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3月13日文章,原題:美國在人工智能領域落后于中國最近舉行的北京冬奧會展示了一種特別的威脅,中國推出新的人工智能(AI)和機器人技術,這些技術與當前美中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密切相關。從無人駕駛汽車到函5H技術支持的高鐵,先進的中國科技成為最引人關注的焦點之一。事實上,通過已被1.4億人使用的數字人民幣的應用,我們足以窺見一種現實:中國已經欣然接受AI,但西方在這一領域依舊躊躇不前。
正如最近的北京冬奧會所凸顯的那樣,中國正心無旁鷲地發展AI技術。無論是在冬奧會設施內做漢堡的機器人廚師,還是為運動員測量關鍵身體指標的智能床,都并非只是吸引人們眼球的噱頭:它們象征著中國已如何在AI技術部署和使用方面聿速令美國相形見細。
總體而言,中國正在下一代技術尤-其是AI領域加倍投入,而美國正被落在后面——以至于五角大樓首任首席軟件官尼古拉斯?柴蘭孑去年秋天宣布辭職,以抗議美國技術轉型緩慢,他說:“我們未來15到20年都沒有能與中國競爭的機會。”在柴蘭看來,華盛頓將無法匹敵北京的網絡和AI實力。許多專家也這么認為。哈佛大學貝爾弗科學與國際事務中心主任格雷厄姆?艾利森最近指出,許多美國官員對西方的技術霸權過于自鳴得意。
西方為自身在AI領域的落后提出許多借口,尤其是聲稱中國如何不與歐美秉持相同的道德標準和隱私擔憂等。然而,現實是AI蔣越來越成為國家實力和凝聚力的關鍵。一說白了,如果美國希望與中國并駕齊驅,就需要非常迅速地認真對待AI。但直到如今這還沒成為現實,即使是美國的AI企業也到國外尋找業務,例如納斯達克上市公司Remark Holding的大部分收入來自中國。原因很簡單,中國歷來重視AI,而美國并非如此。
美國在AI的軍事應用方面遠遠落后于中國。在經濟上,忽視AI也是極其短視和失職行為。從農業到制造業,AI將成為人類的幫手,助推人類更快更高效地完成工作。然而,在中國突飛猛進的同時,美國卻仍在左顧右盼。▲(作者保羅?布萊恩,丁雨晴譯)
環球時報2022-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