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康

“記得快返回地球前的一個晚上,我夢見自己回到了北京航天城跟家人團聚。我想給他們展示下太空技能,翻個筋斗云,可一跳起來就落地上了,才發現已經失去‘特異功能’了,心里頓時有點失落。”返回地面兩個月后,湯洪波回想起太空生活,表情寫滿懷念。
時間回到2021年6月17日9時22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10、9、8、7……”隨著時間流逝,乘坐在神舟十二號飛船里的湯洪波凝神屏息,正欲體驗屬于他的首次太空之旅。
“點火!起飛!!”
伴隨著橘紅色的尾焰下,火箭騰空而起,整個大地都在顫抖,現場觀看發射的人們歡呼雀躍。
此時,湯洪波全神貫注地體會著、感受著,很快,巨龍一般的火箭載著聶海勝、劉伯明和湯洪波三人飛了起來。可是,這種舒適的感覺還沒持續多久,火箭的加速度愈發增大,座椅發起一種猛烈的推背感,他們的面部肌肉變形,呼吸開始感到困難,整個人像被重物壓迫一樣。還好,經過長期的離心機超重耐力訓練,大家已適應了這種過載,湯洪波使勁地繃住腹肌對抗加速度。大約十分鐘,火箭二級順利關機,加速度的魔力逐漸消失。船箭分離后,湯洪波感到身體一下子像羽毛一樣變輕了,身邊的物品也慢慢飄舞起來。
“太空,我終于來了!”
這一刻,湯洪波足足等待了11年,4000多天。
記得神舟十一號飛行任務中,湯洪波作為備份全程參與了準備的過程。在問天閣,他目送同為第二批的航天員陳冬出征,為他祝福的同時,也不知道自己何時才能圓夢。
這些等待的日子在他的腦子里像過電影般放映——剛進入航天員大隊面對五星紅旗宣誓,重回課堂學基本理論,到各訓練現場苦練技能,一次次挑戰身體和心理的極限,一輪輪通過考核。最終,過五關斬六將,拿到了神舟十二號飛行任務的“船票”。
湯洪波迫切地將頭轉向舷窗,令他魂牽夢繞的太空美景盡在眼底。
只見幽靜廣袤的深空中,星星耀眼地亮著,像一顆顆鑲嵌在黑色幕布上的寶石。遠處,通透晶瑩的地球通體散發出淡藍色的光,藍色和白色的紋路交錯相間,盡顯滄桑。這就是我們人類生存了幾百萬年的地球母親,她是那樣的寧靜柔和,神秘壯美。湯洪波不禁深深吸了一口氣,又目不轉睛地望向地球,那里還有守望他的家人、戰友和千千萬萬的航天科技工作者。想到這兒,湯洪波的心里涌起一股暖流。
約6.5小時后,飛船和天和核心艙對接。聶海勝打開通往核心艙的艙門后,乘組三人“飄”進空間站的這個新“家”,這也是新“家”迎來的第一批住客。已經連續工作了16個小時的三人顧不得旅途勞累,馬不停蹄地布置太空的家,從貨船取出物資,拆包,將物品放置在固定位置。
可是,初來乍到的湯洪波不像兩位老大哥那樣迅速適應熟悉的太空環境,太空失重的新鮮體驗逐漸被一種暈眩感代替,湯洪波感到胃里涌起一陣鉆心般的惡心,他不得不停止手中的工作,趕緊鉆到他的“臥室”躺下。伴隨著“舟車勞頓”的疲憊感,他沉沉睡去。
一早起床,兩位師兄也早已收拾完畢。太空洗漱不比在地面,他用一次性牙刷頭蘸點牙膏刷牙,再用濕巾擦了擦臉。水資源尤為珍貴,主要供飲用、如廁和電解制氧使用。接下來,除了隨船帶上去的水之外,飲用水來源還有艙內空氣里收集的冷凝水進行水處理和尿處理產生的水兩部分組成。

收拾完畢后,就到了吃飯時間。空間站的飯菜種類豐富。科研人員精心研制了120多種食品,分為主食、副食、即食、飲品、功能食品和調味品六類。食譜周期為一周輪換一次。太空食品雖比不上新鮮食物的口感,但科研人員也盡力做到品種豐富,口感美味。尤其是食品工藝上采用新技術后,菜肴類副食的感官品質大為提高。食譜設計既注重營養健康和任務需求,也兼顧航天員個人飲食偏好。湯洪波是湖南人,無辣不歡,他喜歡在白米飯上涂上一層辣椒醬。聶海勝愛吃紅燴豬排和米糕,劉伯明愛吃紅糖糍粑。粽子是他們三人的共同愛好。科研人員貼心地將食物按每人每天三餐分類打包,便于認領。
吃飯也是他們的開心時刻。他們三人盤腿懸空打坐,邊聊邊吃著。不時地有小塊的食物從包裝袋里飛出來,他們順勢表演空中接物。唯一現做食品是酸奶,把預制酸奶兌上水后,放入食品加熱裝置中,等待數小時后就獲得新鮮可口的美味酸奶了。
對于湯洪波來說,艙內飛來飛去的小物件給他帶來了無窮的樂趣。有時正專心工作著,突然身邊躥出來一個小物品。像是夢幻一般,所有的物件都有了生命力,仿佛長著一雙翅膀,“飛來飛去”,有時還跟他們玩捉迷藏,給封閉狹小的太空艙增添了樂趣。
有一次,湯洪波邊跟兒子視頻通話邊展示蘋果,可一轉身,蘋果就飄走不見了,這可讓他著急了。
乘組三人一起在艙里翻了個遍,最后在一個機柜背后的旮旯里發現了它。湯洪波忍不住調侃,真是一只會躲貓貓的蘋果。
在三個月期間,乘組的工作量相當繁重。前期,他們花了十多天的時間,將核心艙的各項設備安裝到位,生活環境布置好,經常晚上加班到半夜,在地面科研人員的催促下才去休息。后期,他們完成了兩次空間出艙活動,開展了一系列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
提及空間站首次空間出艙活動,亦是湯洪波此生難忘的事。未出艙前,湯洪波擔心自己面對深不見底的太空會不會有點怵。但真正走出艙外后,他全然忘記緊張,專注于各項操作。當他有空打量周圍時,自己仿佛置身于科幻片中的宇宙。太空像墨一般的黑,一顆顆的星星亮得耀眼。湯洪波扶著艙壁,和空間站一起繞著地球快速地飛,一度看走了神。
而伴隨湯洪波和劉伯明共同首次遨游太空的新一代 “飛天”艙外服,經過航天服研制團隊進行優化改造后,保障能力得以提高,活動性和舒適性更佳。加上經過了數百學時的出艙訓練,劉伯明和湯洪波已經能很嫻熟地進行各項操作。
當湯洪波進行艙外應急演練時,不到二十米的距離,湯洪波小心翼翼地進行爬行,在追求速度的同時,他還要兼顧安全性。必須控制好身體姿態,注意避開艙壁上的設備,一方面怕碰壞設備,另一方面也防止保護他生命安全的艙外服被尖銳的東西扎到。

十多分鐘后,湯洪波順利地從艙壁上爬回艙內,比地面模擬訓練時用的時間還要短。
太空失重環境下雖然行動比較省力、靈活,但也會帶來一些麻煩。劉伯明安裝艙外操作臺時,一手扶著環形扶手固定自己,一手拿著操作臺,準備將其安裝到艙外工具箱上。一米多長的操作臺晃動幅度特別大,劉伯明的身子也在晃動,一時很難將操作臺的一端對到接口上。湯洪波試圖幫劉伯明固定身體卻未成功。最后,劉伯明請示地面指揮后,將其拆分后再逐段安裝。
湯洪波自己也遇到一件“糗事”。當艙外工作結束時,他往艙內搬運設備。一不小心,他就懸浮在艙中間,上下左右都夠不著。十幾分鐘后,湯洪波才慢慢飄到艙體附近。
……
太空生活消逝過半時,也是乘組最難熬的時光。長期處在狹小環境里,難免會覺得枯燥乏味。好在閑暇時間,乘組可以給家人同事打專用電話,收看新聞、影視片等。他們沒事時,也喜歡拍攝照片和視頻留作紀念。當他們拍的一組太空大片傳回地球后,網友們給予了熱烈回應。湯洪波也將網友的評論翻來覆去看了好幾遍。
湯洪波特別想念地球的生活,想念腳踏實地的感覺,想念親人朋友。只要有空,他就會趴在窗外,凝神地球母親。白天,地球表面大部分被藍色的海洋覆蓋,上面還飄浮著大塊的白云。還有金色的沙漠、白色的雪山、綠色的草原、褐色的山脈,像一顆透亮的水晶球;夜晚,地球上的點點燈光連成片,像一顆璀璨的夜明珠。
日子似乎有時在減速,有時在加速。當返回的日子進入倒計時,時間變得越發珍貴。
到了最后一周,他們要處理艙內垃圾并將艙內物品整理歸位。處理垃圾是一項重要任務,如果處理不好,艙內環境會被污染。他們將所有垃圾進行分類包裝,抽真空塑封好,放回飛船。
返回的那一天如期而至,乘組進入神舟十二號飛船返回艙內。當地面向飛船發出“返回”指令時,飛船開始在軌道上“剎車”。
軌返分離時,飛船平穩下降。他們三人有說有笑,氛圍甚是輕松。
推返分離時,飛船逐漸進入大氣層,加速度越來越大,由于大氣阻力的原因,飛船開始晃動,并急劇減速。湯洪波的失重感逐漸消失,他特意對著鏡頭,將飛行手冊上的筆拿起來,一松手,筆就墜下去了。
當重力逐漸恢復后,湯洪波覺出整個人往座椅上墜,他趕緊將安全帶又收緊了些。
進入黑障區后,驚心動魄的時刻開始到來。快速飛行的飛船和大氣劇烈摩擦后,產生的高溫有一兩千度,將舷窗外燒得一片通紅,整個人像坐在火球中一樣。劉伯明開玩笑地說:“真金不怕火煉。”
同時,飛船外表面的防燒蝕層在不斷剝落,伴隨著四處飛濺的火焰像無數顆流星一樣劃過。此時的飛船也像一個巨大的流星,向地球墜落。
飛出黑障區后,飛船速度逐漸減小。接下來,一個關鍵的動作——“開傘”即將開始。
飛船距離地面10公里時,飛船拋開降落傘蓋,并迅速帶出引導傘。“砰”的一聲,降落傘艙蓋開啟后彈出去,同時把引導傘帶出來。
開傘過程雖然只有20多秒,但非常折磨人。這時,飛船晃得特別厲害,像是一個被網兜兜住的大鍋,被幾股力量在空中拼命拉扯。
當傘徹底打開后,飛船停止不規則搖晃,像蕩秋千一樣,平滑下落。湯洪波忍住了胃里的翻江倒海。這時,耳機里傳來地面的鼓掌聲,這表明飛船安全了,可以平穩落地了。乘組三人相視而笑,總算圓滿地完成了任務。
隨著“咚”的一聲巨響,飛船終于著陸了。劉伯明果斷切傘。湯洪波解開安全帶,打算起身時,發現身體像灌了鉛一樣,舉手投足都非常吃力。
過了不久,湯洪波就聽到外面有人說話的聲音。這是救援人員到了。他們三人終于安全落地了,終于見到祖國和親人們了。
回家的感覺真好!
3182500338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