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想從自己的兩輪創業經歷,特別是現在正在做的愛奇藝的經歷,與你分享我總結出來的四點心得。
王小川說,搜狗比百度晚了五年做搜索,而愛奇藝也比同行晚了五年起步,為什么能做到現在的規模和狀態?一個重要原因是專注。
2005年,國內大批網站開始做視頻,到2009年我籌備愛奇藝時,視頻網站超過50家,而如今受人關注的視頻網站寥寥無幾。這是一個市場化程度很高的行業的必經之路,先做加法,大家一哄而上,最后靠市場競爭淘汰,選出非常優秀的幾家。
2009年底籌建愛奇藝時,我們分析過這個市場。既然我們比別人晚了五年入場,如果不把資源精力放在一個點上,想超越別的玩家幾乎不可能。道理誰都明白,但究竟應該在哪個“點”專注呢?
中國的視頻網站從2004年開始發展,2005年時有很多視頻網站開始出現,大家都學習YouTube,建立所謂UGC商業模式,即用戶制造內容上傳。但市場在快速變化,最初大家以為UGC制作的內容成本很低,不用花大價錢買電影、電視劇等內容。但后來發現,這個世界很公平,便宜貨不可能得到高回報。
2009年上半年,行業中的少部分人已經意識到,長期來講,UGC對于視頻網站而言只是補充,就像金字塔一樣,它的耀眼之處是在塔尖不是底座,而UGC只是底座不是塔尖。
雖然已有少部分人明白了這個道理,但很多創業者一時很難扭轉自己的商業模式,特別是一部分網站盜版成風,已成為既得利益者,他們無法舍棄盜版帶來的利益,更無法開辟新的商業模式。這對于我們而言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
做愛奇藝之初,我們的商業模式特別簡單,就是買專業內容。我們規劃的專業內容包含四大類:電影、電視劇、電視節目、紀錄片。后來發現有偏差,紀錄片只是我們這群人喜歡,并不是大眾喜歡的,大眾喜歡的還有一項沒納入,那就是動漫。后來四大類做了調整:電視劇、電視節目、動漫、電影,我們專注于最吸引眼球的內容。
愛奇藝創立之初我們就放棄了UGC和盜版內容,因為支付方式復雜,向用戶收費的商業模式放棄后,我們只能做跟電視臺一樣的商業模式。有人開始叫板,認為互聯網是有互動性的,我們為什么要買內容播出,貼廣告?實際上我們也知道,長期來看這不是最佳商業模式,只是那個時刻我們要切入這個行業,早期的專注特別重要。
現在說起來很好理解,但在2009年底,是需要勇氣做這種判斷的。當時的貼片網絡廣告沒有現在這么大的市場份額,2009年全行業廣告收入也就幾億元人民幣,融資規模至少一二十億美元,收入的杯水車薪無法與投入相提并論。

但即使是幾億元人民幣的市場份額,絕大部分也都集中在UGC以及給用戶做的互動式的營銷活動上。我們認為這是不對的,應該向電視學習,客戶看重的是我們貼片廣告的價值,雖然貼片廣告的市場份額特別低,但我們堅信和專注于這一點。
愛奇藝上線一年之內,視頻下面是不能評論的,因為我們的人民幣不夠,沒精力做這件事。我們理解的用戶體驗有三大要點——流暢、清晰、界面友好,所以我們把所有人力和資金投入到這個方向,去買更多的帶寬、服務器,集中做這三點。
我的理解是,視頻評論已經存在了四五年時間,晚做五六個月甚至十二個月不會對愛奇藝的成敗造成影響,但如果用戶體驗的三大要點做不好,市場份額就會丟失,一旦丟掉,15個月時間也追不回來。
視頻行業是一個高度競爭的行業,但我們的策略一直是韜光養晦,不管干什么都要想清楚做這件事對自己是否有利,損人又不利己的事兒不干,為了面子和名聲對業務沒好處的事兒不干。創業之初,我們的策略是不搶獨家。因為搶獨家意味著需要維權,而我們一直以來能躲則躲。
世界在不斷變化,到了一定程度策略也需要改變,要根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但不管怎樣,韜光養晦始終是我們的重中之重。提升實力,然后開始等待,不是等待反擊的機會,而是等待競爭對手犯錯誤。
如果是一個規模很大的行業,后來者想超越行業領導者的機會不是自己創造,而是競爭對手創造的。所以,當競爭對手出現明顯失誤時,你能不能抓住機會,這就是你的本事。
2008年爆發了金融危機,整個視頻行業都吃緊,融不到錢,各個企業都要投資收縮,這時收縮哪方面的投資顯得尤為關鍵。我認為,當時土豆網至少有一點沒有收縮,就是在帶寬上,所以土豆網沖到了全行業第一。
前些年,愛奇藝得到了一個巨大的機會,因為對手收縮不愿意花錢買內容,所以我們買了很多好內容,而且是獨家播放。還有一個機會我們沒有抓住。當年酷6的市場份額迅速削減的時候,本來我們是有機會的,但自己沒準備好,基礎沒有打牢,酷6丟掉的市場份額愛奇藝只拿到了很少,更多的市場份額被優酷拿走了。
這就是因為自己沒準備好,競爭對手給你機會沒抓住。所以,韜光養晦非常重要,沒實力的時候不要去爭斗,要做好基本功。
創業者都會遇到人才選擇和人才培養的問題,特別是第一次創業的時候,選什么樣的人最好?并不是這個行業和全社會最聰明的人,智商差不多就可以了,最關鍵的是要對你忠誠或者說要相信你。
你的目標不可能局限于小康,你會不斷進步,當企業提升到另一個檔次,你可能會面臨一個問題:如何對待公司的老員工?他們一定會遭遇發展瓶頸,至少大部分人的發展是有瓶頸的。
因此,團隊建立之初就應該培養員工良好的心態,如果一個人跟不上公司的發展,只有兩種選擇:一種是離開,另一種是把職能縮減到他能勝任的位置。創業初期一個人頂好幾個人用,隨著企業規模越來越大,員工需要負責的業務范圍只會越來越窄,做減法是一定的。所以要提前跟員工溝通好,保持良好心態,讓更優秀的人進入企業,構建開放的企業文化。
雖然我們總講順勢而為,但有時候一定要有相當程度的超前意識。
2010年我們決定做移動端,雖然當時市面上還有別的操作系統,但最后我們做了一個決定,只開發iOS和安卓系統,現在看來這一決定無比正確。
再比如,現在還有很多智能電視用Linux操作系統,但幾年前我們就決定非安卓的智能電視操作系統我們不做,雖然因此丟掉了幾百萬臺市場,但也不要緊。我想說的是,一定要從長遠角度看未來,要有膽量賭未來幾年的變化,但前提是你要清楚自己想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