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敏
(山西工商學院, 山西 太原 030006)
伴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在滿足基本出行需要的同時,在出行方式上,更加追求高效、便捷、舒適的出行方式,公路、鐵路、航空、水路,多種交通方式快速發展的同時,每年由于交通事故造成的損失也不斷增加,根據中國統計年鑒的相關統計,2020 年,中國共發生交通事故24.76 萬起,平均每天發生約678 起交通事故,相比于2018 年增長了1.11%。目前,交通事故已經成為危害中國人民健康和財產安全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自1994 年開始建設互聯網以來,在不到30 年的時間里,互聯網已成為中國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根據中國統計年鑒的相關數據,至2019 年,中國已擁有移動互聯網用戶13.18 億戶,寬帶互聯網用戶4.49億戶。可以說,當今社會,互聯網和智能手機,已經深入了中國社會的各個角落,在促進了中國經濟發展、技術進步的同時,也極大的方便了人們的生產生活。
在互聯網改變了中國人的生產、生活的同時,是否能夠對當前中國頻發的交通事故產生影響,運用互聯網能否有效的抑制交通事故的發生,降低交通事故所帶來的危害?對這一問題的研究,一方面,對于未來運用新技術解決交通事故所帶來的危害,無疑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另一方面,從政策制定的角度,也有助于各級地方政府采用更加合理的方式來降低交通事故。
現有對于交通事故影響因素的研究主要是從宏觀層面,分析諸如經濟發展水平、交通基礎設施等相關因素對交通事故的影響,普遍的研究結論表明,在宏觀因素上,經濟發展水平、交通基礎設施、汽車保有量、當地醫療設施等因素與交通事故發生密切相關(任英和彭紅星,2013;黃杰等,2017;孫麗璐等,2019);在微觀因素上,車齡、駕齡等因素和交通事故密切相關(曾娟,2010)。目前較少有研究涉及互聯網對交通事故的影響,考慮到互聯網技術一方面將助于提高人們在遇到交通事故中的應變能力,另一方面,也將提高社會在遇到突發事件時,可以及時、有效的采用更加合理的措施的能力,因此,互聯網是否會對降低交通事故產生影響,仍然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基于上述分析,本文將主要采用實證研究的方法,基于省際面板數據,對這一問題進行實證研究。
在這一部分中,本文將主要采用計量經濟學的相關方法,實證研究互聯網對交通事故的影響。基于前文中對于相關數據的分析,在這部分中,本文采用面板數據的固定效應模型,最終建立如下計量模型

其中,方程(1)用于分析互聯網對于交通事故發生數量的影響,方程(2)用于分析互聯網對于交通事故中死亡人數的影響,方程(3)用于分析互聯網對于交通事故中受傷人數的影響,方程(4)用于分析互聯網對于交通事故經濟損失的影響,Z為一系列控制變量,u為衡量不隨時間變化而變化的省際固定效應,u為不隨省份變化的時間固定效應,ε為誤差項。
基于方程(1)-方程(4),為研究移動互聯網和寬帶互聯網對交通事故的影響,本文進一步通過建立如下4 個計量模型,用于分別分析移動互聯網用戶數量和互聯網寬帶用戶數量對交通事故的影響。

1.被解釋變量
lnoccurrences為t 年i 省(自治區、直轄市)發生的交通事故數量的對數,方程(1)和方程(5)的被解釋變量;
lndeath為t 年i 省(自治區、直轄市)發生的交通事故中死亡人數的對數,方程(2)和方程(6)的被解釋變量;
lninjured為t 年i 省(自治區、直轄市)發生的交通事故中受傷人數的對數,方程(3)和方程(7)的被解釋變量;
lnloss為t 年i 省(自治區、直轄市)發生的交通事故直接經濟損失的對數,方程(4)和方程(8)的被解釋變量。
2.主要解釋變量
lninternet為t 年i 省(自治區、直轄市)互聯網用戶數量和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數量二者之和的對數,方程(1)-方程(4)的主要解釋變量。
lnmove為t 年i 省(自治區、直轄市)移動互聯網用戶數量的對數,方程(5)-方程(8)的主要解釋變量之一。
lnfix為t 年i 省(自治區、直轄市)寬帶互聯網用戶數量的對數,方程(5)-方程(8)的主要解釋變量之一。
3.控制變量
lngdp:t 年i 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內生產總值的對數,用于衡量當地經濟發展程度對交通事故的影響。
lntraffic:t 年i 省(自治區、直轄市)公路里程的對數,用于衡量當地交通發展情況對交通事故的影響。
lncar:t 年i 省(自治區、直轄市)民用汽車數量的對數,用于衡量汽車擁有量對交通事故的影響。
lnhealth:t 年i 省(自治區、直轄市)每千人中擁有的衛生技術人員的對數,用于衡量當地衛生醫療條件對交通事故的影響。

互聯網對交通事故的影響:計量結果
4.數據來源
本文中被解釋變量、解釋變量和控制變量的相關數據均來自于2016-2020 年中國統計年鑒。
表中顯示了上述8 個計量方程的計量結果,從中可以發現,在至少10%的顯著性水平下,各方程的主要解釋變量的系數都是顯著的。根據方程(1)-方程(4)的計量結果可知,首先,聯網用戶數量每增長1%,將使4 被解釋變量分別下降約0.12%、0.20%、0.11%和0.18%,這其中的原因可能在于,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一方面,更高的科技水平可以使人們更安全的出行,從而減少了交通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當發生交通事故后,人們可以更快捷的處理交通事故,降低處理交通事故的損失。其次,對比方程(2)和方程(3)的計量結果可以發現,互聯網發展對減少交通事故死亡人數的影響更大,其原因可能在于,相對于較輕的交通事故,重大交通事故更容易通過互聯網進行傳播,引起人們的重視,從而更加快捷的得到處理。
根據方程(5)-方程(8)的計量結果可知,雖然移動互聯網和寬帶互聯網都可以顯著降低交通事故,但相對于寬帶互聯網而言,移動互聯網對4 個被解釋變量的影響更大,這其中的原因可能在于,相對于寬帶互聯網而言,移動互聯網傳輸信息更為迅速,更能及時的向社會傳遞交通事故方面的相關信息,引起人們的重視,從而降低交通事故的發生和損失。
本文主要根據中國統計年鑒中的相關數據,在對相關文獻進行分析的基礎上,主要采用計量經濟學的相關方法,實證研究了互聯網發展對交通事故的影響,結果表明,在其他因素保持不變的情況下,互聯網用戶的增長,能夠顯著降低交通事故且對交通事故受傷人數的影響大,且相對于寬帶互聯網而言,移動互聯網對降低交通事故發生數量、交通事故死亡人數、交通事故受傷人數和交通事故財產損失的影響更大。
本文的政策啟示在于,鑒于互聯網發展,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能夠顯著降低交通事故所帶來的損失,因此,從進一步降低交通事故的角度來看,各級政府應該充分認識互聯網發展在公共交通管理方面的作用,通過降互聯網的使用費用,大力發展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來降低交通事故對社會所造成的危害,從而保障人民群眾的基本權益。
[注釋]
①根據中國統計年鑒中的相關數據整理而得。
②數據來源:根據2020 年中國統計年鑒中的相關數據整理而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