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東莞市寮步鎮中心小學 劉巧玲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數學教師要如何加強學法指導,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筆者認為,可以從閱讀、發言、操作和質疑四方面進行指導。
中小學生以掌握書本知識為先,認真讀書是中小學生掌握書本知識的最基本方式。通過合理地引導學生認真研讀數學教科書,不但可以使中小學生順利地完成對數學經驗的掌握,還可以充分調動中小學生讀書的主體積極作用。
1.做好標注,強化閱讀。標:用各種符號來說明對知識點所要了解的程度,標明最主要的內容、比較關鍵的內容、非常關鍵的內容、關鍵性字詞、關鍵性段落等。注:用較簡短的文字,對書中比較不易掌握的地方加以備注說明。比如,讓學生劃一劃、圈一圈、標一標書中用方框圈出來的概念、法則和定律。又如,新授課之前讓學生先閱讀課本有關的內容,試找出相關的知識點,做到在關鍵地方反復默讀,并加上標注。
2.提供提綱,導學閱讀。在學生知道如何有效閱讀教材后,教師可提供預習提綱,讓學生帶著預習提綱邊讀邊想,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閱讀和理解能力。在設計預習提綱時,要注意所設計的問題切口要小。
3.利用插圖,對應閱讀。課本中有不少重要的插圖、圖解,能將學生不易掌握的語言或敘述知識形象化、條理化,幫助他們更好地掌握,不過一些插圖或圖解卻常常被他們忽視。所以,教師在課堂上應指導學生注意數形結合,將課本上的插圖、圖解和語言結合起來,并加以對應閱讀,幫助他們有效地掌握語言知識和鞏固記憶能力。
多說能推動人類表示、運算、分析和思考等能力的全面發展。在數學課程中,學習者如果運用標準的話語講明白概念及解題步驟,可以證實他們較好地掌握了相關的知識點。所以在課堂中,要多創造一些讓學習者發言的機會。
指導學生表述的形式有:(1)同桌交流。在進行課堂練習時,可以由較快完成的同學首先和同伴溝通解題思路,為他們創造了一個互說的好時機。(2)小組溝通。在學習過程中,如出現了某些困難度較大的問題時,也可以先四人小組討論,然后再邀請一位代表進行全班匯報交流。(3)個人總結。每節課的最后幾分鐘應對整節課有目的地進行小結,讓學生養成課后必總結的良好習慣。
數學知識的主要表述方式包括:上基本概念課,可以讓學生嘗試概括意義;上計算課,可讓學生講出計算的算理;上解題問題課,可先讓學生說出從題中了解到的信息,然后再讓學生說出解題的方法;上幾何圖形公式的推導課,可讓學生說出操作和推導的過程。
數學最本質的東西是抽象的,比較難理解。動手作業能夠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具體化,學習者在動手作業的過程中可以有效地內化學中的相關知識點,更好地掌據解題的方法。因此,教學中不僅應當設計適當的實踐操作活動,而且應該注重引導學生在操作過程中理解知識、掌握知識和發現規律。讓學生在動中求知,在動中發展。
好奇心、愛問、善思考是學生的本性,教師應教給學生提出疑問的方法,使他們學會將認知活動中有意義的疑難問題指出來。例如,在概括出概念后,可以引導他們思考“為何如此表達?可否增添或刪改某些字詞?”從詞語內容的發掘,外延的擴充上提出質疑。這樣長期堅持幫助學生養成在學習新知的基礎上,大膽質疑和積極探索的良好學習習慣,學生的創新能力將會得到進一步提高。
實踐證明,教師如果能在課堂上堅持對學生進行學法引導,使他們學會思考,他們的知識水平就能隨之提高,進而實現有效、快樂學習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