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冬華

“鏡者,鑒也。”習主席多次以“照鏡子”來形象闡述修身的內(nèi)涵要義。為政之道,修身為本。邁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更需以“自身硬”應對“硬考驗”。因此,領導干部要堅持把修身作為為官做人重要課題緊抓不放,用“鏡”透視品格、檢視能力,以高人一等的修養(yǎng)、勝人一籌的本事,奮力跑好部隊建設新的趕考之路。
“望遠鏡”延長了人的視力,可以讓人看清遠方原本看不明、看不到的事物,倍增前行的信心和底氣。實際工作中,一些領導干部很少拿起“望遠鏡”,看不清發(fā)展趨勢、演變態(tài)勢,作決策、干工作只顧眼前、不看長遠,成效打折扣、官兵不買賬;有的四平八穩(wěn)抓打仗,敵情研判缺乏警惕性、前瞻性、敏感性,沒有看到對手“例行性”行動中的“多變性”,以“常態(tài)化”思維應對“極端化”行動,遇到特情時手忙腳亂、毫無章法,甚至造成被動??梢?,少了“望遠鏡”,囿于一時一事一隅,平時影響建設質(zhì)效,戰(zhàn)時關乎打贏勝算。
能看多遠,才能走多遠。戰(zhàn)爭年代,毛澤東以高遠的目光、深邃的思考,寫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雄辯證明“革命必勝”,精準預見“革命高潮”,引領人民軍隊信心滿懷地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領導干部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保一方平安,處理好當前與長遠、務實與務虛、腳力與腦力的關系,堅決防止“只埋頭拉車、不抬頭看路”,處一隅觀全局、睜大眼看世界,腦子里始終裝著天下大勢、世界變勢、安全態(tài)勢、斗爭趨勢,像華為公司一樣前瞻危機、前置“備胎”,實現(xiàn)從“藏器于身”到“待時而動”的跨越;堅決防止“戰(zhàn)術上勤奮、戰(zhàn)略上懶惰”,用好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科學思想方法,客觀地而不是主觀地、發(fā)展地而不是靜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觀察事物、看清走勢、處理問題,應勢而動、順勢而為、乘勢而上,做站上時代桅桿的瞭望者;堅決防止做“思想的巨人、行動的矮子”,緊盯建軍百年奮斗目標,既“操其要于上”又“分其詳于下”,規(guī)劃好目標圖、路線圖、施工圖,主導和推動部隊建設發(fā)展進入更高的層次、開拓更大的空間。
“廣角鏡”視角寬大、視野寬闊,讓人看到的范圍更廣。進入新體制時間、踏著新征程鼓點,一些領導干部缺乏本領恐慌,學習抓得不緊,眼界視野狹窄,思維上有點“懶”,老舊思維仍有相當慣性,理念創(chuàng)新仍在被動跟進,工作破不了冰、打不開局面,干來干去總是跳不出過去的條條框框,陷入守成守常的“舒適區(qū)”;素質(zhì)上有點“單”,懂軍種不知聯(lián)合,精技術不善管理,談分管領域頭頭是道、講全面建設蜻蜓點水,處理棘手復雜問題時往往捉襟見肘;研究上有點“淺”,“云計算”“區(qū)塊鏈”寫在紙上,“馬賽克”“戰(zhàn)斗云”掛在嘴上,但對背后的制勝機理、技術支撐和實踐運用不清楚,一深入就露底、一具體就沒招。眼界視野上的狹隘封閉、坐井觀天式的認知膚淺,往往潛伏著看不見的危機。
如果把一個人的世界比作一個圓,學習好比半徑,半徑越大,擁有的世界就越廣闊。寬廣的視野根源于廣博的知識、離不開勤奮的學習,投身變革需要通過學習來思想領航,直面強敵需要通過學習來自我超越,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同樣需要通過學習來思考孕育,可以說,善于學習就是善于進步。領導干部身上千鈞重擔、身后千軍萬馬,學不學習、能力強不強、視野寬不寬不僅僅是個人的事情,而是關乎部隊建設發(fā)展的大事情,務必做到“變被動為主動”,始終站在強國復興、制勝打贏的高度,把學習當成第一位本領、第一位任務,實現(xiàn)由“要我學”到“我要學”轉(zhuǎn)變;務必做到“既專深又廣博”,以“攻堅”掌握核心知識、往深處鉆研,以“掠野”涉獵各種知識、向廣處延展,打造縱向鉆得深、橫向知識面廣的“T”型知識結構,成為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務必做到“從持續(xù)至終身”,活到老、學到老、改造到老,拿出“三更燈火五更雞”的決心、“眾里尋他千百度”的毅力、“衣帶漸寬終不悔”的韌勁,學習新知識、了解新領域、掌握新技能,在滾滾向前的時代潮流中與時俱進。
溫暖的陽光通過“凸透鏡”后,稀松平常的熱量便集中到一個點而迅速產(chǎn)生高溫,原本不易燃起的物品由此引燃。隨著全面改革挺入深水區(qū)、強軍興軍進入攻堅期,一些領導干部在新時期的“婁山關”“臘子口”面前產(chǎn)生“鴕鳥心態(tài)”,視耽于現(xiàn)狀為成熟穩(wěn)重、乖巧圓滑為聰明智慧、得過且過為辦事得體。有的“守攤子不愿為”,年齡不大、心態(tài)很老,沉溺于“溫水煮青蛙”,滿足于“當和尚撞鐘”,舒舒服服過日子、四平八穩(wěn)做樣子,遇到矛盾繞道走,看到困難縮肩膀;有的“缺方法不善為”,不懂規(guī)律、不懂門道,老辦法不管用、新辦法不會用、硬辦法不敢用、軟辦法不頂用;有的“怕?lián)煵桓覟椤?,往往考慮“正確地做事”比“做正確的事”更多些,信奉“多干多錯、少干少錯、不干不錯”,工作上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只求保險。一些單位的歷史遺留棘手問題“代代相傳”、官兵急憂急盼問題“無人過問”、備戰(zhàn)打仗緊要問題“一拖再拖”,根子上是領導干部缺乏攻堅克難的銳氣和斗志。
“凸透鏡”能聚光引燃,人亦如此,只要集中心思、集聚力量,點燃激情之“火”,再大的困難都能克服。艱難困苦,玉汝于成。無論是推翻“三座大山”、研制“兩彈一星”,還是決勝脫貧攻堅、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黨在血與火的淬煉中歷經(jīng)百年,靠的就是一股攻堅克難、銳意進取的精氣神。制勝圖強、建設一流不是敲鑼打鼓、輕輕松松就能實現(xiàn)的,新老難題交織、風險挑戰(zhàn)疊加是必然,領導干部要蓄積“越是艱險越向前”的勇氣,堅定“到中流擊水”、奮楫爭先的抱負追求,對“硬骨頭”迎難而上、對“結合部”協(xié)同發(fā)力、對“空白點”敢闖敢試,創(chuàng)造部隊建設新的增長點;掌握“眾人劃槳開大船”的方法,堅持“創(chuàng)新不問出身、英雄不問出處”,用信任、欣賞、發(fā)展的眼光,開掘團隊智慧,匯聚攻堅力量,以“積力之所舉”實現(xiàn)“無不勝”;保持“不破樓蘭誓不還”的韌勁,以幾年抓一件事的恒心和毅力,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去解決、一個難點一個難點去攻克,不見成效不撒手、不達目的不收兵。
“顯微鏡”下,肉眼看不見的病毒被放大后“原形畢露”,精準治療就有了方向。領導干部一旦少了“顯微鏡”,往往看不到自身思想深處的“病毒”,因為不知而無畏,出于自信而忽略,長此以往就容易“病入膏肓”。大量案例表明,一些領導干部倒在政治的高壓線上、道德的恥辱線上、法紀的警戒線上,就是因為“不矜細行,終累大德”,在小事、細節(jié)上不謹慎、破規(guī)矩,從笑納一瓶好酒、接受一次宴請、收受一個紅包、謀取一份私利等“小事”中開始下滑,一而再、再而三,一發(fā)而不可收拾,積“小惡”成“大惡”、由“小貪”成“大貪”,最終在覆水難收、萬劫不復中滑向深淵、抱恨終身。黨員干部并沒有天然的免疫力,如果忽略自身的小毛病、小問題,放松思想改造,終究會在誘惑面前敗下陣來。
《鏡花緣》中有個著名的“自誅陣”,布滿財、色、酒,凡入此陣者,能把握自己嗜好和習慣的,就能順利走出來;凡是把握不住自己的,見財則貪,見色則淫,見酒則醉,自己就會毀滅自己。領導干部身處關鍵崗位、手握重要權力,面對“亂花漸欲迷人眼”的誘惑,必須牢牢把握量變與質(zhì)變的規(guī)律,正確看待輕與重、大與小的關系,嚴防誘惑之“微”,嚴禁蛻變之“漸”。務必堅信“內(nèi)功練強,百毒難侵”,加強黨性鍛煉,常態(tài)自我巡視,讓理想信念照亮心底、黨性觀念融入血脈、紀律規(guī)矩刻入骨髓,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規(guī)規(guī)矩矩用權,以“金剛不壞之身”頂住“百毒之侵”;務必堅信“籬笆扎緊,野狗難鉆”,以“君子檢身,常若有過”的態(tài)度來檢視整改自身不足,不以“別人不知”放縱自己、“無關大礙”遷就自己、“下不為例”開脫自己、“一次沒關系”原諒自己,把毛病治在平時、問題改在當時、律己嚴在每時,防止一念之差給人“可乘之機”、釀成終身大禍;務必堅信“聞過則喜,隱患難躲”,吸取“寡人無疾”的深刻教訓,弘揚批評和自我批評精神,自覺置身群眾監(jiān)督之下,虛心接受群眾意見,出出汗、紅紅臉、排排毒,清除靈魂深處的“病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