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傳毅
家是社會的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是影響一個人成長最為重要的因素。培養良好的家風,建設良好的家庭廉潔文化對端正黨風政風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很重視家風建設
在中華傳統文化中,“家”與“國”緊密相連,世界上沒有哪個民族像中華民族一樣如此重視“家國共構”。有了良好的家風,才可以立世。中華民族正是有了無數以文化人的家庭,才形成優秀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中華民族因此具備屹立于世界之林的堅實根基;中華民族正是有了無數純樸忠厚的家庭,才形成民族的基本風范,構建起中華民族的脊梁。
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更是以廉潔樸實的家風家規樹起了共產黨人崇高的精神風范,展現了強大的人格魅力,彰顯了共產黨人的精神風范。
毛澤東“戀親不為親徇私、念舊不為舊謀利、濟親不為親撐腰”。1946年初夏的一天,在中央機關大食堂吃晚飯時,田志芳發現新來的一位同志有些面熟,尋思半天,想不起來。吃完晚飯,田志芳看到徐特立和這位新同志在一起,連忙問身邊另一位同志:“和徐老在一起的是誰啊?” “那是毛岸英同志,剛從蘇聯回來。” “毛主席的兒子怎么還和咱們一起吃大灶?” “毛主席一向對自己要求嚴格,給毛岸英約法三章,要他和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過了一段時間,毛岸英沒來大食堂吃飯了。原來是毛主席把自己的兒子派到最艱苦的山區,上“勞動大學”去了。
周恩來說“我自己沒有孩子,但要教育侄子侄女走自己相同的路”。周恩來的侄子周爾輝在北京鋼鐵學院任教期間,學院領導把他愛人從江蘇淮安調到學院子弟小學任教,但周恩來不同意。周恩來認為,那幾年遭受自然災害,中央調整國民經濟,北京市大量壓縮人口,國務院也正在下放、壓縮人員,不能搞特殊化。后來,周恩來的侄兒、侄媳一起被調回淮安工作。
羅榮桓“永遠做老實人,靠自己的本事吃飯,不要搞特殊”。1963年12月16日,羅榮桓在彌留之際囑咐愛人:“我死以后,分給我的房子不要再住了,要搬走,不要特殊。”
張聞天“苛待自己最親的人”。張虹生是張聞天的兒子,在新疆工作15年,張聞天去世后,才調回祖籍江蘇。1979年,中組部讓張虹生到北京工作。張聞天的妻子劉英直接把調動函退給中組部:“干部子弟為什么都要回北京?”
把黨性教育與家風建設結合起來
理想信念是黨員干部精神上的“鈣”,缺了“鈣”,就會得“軟骨病”。新時代領導干部不僅要面對履職盡責的考驗和挑戰,而且還要面對現實中的種種誘惑和“圍獵”,沒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做支撐,就會失去政治上的定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指出,要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因此,我們可以通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全社會提高道德修養來為黨員干部補“鈣”。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良好家風彰顯人類追求公平公正的理想訴求,蘊含國家和民族的道德信仰、倫理秩序和精神價值取向,是衡量社會公平性的標尺。
所有黨員干部都要戒貪止欲、克己奉公,切實把人民賦予的權力用來造福于人民。要把家風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廉潔修身,廉潔齊家,防止“枕邊風”成為貪腐的導火索,防止子女打著自己的旗號非法牟利,防止身邊人把自己“拉下水”。
推進家風建設需要探索積極有效的抓手
領導干部家風建設絕非個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事關黨風政風、社會風氣的大事。家風建設作為作風建設的重要內容,既要注重發揮制度的剛性約束作用,又要注重發揮文化建設的軟性約束功效,引導和推動領導干部嚴格管好家屬子女,嚴格家風家教,筑牢反腐倡廉的家庭防線。
一是干部提拔重用要注重家風建設的考量。家庭成員違法犯罪需要納入考量指標,家屬子女經商是否規范需要納入考量指標,群眾評議和反映需要納入考量指標……“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對領導干部而言,家風正,則作風淳;家風正,就能為廉潔奉公提供精神支撐;相反,家風不正、家教不嚴,家屬親屬相互感染,就會形成惡性循環。在許多反腐案例中,被查處貪官的背后大多都有著“貪內助”的身影。全國政協原副主席蘇榮懺悔,家就是“權錢交易所”,他本人就是“權錢交易所”所長,全家老小參與腐敗;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劉鐵男陷入“老子辦事,兒子收錢”的貪腐泥沼;山東省供銷社原主任矯智仁受審時,說得更加直白:“冰冷的手銬有我的一半,也有我妻子的一半。”
二是召開“家庭式”廉政談話會。要召開新提拔和進一步使用干部廉潔談話會,與會人員除新提拔和進一步使用干部外,還要包括他們的配偶和成年子女。據報道,前不久,海南省委召開廉潔談話會,135名新提拔和進一步使用的省管干部、159名干部的配偶和成年子女參加。會前,海南省委還組織與會人員參觀了警示教育基地,觀看警示教育片和服刑人員現身說法實錄。吉林省紀委監委、省婦聯聯合開展“清風傳家 嚴以治家”為主題的廉政教育活動,實現吉林省管干部家屬警示教育全覆蓋。這類“家庭式”廉政談話會能對干部家庭成員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讓擔任領導職務的家屬和子女深刻認識到廉潔從政和廉潔自律是全家人的幸福,否則,就會給全家人帶來災難。事實證明,一些官員貪腐與家庭成員慫恿有很大關系。腐敗問題有其深刻的家庭淵源,“貪內助”的“點撥”和“開導”起到了“助燃劑”的作用:“你還能干幾年?等退下來,誰還會巴結你?” “你不替自己想想,還不為孩子和我想想?” “別人都在撈,你不撈,誰又說你好了?”諸如此類的“點撥”和“開導”讓不少官員迷失了方向,稀里糊涂掉進犯罪深淵而不能自拔。
三是開展“家風家規”評選活動。通過評議個人及家庭廉潔狀況,形成鮮明的導向,帶動整個社會廉潔風尚的形成。“家風家規”的評選必須設計客觀具體的指標體系,在這些指標體系當中,群眾反映和評議應當列為重要考量指標。其實這類評選活動以前也有,也起到了示范作用;但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評選活動缺失客觀量化的考評指標,夾雜一些人為因素的影響,效果不顯著。除此之外,推進家風建設還需要積極探索其他有效形式和抓手。比如,城市社區,特別是農村社區內可以圍繞廉政建設,設置廉潔文化墻。廉潔文化墻把從本社區走出去為學為官,并堅守廉潔自律的名人的名字和照片等在墻上的宣傳欄內布置好,這樣能夠起到很好的示范效應,從而把廉潔從政文化和廉潔風尚植根于中國社會的最基層單位。
[作者系湖南省委黨校、湖南行政學院副校(院)長]
3652500338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