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指出,全黨必須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和人民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
紀檢監察工作踐行以人民為中心,就是要堅持“老虎” “蒼蠅”一起打,既堅決查處領導干部違紀違法案件,又切實解決發生在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尤其是對基層貪腐以及執法不公等問題,要認真糾正和嚴肅查處,維護群眾切身利益,讓群眾更多感受到反腐倡廉的實際成果。
整治“微腐敗”是政治工作、人心工作
從“水則載舟,水則覆舟,君以此思危,則危將焉而不至矣”,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無不體現民心所向的絕對重要性。身為黨員干部,尤其是基層黨員干部,必須要有“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的思想覺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自己手中的權力是人民給的,它不是你身份的擺設,而是你真正服務于人民的多與少,接近人民的多與少。
然而個別地方,在個別基層黨員干部身上,卻仍然存在特權思想和腐敗現象。譬如,唐山市灤南縣北營村黨支部原書記閆夢平在北營村廁改工作中利用職務之便,通過虛開票據方式侵占集體資金2.31萬元。對廁改物資疏于管理,造成村集體財產損失1.99萬元。又譬如,廣州市荔灣區逢源街何家祠社區原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黃一峰自2016年2月至2019年1月,利用代管社區“三無”孤寡老人低保金賬戶的職務便利,分批多次將共計6.5萬多元低保金轉到自己的銀行賬戶,用于償還個人債務。再譬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州尼勒克縣烏拉斯臺鎮社保協管員多某從2012年開始,在8年多的時間里,利用職務之便,向群眾的養老保險金伸“黑手”,共計非法侵吞135名村民養老金17萬余元……
從這些案例不難看出,基層“微腐敗”涉案人員雖職級不高,貪腐資金不大,但貪腐行為卻與群眾的日常生活、切身利益息息相關。千里之堤毀于蟻穴,這些腐敗行為啃食的是群眾獲得感,揮霍的是基層群眾對黨的信任,長此以往,無疑將嚴重破壞黨群干群關系,乃至于動搖黨的執政根基,最終釀成大禍。
群眾利益無小事,細微之處見利害。針對基層腐敗問題的嚴重性,習近平總書記就高屋建瓴地提出,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下沉,既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又順應了民意,是民心所向、眾望所歸。
人民的擁護支持,無疑是正風肅紀反腐的最大底氣。《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指出,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紀檢監察工作是政治工作、人心工作,更要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場,厚植黨執政的政治基礎和群眾基礎。要持續糾治“四風”,對維護群眾利益不擔當不作為、冷硬橫推等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抓典型、嚴問責、強威懾;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聚焦醫療教育、環境保護、養老社保等群眾最關心的領域,以小見大抓共性問題、多發問題,不斷深化以案促改,促進重點民生領域系統治理,讓人民群眾感受到更多公平正義。
可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整治群眾身邊的腐敗和不正之風擺到更加突出位置,已然是新時代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方向和重點要求,也是對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和廣大紀檢監察干部的人民立場、初心使命和工作質量的一個重要檢驗。
完善監督機制,讓“微腐敗”無所遁形
紀檢監察機關學習貫徹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要充分發揮巡察的利劍作用,加大群眾身邊腐敗的查處力度,嚴防“微腐敗”演變為“大禍害”,要讓群眾感受到正風肅紀反腐效果,增強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在案件查辦上,要堅持有訴必理、有案必查,一查到底、決不姑息,秉公辦案、求真務實,形成鐵面執紀、越往后越嚴的態勢。
“一切不受約束的權力必然產生腐敗。”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抓緊形成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有效機制,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
正如前文提到的黃一峰,為何能持續3年私吞“三無”孤寡老人的低保金而無人察覺?又如多某,為何侵吞群眾養老保險長達8年而無人發現?歸根到底還是基層工作機制、監督機制不夠完善。
村級財務監督困難、基層信訪居高不下、“雁過拔毛”式腐敗等問題,一直是困擾基層監督的難題。在沒有實行“組賬村代管”之前,江西崇義鉛廠村時有村民反映,組里面的賬目混亂,不清楚、不透明。2020年10月,鉛廠村牽頭各村民小組進行清產核資,以摸清底數,試點推行“組賬村代管”制度,每個村民小組開設存款專用賬戶,嚴格落實單獨建賬、獨立核算。鉛廠村下街組組長張建華說:“自從實行‘組賬村代管’后,把我們組里的賬目放到村里面代管,我們組民比較放心,等于給我們組里面的資金上了一把安全鎖。”
此外,健全基層監督機制,還要健全各職能部門聯動監督機制,緊緊扭住關鍵領域、關鍵環節、關鍵線索不放,對“微腐敗”抓早抓小快查快結,形成不敢腐的震懾。
在湖南益陽,南縣縣委第七輪巡察組在南縣青樹嘴鎮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服務中心原主任王某提供的單位財務相關賬戶銀行流水發現端倪,查實王某在當地群眾辦理養老保險補建補繳事項時索取費用共計32.95萬元。2020年12月,王某被查處。(詳見2020年4月19日《益陽日報》第2版《巡察組從“銀行流水”中發現端倪》)
南縣通過整合原來分割“沉睡”在各個單位的數據信息,打通數據壁壘,連通“信息孤島”,依托大數據監督平臺,強化一鍵舉報功能,通過數據比對,對轄區內情況實現精準監督,嚴防出現“微腐敗”現象。其作為一些地方運用大數據嚴查群眾身邊“微腐敗”成功實踐的案例之一,值得學習借鑒。
既要筑牢思想防線,也要倡導家屬廉潔
“微腐敗”作為一種公權亂用行為,有一個明顯的特征,那就是大多發生在自己身邊,形式多樣,且小到人們容易忽視它的存在。“莫輕小惡,以為無殃,水滴雖微,漸盈大器,凡罪充滿,從小積成。”在日常工作中,總有個別黨員干部認為接受人家的好處不過就是一包煙、一頓飯、一點土特產,就是幫朋友時的“舉手之勞”,為家人盡一點“綿薄之力”,能有什么大問題?禍患常積于忽微,殊不知這一次又一次看似“無傷大雅”的收受和幫忙,正是其思想松動、意識滑坡的開始,也是日后身陷貪腐泥淖的導火索。
因此,注重預防“微腐敗”,還要讓黨員干部從思想上筑牢防線。除了正面引導,更重要的是通過警示教育,進一步筑牢黨員干部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增強警示教育的長效性。在福建省寧德市,紀檢監察機關通過開展領導干部警示教育大會、針對性組織黨員干部旁聽庭審、參觀警示教育基地、發送廉政短信等方式,經常性開展形式多樣的警示教育活動,以身邊事教育身邊人,讓“關鍵少數”受震懾、“絕大多數”受警醒。“看到并肩戰斗過的同事在面對外界誘惑時,沒有守住底線,犯下錯誤,給親人和家庭留下了巨大的陰影,令人痛心疾首,扼腕嘆息。”一名干部在參加旁聽法院庭審后,深有感觸地說。
推進“微腐敗”專項治理工作過程中,除了通過紀律約束和警示教育外,還要將家風建設與“微腐敗”治理相結合。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參加重慶代表團審議時強調,所有黨員、干部都要戒貪止欲、克己奉公,切實把人民賦予的權力用來造福人民。要把家風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廉潔修身,廉潔齊家,防止“枕邊風”成為貪腐的導火索,防止子女打著自己的旗號非法牟利,防止身邊人把自己“拉下水”。
近年來,湖南邵陽新邵縣結合鄉村振興,大力開展“清廉鄉村”建設,一直堅持將清廉文化元素不斷融入清廉鄉村建設之中,深入挖掘當地傳統歷史文化、名人鄉賢、家規家訓中蘊含的清廉思想,廣泛開展“傳家規、立家訓、揚家風”活動,以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助推“清廉鄉村”建設。近3年,該縣反映基層小微權力行使不規范、履職盡責不到位、損害群眾利益等基層干部違紀違法的信訪舉報案件大幅下降,同2018年相比,2020年信訪總量下降了58.2%,全縣信訪“三無”村(社區)由2018年的72個增加到2020年的290個,成功創建全國信訪“三無縣”,連續13年保持全省“平安縣市區”稱號。
3336500338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