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1+X”證書制度作為新時代職業教育改革的一項重大戰略舉措,試點領域和規模不斷擴大,社會關注度持續提高。當前課證融通還面臨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與教育教學標準不銜接、教師教材教法與證書不適應、配套制度體系與平臺建設不完善等問題。院校應從促進職業技能等級標準與人才培養方案的有機融合,創新教師培養模式,改革教材教法,出臺配套政策等方面切實保障“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成效。
關鍵詞:“1+X”證書;課證融通;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08.085
0 引言
為緩解就業結構性矛盾、增強職業技能技術匹配度、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鼓勵職業院校學生在獲得學歷證書的同時,積極取得多類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試點工作開展一年多以來,公布了四批次447個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在職業院校和行業企業都產生了廣泛的影響,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仍存在諸多困境,有必要進一步闡述和破解,比如“X”證書的含金量有多大?“X”證書標準的設計、開發是否與地方經濟發展和用人單位需求匹配?“X”證書與學歷證書如何實現協同等。
1 “1+X”證書制度實施現狀分析
1.1 雙證書制度后遺癥尚未痊愈
1993年《中共中央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提出“要制定各種職業的資格標準和錄用標準,實行學歷文憑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由此開啟雙證書制度。經過二十多年的實踐,雙證書制度對促進職業教育教學模式改革,培養學生職業素養和技能,提高學生就業創業能力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貢獻。但隨著市場主體對證書的需求多元化,一些社會性組織開發的行業資格證書存在著適用性窄、穩定性差、社會認可度低等問題,嚴重影響了職業資格證書的含金量。隨著機構改革和落實“放管服”要求,人社部清理了大批量職業資格證書,《國家職業資格目錄》已精簡至58項。盡管學者指出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開發主體、運行機制、鑒定內容和管理模式等均不同于職業資格證書,“1+X”證書不是雙證書制度的延續和升級,兩者之間存在本質區別。但是“X”證書所代表的職業技能與崗位能力的契合程度還沒有得到企業的檢驗,“1+X”證書制度是否會重蹈覆轍,出現“兩張皮”有待在后續進一步評價。
1.2 職業技能標準與教育教學標準缺少銜接
培訓評價組織是“X”證書的開發主體,院校是實施主體,而院校人才培養依據是專業教學標準、課程標準、頂崗實習標準等,那么就存在職業技能等級標準與教育教學標準銜接問題。二者能否有機融合達到育人效能,既要受到外部因素,如“1+X”證書制度頂層設計、X證書推行方式和證書的多樣化;又要受到內部因素,如院校內部的共識、自身條件和試點模式的影響和制約。況且大部分職業院校沒有參與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的制訂過程,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現有的人才培養方案與職業技能等級考試相關的知識和技能融合。
1.3 現有教師教材教法與“X”證書適應不良
“1+X”證書制度試點真正落地在于“三教”改革。當前高職院校教師大部分都沒有企業工作經驗,教師培養過程也缺乏職業技能和職業實踐訓練。盡管各院校在擴大“雙師”隊伍,但部分“雙師”素質名不副實,實際職業崗位經驗少,職業技能含量低且落后。同時高職擴招后,教師日常教學任務基本處于飽和狀態,“1+X”證書的培訓學習、課程建設都會加大工作強度,如何調動教師的主動性、處理好教學與培訓工作的關系勢必先行。
教材是實現“1+X”證書制度的基礎依托,從試點情況來看,教學載體基本上還是沿用以往的教材,內容多傾向于學歷教育,那么教材的適用性就會大打折扣。根據試點方案的要求,培訓評價組織負責教材開發,明確排除了院校,但教材具有“教育性”特征,不能脫離教育邏輯和學習邏輯,這就需要合理組織教材開發團隊。從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內容上看,一種證書往往對應了多門課程,要實現每門課程、每個典型任務與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的融合,給教材的編寫提出了巨大的挑戰。
教育方法具有經驗性,當前職業院校“理論灌輸多、實操實訓少”的現狀依然普遍。高職擴招后,生源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退役軍人、下崗職工、農民工等群體在知識、年齡、技能等方面差異較大,有的院校提出了分層分類教學和單獨人才培養方案設想,但具體實施效果不盡人意。面對這些新情況,如何將理論與實踐活動相結合,學習過程與生產過程相結合,需要打破傳統,創新教學方法。
1.4 配套制度體系與平臺建設不完善
“1+X”證書制度不是一項孤立的人才評價制度,實施過程具有長期性和復雜性,沒有現成經驗可以借鑒,需要政府、培訓評價組織、職業院校、用人單位等利益相關方協同參與,共同推動。政府作為政策制定的主體,財政投入、學分銀行與資歷框架建設、教育評價和督導評估等頂層設計仍不完善。培訓評價組織有相當比例以前只開展培訓為主,試點中暴露的學習資源不豐富、收費高等憂慮也一一存在。部分職業院校在缺乏條件保障情況下盲目跟風,內部對學歷教育學習成果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成果的融通機制不成熟,沒有建立起互相認證與轉換通道。用人單位與高職院校合作辦學程度普遍不深,停留于表面,企業人員與高職教師互相兼職兼薪機制尚未完全打通。
2 課證融通教學改革探索
2.1 人才培養方案與“X”證書融通
人才培養方案是院校人才培養的綱領性文件,試點方案指出“院校要根據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和專業教學標準要求,將證書培訓內容有機融于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這里的融合不是簡單的增加幾門培訓課程,而是要重構課程體系。筆者以所在院校食品加工技術專業對應的糧農食品安全評價技能等級證書(中級)為例,通過職業技能等級標準與現有課程體系、課程內容進行逐項對比分析,再根據比對結果確定最終采取的融通方法,詳見表1。
2.2 同步開展“三教”改革
在教師層面,高職院校應對照“雙師型”隊伍建設文件的要求,在教師準入、培養培訓、考核評價和激勵機制等方面著手,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和專業實踐能力。推動企業高技能人才到院校兼職常態化運行,優化專兼職教師隊伍結構。學習國際“雙元制”職業教育先進經驗并進行本土化改造,提高教師實踐操作技能和國際視野。在教材層面,組織行業專家、學科專家和教學學者共同開發,擺脫學科教材的知識體系觀念,研究以工作任務、工作過程為基礎的項目化教材建設。重點要將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內容與要求有機融入,完成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在職業學習情境中的具體化,盡可能引入新型活頁式教材、工作手冊式教材。在教法層面,轉變教學理念,形成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主體觀和教學與學習支持服務觀;打破傳統學科教學方式、教學時空和教學載體,普及項目教學、情景教學、模塊化教學,推廣翻轉課堂、混合式教學、理實一體教學等新型教學模式,激發學習者參與職業教育的渴望,實現整體職業的感知和理解;科學設置考評體系,合理分配過程性考核和終結性考核比例,考核過程建立規范性的文檔,確保靈活的考核方式與嚴格考核紀律相協同。
2.3 多管齊下,完善配套制度體系
另外,筆者主要結合所在院校試點的實際情況提幾點政策建議:首先,院校要從實際出發做好頂層設計,成立專項工作團隊,充分調研,有序推進試點專業遴選立項、師資培訓、實訓條件建設等。其次,要建立長效的激勵機制,將“X”證書培訓工作納入日常工作績效考評,在評獎評優和職稱晉升等方面向參與培訓的教師傾斜。再次,推動校企全面深度合作模式,引入社會資本共建高水平職業教育實訓基地,暢通產教融合型企業參與實施培訓全過程。最后,將試點工作與學分制、彈性學制改革相結合,優化和完善教學體系,集中開通學分銀行賬戶,明確學習成果認證、比對和轉換規則,讓“X”證書在學生的職業生涯發展和終身教育中持續發揮作用。
“1+X”證書制度是新時代國家職業教育改革的第一步,試點的經驗還不成熟,各職業院校作為實施主體,探索“1+X”證書制度下課證融通的教學改革勢在必行。相關推進工作尚處于起步階段,但迭代后的職業技能等級標準與不斷完善的人才培養方案,勢必會帶來職業教育教學的新變化。當然本文關于“1+X”制度下課證融通的討論還不夠全面和深入,人才培養方案修訂、“三教”改革、配套制度體系的成效,還有待后續進一步完善和檢驗。
參考文獻
[1]王雪琴.職業教育“1+X”證書制度的緣起、邏輯及其實施[J].職教論壇,2019,(7):148-151.
[2]錢嫻.雙證書制度比較視角下“1+X”證書制度內涵研究[J].成人教育,2020,(4):50-54.
[3]孫善學.對“1+X”證書制度的幾點認識[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07):72-76.
[4]杜沙沙,蒲梅.學分銀行理念下“1+X”證書制度:內涵闡釋,價值訴求與路徑選擇[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19):44-49.
[5]林夕寶,余景波,劉美云,等.“1+X”證書制度下高職專業教學標準與職業技能等級標準融合探究[J].職業教育研究,2020,(1):4-11.
[6]毛少華.職業院校實施“1+X”證書制度的現實困境與應對策略[J].當代職業教育,2020,(1):55v61.
[7]丁翠娟.職業教育教材對“1+X”證書標準的轉化及其實現路徑[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0,(18):19-25.
[8]孫濤,肖峰,李壽冰,等.“1+X”證書制度利益相關方協同治理路徑思考[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0,(10):57-60.
[9]李壽冰,高艷芳,楊興芳,等.職業教育“1+X”證書制度試點的現狀與對策[J].職業技術教育,2020,(20):20-24.
[10]程舒通.“1+X”證書制度工作的理念、思路、難點及對策[J].教育與職業,2020,(22):25-30.
[11]陳璐.職業院校推進“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的策略[J].職業與教育,2020,(2):13-18.
基金項目:2019年浙江省教育廳一般項目(Y201942826)。
作者簡介:汪雨龍(1987-),男,漢族,湖北黃石人,碩士,浙江醫藥高等專科學校講師,研究方向:職業教育與食品安全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