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是個很矛盾的概念。
很多人將時間比喻成流沙,總是在不經意間從指縫溜走,在風里消散。也有人將時間比喻成長河,在千百年的歷史變遷中,亙古不變地流淌著,記錄著日月星辰、山川草木。
2021年,我們依舊在與疫情做斗爭,依舊有無數的普通人披星戴月,為了生而奔波,為了死而掙扎。2021年,我們在單調重復的日常里,仍尋到太多美好,溫暖與堅韌每天都在上演。2021年,我們在宇宙的時間刻度上畫下記號,誰又能想到微不足道的人類竟能將腳步邁向深空。
報告文學《走向深空——中國嫦娥衛星飛控紀實》是2022年度《神劍》的開篇之作,文章以時間為線,既將時間濃縮,用短短兩萬多字的篇幅概述了中國人從嘆月到繞月再到落月的艱辛歷程,又將時間拉長,以秒為單位記錄下航天飛控人的每一條指令、每一組數據、每一項決策,那些驚心動魄的瞬間在文章中被無限放緩,讓讀者沉浸式感受到指控大廳鐘表上紅色數字的每一次跳動。除了天上的事兒,作者還將筆觸聚焦到地上的普通科技工作者,細節之處的溫情與人間煙火讓冷冰冰的時間也有了溫度。
其余三篇報告文學同樣精彩,《顧誦芬:功業駿烈 清芬可挹》記述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顧誦芬院士一生執著祖國航空事業的人生之路;《湯洪波:難忘太空家園》在較短的篇幅里揭露神舟十二號航天員太空生活的諸多細節;《海天新征》聚焦遠望號火箭運輸船和新一代航天遠洋測量船,在探海滔天中追逐遠望人的星辰大海。
小說寫作中,時間亦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英國作家伊麗莎白?鮑溫在《小說家的技巧》中就曾強調小說敘寫時間的重要性,她認為“時間是小說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時間同故事和人物具有同等的重要的地位。”
短篇小說《導彈旅往事》巧妙地處理了時間,首尾呼應,開篇即點明故事結局,再用倒敘的手法將情節層層鋪開,用“時間”要素見證了主人公從一個剛畢業、一心想逃離分配地的國防生,成長為一名盡責擔當、有勇有謀的參謀長,愛情、戰友情交錯其中形成故事矛盾,推動主人公做出人生中一個又一個決定性選擇。《導彈旅往事》既塑造了一個典型的軍人形象,又是基層青年官兵的眾生相。長篇小說《身份》是一篇諜戰小說,情節懸疑驚險,故事主人公龔翰文在一個又一個“身份”的掩護下進行著一場場驚心動魄的隱蔽戰爭。小說題目“身份”有兩層含義,既是對地下工作者的保護,同時也成為他們的枷鎖,所幸信仰堅定,沒有在身份的轉換中迷失自我。
舊的一頁已經翻篇,新的未來正在腳下。我們無法阻止時間的流逝,也無法阻止雄鷹翱翔蒼穹,生命若決定伸張,時間便成為最不可參考的坐標。所以,不要怕來不及,你的每一個決定都是恰逢其時!
臨近春節,時下正值疫情反彈,平安便是最好的祝福!在此,《神劍》編輯部向各位讀者致以誠摯的新年問候!
(何書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