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靜 陳玲麗

隨著任務增多,訓練強度加大,素質要求提高,以及環境、個性特點等影響,官兵的心理問題愈發突出。很多學者開始探索和實踐各種形式的心理干預措施,比如心理教育訓練、拓展訓練、團體心理訓練及個體咨詢等,研究顯示這些措施對軍人的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提升作用。而部隊作為特殊集體,同吃、同住、同勞動、同操練、同娛樂,軍人群體更注重以團體的力量解決心理問題。團體心理訓練剛好契合了軍人解決心理問題的特點,并且在訓練方式上增強了趣味性、靈活性和可操作性。
團體心理訓練是心理訓練中一種。團體心理訓練是在團體情境下,運用心理學的基本原理,以活動為載體,利用團體內人際交互作用,促使個體通過觀察、學習和體驗,達到認識自我、改善人際關系、促進個體適應能力的提高和人格的完善。團體心理訓練相比其他心理干預方法,具有以下優勢:
1.對象上的普適性。團體心理訓練適用于任何人員,無論成員之間是同質的還是異質的,他們都會從中找到屬于自己的成長點解決面臨的困惑。特別是人際關系不良的成員,可在訓練中獲得同伴的力量和鼓勵、改善和提高人際溝通能力。
2.條件上的可操作性。團體心理訓練對于時間、地點、場合、時機等條件的要求相對較低,可根據當時當地的情況調整訓練內容,并且它還可以融入其他心理服務形式和訓練中發揮事半功倍的功效。比如,可將團訓穿插到軍事訓練,可作為心理疾病診斷的輔助工具等。
3.功能上的實用性。團體心理訓練創造了一個類似真實的社會生活情境或軍事訓練場景,訓練的效果更容易遷移到日常生活和訓練中。
4.方式上的趣味性。團體心理訓練是以游戲為載體,它豐富了心理服務的形式,極大程度上提高了團體成員的參與度及積極性。
5.時間上的高效性。團體心理訓練“1+N”的模式節省了訓練的時間與人力,提高了訓練的效率,適應了部隊節奏快、任務重、時間少的客觀情況。
針對基層部隊實際工作時遇到的難開展、不知如何開展等問題,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善:
1.提高專業素養。建立“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培養模式,“引進來”主要是邀請院校或機構的專家教授來到單位,對基層心理工作者進行專業培訓和現場督導;“走出去”主要是單位給他們提供平臺,讓他們有機會到院校進行系統的培訓。通過兩個方面的融合,可以提高基層心理工作者的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水平。
2.擴充專業隊伍。建立“心理專業人員+兼職心理醫生+心理骨干”的隊伍模式。單位可建立獎勵機制吸引專業人才,任務分配上以心理專業人員為主導,三者之間形成豎式層級管理。
1.充實主題內容。(1)合理情緒調節,減輕壓力。它在基層開展團體心理訓練時發揮的作用最大,能夠暫時緩解和調節官兵的情緒和壓力。(2)學會溝通,改善人際關系。在眾多研究中都提到人際關系敏感篩查陽性率偏高。團體心理訓練相當于小范圍的社會,在活動中成員可以重建關系,在關系中找到自己的優缺點并加以改善。(3)團結協作,增強凝聚力。活動中重點強調成員之間的協作能力,通過成員之間共同完成任務來增強團隊的凝聚力和核心力。(4)提高彈性,增強抗壓能力。(5)獲得自我成長,人格完善。
2.拓展開展方式。(1)團體心理訓練和軍事訓練相融合。常說“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練”,這不僅對軍人的體能素質提出更高要求,對他們的心理素質也帶來更多挑戰,探索出一條體訓和心訓相融合的路已迫在眉睫。(2)團體心理訓練和日常生活工作相融合。一種習得是需要靠日積月累的,將團體心理訓練習得的能力融入日常工作生活中去,通過日常生活來強化訓練成果。(3)團體心理訓練和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和團體心理訓練就像軍人的一對翅膀,一個樹立正確價值觀,打牢思想防線;一個鍛煉心理彈性,提高心理閾值。
3.厘清實施流程。團體心理訓練實施流程如下:第一步:收集資料階段。包括受訓對象、所處狀態、受訓目標等。該階段的主要任務是了解掌握該單位和參與成員的目前狀態以及需要達到的水平。第二步:制訂方案階段。包括確定主題、目標、人數、場地、用具、時間、具體項目,分享內容等。該階段是前期準備的重要階段,關系著整個活動能否順利開展以及是否能達到預期目標。第三步:預演流程階段。該階段主要是進行預判,對活動流程可能出現的問題提前進行預想預知。第四步:具體實施階段。該階段是整個活動的主要環節。該階段參與成員會從中收獲領悟。第五步:分享反饋階段。該階段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一方面對本訓練進行總結和補充,另一方面對以后的訓練加以改進和升華。
什么樣的時機選擇什么樣的訓練主題尤為重要,在提高官兵心理健康方面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結合思考和實際工作中的運用,主要有以下幾個時機:
1.新兵入伍時。新兵從地方青年轉換為革命軍人、從寬松自由的熟悉環境轉場到嚴格整齊的陌生環境,節奏快、要求高,給他們帶來巨大壓力。在這個時期,可進行適應性訓練、人際溝通訓練以及情緒調適訓練。
2.新兵下連時。經過3 個月的部隊適應期,新兵又要重新面臨再次分配,陌生的環境、陌生的班長和戰友,以及對自我前途的迷茫和期待。在這個時期,可進行適應性訓練、人際溝通訓練以及自我成長訓練。
3.考學晉升時。這是官兵在部隊面臨的重要機遇期,甚至可能改變自己的身份和提升自己的價值,團體心理訓練在這個時期也尤為重要。可進行自我成長訓練、心理彈性訓練、情緒管理訓練、合理認知訓練。
4.重大任務時。多項研究顯示,在任務期的官兵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平時期的官兵,在任務前、中、后進行團體心理訓練是必要和重要的。可進行戰斗意志訓練、心理彈性訓練、團結協作訓練。
5.特殊崗位時。例如,長期駐扎在偏遠地區、守護大山等官兵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容忽視。可進行軍人榮譽訓練、心理彈性訓練、情緒調適訓練。
6.退伍轉業時。這和新兵入伍期是相反的,他們需要適應地方的節奏和壓力。在離開部隊之前可進行適應性訓練、自我認識訓練。
1.積極宣傳,打造團體心理訓練的環境氛圍。從外部渠道的方式,可通過單位電視臺、新聞報道、領導參與等方式,帶動整個單位的氛圍;從內部渠道的方式,主要是基層心理工作者提高自身的知識儲備和操作技能,以及強化自身素養。
2.建章立制,為團體心理訓練保駕護航。從單位層面,建立規章制度,將團體心理訓練納入軍事訓練大綱,作為一項考核項目和日常工作來執行;從基層心理工作者層面,制定團體心理訓練年度計劃和月計劃,并建立團體心理訓練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