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洽歆在自己的工作室中專注地手拉著紅泥砂銚。佘洽歆,85后,潮州傳統砂銚制作者,手拉坯技藝大師吳大林徒弟。繼承師傅印章的他,期望把師傅的手藝和師傅堅持的那股潮州老味道一直延續下去。

工作室架子上正在晾曬中的砂銚。

已經制作完成的紅泥砂銚中蘊藏著多少潮州人日常的溫情啊。
人間總有高亮處,也有陰翳點,看慣了鮮花著錦的盛大,能入心入情的反而是恒常拙樸的認真凡人。沒有千尺大廈加身,浮沉于碌碌生涯中反而還抓著那一點如實的真切。當我們在潮州近郊的楓溪遠遠瞥見洽歆時,我電話里求證:“你是推著一輛摩托車那位嗎?”他答:“不,我推著一輛電瓶車?!?/p>
洽歆的工作室在無人指引就絕找不到的民居深巷里。說是工作室,倒不如說是間工棚更準確。黯淡的自然光混合著白熾燈的冷意,我們目光所及,半是碼好的紅泥料,半是手拉坯下來的碎邊角。有點無處落座,洽歆低著頭不寒暄,倒是他母親操著不太明朗的“潮普”忙向我們解釋:“我兒子老實,太老實,你們別怪他啊?!碑斈陞谴罅謳煾抵酗L之后大概也是看中了他的這份老實。
可惜再見不到吳大林師傅了。大林師傅生前也住在自建的工棚里,不知道條件會不會比他這個小徒弟的好一點?潮州人的愛茶不僅在茶,也在器。工夫茶必少不了“四寶”:紅泥小火爐、側把玉書煨、沖茶孟臣罐、品茶若琛甌。其實俗話說來就是紅泥爐、砂銚、小茶壺和薄瓷杯。其中側把握的砂銚特色最顯,原本是潮汕人家必備的煮水之器,到電爐普及,它就成了茶癡人們追求更好泡茶效果的專屬。砂銚要以潮州當地的紅泥手拉而成,水煮開時,蓋子會隨蒸氣輕跳,發出噗噗的聲響,有種家常的溫好。
而論制作砂銚,在很多人心里首推吳大林。也曾有過意氣激昂的歲月,盡管是在國營廠里做工,但對手藝的執拗追求竟也浮起幾分獨孤求敗的意思?!爱斈暧型獾氐奶账嚰襾斫涣?,說我們潮州的陶瓷只有實用品,沒有作品,師傅就決心要做這個?!鼻㈧囊粋€昏暗的小屋里吃力地搬出幾個巨大的白瓷底手繪青花裝飾瓶,“我師傅負責做瓶,另個師傅負責手繪,他從不幫別人繪,只給我師傅畫。”洽歆媽媽仿佛他的發言人,趕緊補充:“大林師傅那幾年為了做這個都沒收入,其他的東西都停了,他說就要做作品!”早有耳聞大林師傅的暴脾氣和真性情,幾年時間專注一事不計回報,就只為潮州人那一口氣。也有藏家擁躉就愛他的這口傲氣,從此認定了他那枚吳大林印。
可惜2008年中風后,大林師傅手力大不如前,拉起坯來逐漸力不從心。人住在工棚里,找了朋友的小兒子來照顧,彼時才剛20歲的小伙子正是眼前的洽歆。大林師傅從來是朗然笑、憤然怒,毫不掩飾、絕無閃躲,跟他手下的器物一樣擁有絕對標準。中風之人難有好脾氣,不僅是病痛,更是自尊。但洽歆沉默,也柔和,為大林師傅還專門去學了理療按摩,每天不論是挨著罵,還是落著汗,都為師傅按足5個鐘頭。翻身、擦洗、喂飯、灑掃,事事做得細心。中風的老師傅竟頑強地恢復過來,又開始做起自己的老手藝,只是這一次他叫了洽歆來,讓他從踩泥、揉泥開始,“師傅說多學一門手藝,以后也好有個依憑?!鼻㈧бЯ艘幌伦齑?。
之后的幾年里,大林師傅從工棚里搭的竹吊床上摔下來過一次,幾番中風。但在洽歆的陪伴和照顧下竟又數度回轉過來,生命力之頑強令人嘆服。當我們問洽歆師傅兇嗎?他重重點了點頭:“到后面,師傅很容易急?!睍r不我待,大林師傅手把手教洽歆做砂銚,還沒來得及教他做壺,2020年初夏就先走一步了。所以現在我們抬眼處,架子上皆是大大小小的砂銚在靜默等待。等待什么呢?大概在等著新主人來為它們鈐上那枚能喚回舊時月色的印章吧。
大林師傅彌留之際,把自己手上這枚“吳大林制”印傳給了毫無血緣關系的洽歆。洽歆不敢接,師傅只說“你拿著”。在潮州,師徒之間還保持著非常傳統的關系,徒弟侍奉師傅如親,師傅對待徒弟若子,前后的接力棒,往往就是這枚小之又小卻重之又重的印章。能把冠以自己名姓的承諾交到他人手中,這得是多大的信任?而永遠大聲朗笑、大力拉坯、大口喝酒的大林師傅最終把自己這一生的信任交到了沉默、靦腆又老實的洽歆手中。洽歆自言還要“多鍛煉”,是的,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看洽歆為我們演示拉坯過程,他的手甫一碰到泥料,方才的局促、閃躲、不安盡數消失,他仿佛走入了另個時空,人、心、神全都專注在了那順滑旋轉著的紅泥身上?!拔蚁牒煤冒褞煾凳稚夏欠N老味道做下去,是潮州的老味道,好多出去了的鄉人專門回來找呢,他們說這味道幾輩子都丟不掉。”他說著,仿佛這些砂銚里的水正沸騰,蓋子噗噗響,在叫鄉人們還家……然后洽歆終將為這些砂銚鈐印,就像在為這門師傅堅守了一輩子、驕傲了一輩子的潮州傳統工藝續香火。
3733501908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