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亦君
當我接到《中國民政》雜志的約稿邀請時,正忙碌于日復一日的報社全媒體值班。黨的二十大及二十屆一中全會閉幕,在繼續投身于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的報道間隙,我打開存儲了十多年采寫、編輯的稿件的移動硬盤,凝視著文件夾里標注著“民政相關新聞”的那一個個文件,默默回想著自己敲擊鍵盤,采寫、編輯這些文字時的情景。
十年,僅是歷史長河中短短一瞬。在我近二十年的職業生涯中,民政部門是我入職中國青年報社之后第一個聯系跑口的部門。回想起這十年來見證記錄的民政工作的一次次重大變革,很難用幾千字完全概述。在此,我僅挑選了《中國青年報》幾次持續的在業界很有影響力的重大報道,管窺民政這十年的發展成就和重大變革。
在我的手機相冊里,一直保存著湖南省懷化市溆浦縣一名留守兒童2015年11月26日寫給她在外打工的父母的一封信?!鞍职謰寢?,你們身體好嗎?你們什么時候回來啊,我想你們了,我一定努力學習,給你們一個滿意的答卷,我真的很想你們,想和其他孩子一樣,在父母的懷抱中感受著愛……”
這張照片是我2016年5月和10多家中央媒體的同行一起,前往溆浦縣采訪當地留守兒童的關愛保護工作,在北斗溪鎮九溪江中心小學拍下的。
當天清晨,我們從北京乘坐火車,歷時一天,傍晚時分趕到了這個湘西小縣。接下來的兩天采訪,我們深入了解了當地政府各個部門為留守兒童所作的種種努力。
看到那個孩子手寫的這封信,身為人母的我,抑制不住眼淚。那一刻,我再一次深深理解了社會一直關注的留守兒童現象亟需國家政策制度提供解決辦法的重要性。
2016年,注定在中國兒童福利、未成年人保護的政策制度建設中青史留名。這一年,多項突破性制度出臺實施。
2016年2月,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意見》,要求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建立翔實完備的農村留守兒童信息臺賬,一人一檔案,實行動態管理、精準施策”,為有關部門和社會力量參與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提供支持。
適應未成年人保護新形勢的需要,2016年2月,民政部首次設立了未成年人(留守兒童)保護處,明確的主要職責中包括“開發管理未成年人保護和留守兒童、留守婦女信息系統”。
中國青年報社在獲悉“國家將叩開每一個留守兒童的門”這一重大政策出臺并實施之后,從2016年3月起,歷時半年,先后派出多路記者,深入河南、貴州、四川等多個留守兒童大省,11月23日,以4個整版發出了一組全景式、全媒體報道,希望能夠有助于國家的頂層設計得到有效落實。
隨后幾年,民政部設立了兒童福利司,兒童福利保障對象從棄嬰、孤兒覆蓋到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等困境兒童,福利保障的內容從基本生活保障覆蓋到康復、醫療、教育等綜合保障。
《中國青年報》和我一直見證記錄著兒童福利、未成年人保護的每次點滴進步。2021年4月,國務院成立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對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統籌、協調、督促和指導,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民政部。全國省、市、縣三級政府全部建立了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領導小組(委員會)。2021年6月1日,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兩部法律正式施行。新的未成年人保護法中明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協調機制”。值得書寫的還有,2019年7月,民政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教育部、公安部、財政部、共青團中央等12部門聯合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保障工作的意見》。
對于“事實孤兒”這一特殊的困境兒童群體,《中國青年報》的關注呼吁從未停止過。
在2021年新春走基層期間,《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輾轉2000多公里,對江蘇省蘇南、蘇中、蘇北7個不同年齡段的事實孤兒家庭進行采訪。通過故事將抽象的社會議題轉換為公眾可以在微觀層面認識和把握的具體事例,讓受眾更有可能在情感層面理解事實孤兒的處境以及相關問題。
在《點亮事實孤兒的未來》中,第一視角拍攝的Vlog讓受眾跟隨記者的鏡頭,了解事實孤兒的情況,傾聽工作人員和監護人的聲音,增強體驗感。在前不久公布的第三十二屆中國新聞獎擬獲獎名單公示中,《點亮事實孤兒的未來》這組融媒體報道擬獲應用創新作品專項三等獎。
民政部門是社會組織的登記管理機關。過去十年里,中國青年報社對于民政這一工作領域的關注報道,從慈善法對于慈善組織的規制,網絡公益的蓬勃發展和規范完善,到打擊非法社會組織、鏟除非法社會組織滋生土壤等等重要舉措,一直沒有缺席過。
在我的記憶中,關于規范社會組織的行為,中國青年報社曾經在2017年持續半年,履行媒體輿論監督這一重要職責,用一組連續報道,推動了一家全國性社會團體對于違規評選“大師”行為的整改。
2017年2月7日,經過報社駐江蘇記者細致縝密的調查,《中國青年報》刊發《“中國陶瓷藝術大師”評選活動被民政部認定違規——91名“大師”的身份尷尬了誰》報道后,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評比活動違法,獲得“中國陶瓷藝術大師”稱號的91名“大師”將何去何從?中國陶瓷工業協會的業務主管單位為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國資委”),由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代為管理,我們以律師名義向國資委提出政府信息公開申請為采訪突破口。
依據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北京市義派律師事務所律師王振宇向國資委申請政府信息公開。2017年5月22日,國資委信息公開辦公室答復了王振宇律師的申請。
在隨后的報道中,我們記錄了這些:王振宇律師申請公開國資委對第三屆“中國陶瓷藝術大師”評比活動進行調查處理過程中了解到的情況、采取的行動;國資委信息公開辦公室回復信息公開申請稱,“民政部對第三屆‘中國陶瓷藝術大師’評比活動作出行政處罰后,我委及時要求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和中國陶瓷工業協會加強整改,今后不再組織‘中國陶瓷藝術大師’評比,并再次重申要嚴格執行《社會組織評比達標表彰活動管理暫行規定》”。
這些報道,只是滄海一粟。近幾年,民政系統回應社會重大關切、服務于國家大政方針的很多舉措、做法,發布在中國青年報社的各個全媒體平臺。比如,全國婚俗改革實驗區的好做法登上了《中國青年報》的頭版頭條,行業協會商會清理整治涉企亂收費成效的報道被相關領導批示,很多中國青年報社駐地方記者報道的養老服務、社會救助等一些新做法新舉措被推廣……
正如民政部副部長詹成付在中央宣傳部舉行的“中國這十年”系列新聞發布會上介紹的那樣,黨的十八大以來,各級民政部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把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作為民政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聚焦脫貧攻堅、聚焦特殊群體、聚焦群眾關切,在基本民生保障、基層社會治理、基本社會服務上持續用心用情用力。十年奮斗不尋常,十年成就很輝煌,十年發展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義。
我深知,沒有哪個單獨的個人或群體能夠完成歷史使命,是民政系統每一個工作人員的付出,構成了十年來民政事業波瀾壯闊的歷史。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作為一名媒體人,我將繼續默默堅守《中國青年報》“推動社會進步 服務青年成長”的辦報宗旨,繼續見證記錄民政工作一寸寸的推進,為民政系統吶喊加油、喝彩助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