于藝術設計學生來說,應提高數據分析能力,使自身的調研分析具有較高的準確性。對于教師而言,應該實時關注社會發展情況和熱點事件,對設計熱點具有相當的敏銳度,在充分了解和掌握藝術設計的創新教育模式后,積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幫助學生拓展創新思維模式;通過組織學生積極參加實踐活動,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設計應用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應當采用多種教學模式,引導學生獨立思考,關注社會與時代,形成自身的思維框架,逐步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進而對信息化藝術設計的理解程度得以加深。此外,對于教師而言,在實施教學轉型時,還應該與專業特色和時代發展需求相結合,改革教學模式和目標,從而滿足藝術設計教學系統式創新要求。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藝術設計的應用和理念呈現出綠色化、人本化以及大眾化的特點,再加上各種設計操作軟件的不斷更新,且版本不同的軟件對學生的操作技能要求也存在著一定的區別。在此背景下藝術設計教學創新的目標有以下兩點:一是創新技術教學。數字化的進一步普及,對藝術設計教學的改革起到了較大的促進作用,也提供了許多便捷的平臺,有助于信息傳播。為了避免或減少藝術設計中傳統煩瑣步驟帶來的易出錯、難記住等問題,可以靈活選擇合適的制圖軟件,對煩瑣的工序進行簡化,從而有效實現了藝術教學的精準化。二是提高創新動力。在互聯網時代,藝術設計相關網站中的設計模型較多,可以使陳舊的檔案歸類模式發生改變,為設計者提供一個開放的創作平臺。同時,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充分利用互聯網數據資源,能夠不斷豐富創新動力;在理論教學的基礎上,還應該密切結合實踐操作,從而全面提高設計能力和藝術修養。
藝術設計教學系統式創新應該順應時代的發展,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使教師和學生將互聯網的信息作為基本依據,對市場和社會的動向進行了解,改變教學模式和內容,從而滿足市場發展需求。所以,對于教師來說,在教學的過程中,一方面要不斷學習相關知識,另一方面還應該創造“互聯網+”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可以更快適應和接受新技術、新動態,從而對設計藝術學科的多元化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高校應該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進一步改善多媒體網絡環境,將現代信息技術和互聯網作為依托,對專業的網絡教學平臺進行升級,構建符合時代發展和行業需求的藝術設計專業網絡教學平臺。由于互聯網所特有的遠程性、開放性的特點,涌現出越來越多的新型教學形式,比如遠程同步學習、網絡在線直播等,這些形式被廣泛運用在現代教育中,尤其是翻轉課堂、慕課以及微課等也早已被人們所接受。互聯網技術能有效改變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對線上線下一體化混合式教學模式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對于教師來說,在線開展課堂教學時,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在線下課堂教學時,教師要將學生自主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作為基本依據,開展師生之間的討論,在有效的交流和互動中,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培養其創造性思維。此外,對于藝術設計專業課程中的重難點等抽象知識,教師可將其制作成“短而精致的教學視頻”,更加直觀、形象以及生動地將知識點展現出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教學效率。
互聯網時代的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學中,應該靈活地創新教學手段和方法,使教學質量和效果得到提高。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藝術設計專業教學呈現出電子化的特點,教師要以教學目標和內容為基本依據,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運用多元化教學方式,進一步加強師生間的交流和溝通,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積極參與課程教學的整個過程。在藝術設計專業電子化教學中,通過運用討論式、情境式、探究式以及互動式的教學方式,能夠使部分教師“念”PPT課件的形式發生改變,提高學生的主動性。
在通常情況下,考核評價是對教師教學成效和學生學習情況進行檢驗和考察的一個有效途徑。構建合理、科學的教學評價機制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也是改革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的一個關鍵環節。隨著互聯網時代的不斷發展,實體課堂教學和網絡課堂教學對實施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起到了促進作用。教師通過對網絡平臺的合理充分利用,使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活動呈現出信息化、現代化的特點,所以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應該使落后、單一的考核評價方式發生轉變,對其進行創新。同時,運用數據技術分析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學習情況,生成課程評價結果,再與學生的作業完成效果和期末成績等相結合,綜合評價學生的藝術設計水平,全面考察學習情況,為開展下一階段的教學活動提供有效依據,從而保障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大部分藝術設計專業教師都能運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和計算機實施信息化教學,但信息化教學不能僅停留在制作電子課件、查閱搜索資料等層面,而應該深入了解互聯網技術,對信息化教學的實質和內涵進行深刻的認識和把握,并且在教學實踐中,推動現代化、信息化的實現。
同時,新時代的藝術設計專業教師更應該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樹立“教育+互聯網”的理念,在課堂教學中,充分運用核心為互聯網的新型教學模式,如慕課、翻轉微課以及微課等,使互聯網與藝術設計專業教學完美融合,對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的創新和改革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從而使教學水平和質量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