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財榮
(湖北省長陽土家族自治縣高家堰林業站,湖北 長陽 443500)
近年來,一些地區域部門為了追求經濟的快速發展,或多或少地都對我國的生態環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傷害,如果這些問題不及時解決,將會不利于我們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以及經濟社會的進一步發展。所以,為了更好地保障生態平衡,實現綠色發展,我們就需要采取措施做好森林資源的保護工作。首先,我們需要借助各種調查監測技術對森林資源的相關信息進行收集整理,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出更加合理的林業發展計劃。其次,森林資源的調查與監測對于整個林業的發展很是重要,利用前沿的調查監測技術,將會助力森林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同時也能夠實現科技成果的有效轉化,一舉兩得。

圖1 2015年我國森林資源分布圖
實際上,當前能夠應用于森林資源的調查與監測的類型有很多,其在內容與目的上也呈現出了差異,具體可以分為三種:一是一級調查,這一調查將各大省市與自治區當作了主要對象,其監測范圍涵蓋到了全國的森林資源,借助這種調查方式,工作人員就能夠全面地了解國內森林資源的規模、數量等信息,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這一調查的工作量非常大,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投入是肯定的。二是二級調查,這一調查將事業單位等一級行政單位作為了主要對象,而且在這一級的調查過程中那些區域的森林資源的儲備情況等都是需要監測的內容,然后再對植被的規模、種類等進行有效的確定,與此同時,還需要對林場的布投情況等進行全面的調查與了解。三是三級調查,這一調查主要是將企業作為對象,通常都是派遣專門的人員前往企業進行這一調查的,而且還需要對企業的規模、生產情況等進行了解。
第一,CFT調查法。這種方法其實與森林資源的一級調查方法沒有太大的區別,最初這種方法是在法國、北歐等地誕生的。此外,這種調查方法需要對森林資源進行連續性的清查,所以說,工作量比較大,也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投入。
第二,先樣本后總體的調查方法。這種方法在奧地利、美國等地方的森林資源的調查工作中比較常見,其主要以省份的森林資源的調查監測為開展形式,然后再根據這些調研數據預估計算全國的森林資源總量。
第三,借助數據庫進行調查的方法。這種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一般在東歐、日本這些森林資源總量比較小的國家比較常見,其主要就是將森林資源的相關數據作為基礎支撐,然后再進行森林資源總量的計算與估計。
通常來說,不同的國家地區,其實際情況也各有差異,所以使用的調查監測的方法也會有所不同。根據相關資料顯示,CFT調查法使用的頻率還是相對比較高的。但是,其實這三種方法各有利弊,綜合運用,互相補充,將會更有利于資源的合理開發與利用。很多國家在進行總體的資源的調查與監測時選擇的第一種方法,然后利用后兩種方法進行整體與局部的分析,這樣,三種方法互相借鑒,靈活使用,對于森林資源的有效監測能夠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也會使獲取的數據信息更加準確化,使后續的土地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更加便利。
第一,全球定位系統。我國的北斗系統以及美國的GPS系統就是這一技術的代表。而且,全球定位系統的應用還是很廣泛的。借助高精度的衛星導航系統的力量,能夠實現精細化的森林資源的調查與監測的管理,同時使監測方向朝著動態控制與保護檢測的方向發展。此外,借助GNSS的接收機與移動應用終端,還能夠構建更加完善化的森林檢測體系,通過這個檢測體系,工作人員還能夠對數據信息等進行操作處理,從而將其有效地運用于森林資源的調查與監測。然后,對這些數據信息進行整合之后,就能夠促進面向服務的架構的搭建,從而使數據信息的共享能力不斷提高,使整個林業資源的調查監測工作趨于信息化發展。

圖2 某型號的森林資源調查儀
第二,地理信息系統。這一系統集合了計算機、通信以及遙感等技術,能夠有效地幫助工作人員進行地理信息的數據處理,其應用也是相當地廣泛。地理信息系統的基本支撐就是地理學知識和地理數據庫,然后利用空間分析功能軟件,同一地標上的地理信息數據可以得到有效的處理,通過對這些空間數據的分析,就能夠實現目標的預測與評估了,對于林業的生產管理大有益處。
第三,遙感技術。遙感技術在森林資源的調查與監測過程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借助這項技術能夠實現森林資源信息的綜合化處理,使其更加滿足于現代的森林資源管理的需求。而且,這項技術擁有比較廣闊的覆蓋范圍,還表現出很強的周期性特點,所以,對于森林資源的動態監測很有作用。
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我國的森林資源的調查監測技術也在逐步完善,在很多方面都實現了良好的應用,取得了較為不錯的成果。對于林業的生態文明建設來說,森林資源的調查與監測一直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其在以往的調查中,主要目標是林地資源。但是,近年來目標對象的主體也在不斷增加,覆蓋范圍也更廣泛化,森林公園、濕地自然保護區等都被包含在內。對于現階段來說,借助各種高新技術的力量,使人們的森林資源的調查與監測工作開展得更加順利是一個很大的進步,利用這些創新性的高科技,能夠幫助工作人員對重點內容進行更加詳細的規劃。而且,在科學技術的幫助下,我國在野生動植物、荒漠化等方面的監測已經取得了重大進展,甚至可以與一些西方發達國家相媲美。
技術對于數據信息的收集非常重要,隨著科學技術的更新換代,用于森林資源數據信息的采集技術也不斷地創新發展與完善,其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趨勢,3S技術、地圖識別技術等都在數據信息收集方面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采集得到的數據如果想要使用,還需要進行進一步地分析與處理,其主要就是,對調查監測所得到的數據的潛在價值進行深度地剖析,通過這些數據分析與處理幫助工作人員深入地了解調查區域的生物群落的相關信息等,然后以此為依據進行保護措施的制定。
通過各種方法與技術所獲取的數據得到分析與處理之后,還需要將其運用于實際,使其更好地服務于森林資源的調查與監測工作的開展。但是,需要承認的一點是,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森林資源的調查與監測技術還有待進一步發展,其實施形式還是相對比較單一,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實際工作效率的低下。
森林資源是一種可再生資源,其對于我國的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當今這個大力提倡可持續發展的時代,對森林資源的相關情況進行全面的了解,將會有利于我們制定更加合理有效的資源開發與利用的計劃,推動綠色發展的實現。在進行生態文明的建設過程中,如果想要使森林資源的調查與監測工作發揮好的效果就需要保護評價不同物種的生物。根據相關的文獻資料可以知道,未來的森林資源的調查與監測工作將會把動植物的種類、群落等作為重點,然后以此為依據并進行區域內容的具體深入地分析。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所以,對于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現,需要對土壤以及生物的綜合檢測加大力度,以此來實現資源的合理開發與利用,使綠色發展的質量與實際的需求相符合。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也需要注意,雖然連續的資源調查的方式有利于對生物的多樣性進行全面地了解,但是也不能夠脫離了實際,需要靈活變通,根據實際需求借助追加調查的方式工作需求。此外,在未來的森林資源的調查與監測工作的開展過程中,要注意與社會的發展趨勢相順應,根據實際情況與需求制定更加合理化的調查監測制度,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加有效地推動我國生態經濟的穩步發展,促進經濟與生態的可持續發展。
其實,在森林資源的調查與監測工作的開展過程中,很多西方國家在理念方面發生了較為明顯的轉變,他們對于森林資源的調查與監測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不定期的木材資源、植被資源等的信息數據的獲取已經成了日常。而且,對于那些遭受嚴重的森林退化的區域,當地政府已經開始采取有效的改善措施,將最新的研究成果實際化,使這些研究成果不再束之高閣,實現了成果與實踐的轉化,幫助調查監測方式不斷趨于完善,更好地服務于森林資源的調查與監測工作。但是,我國對于這方面的工作還是有比較大的欠缺,很多區域的監測與調查內容仍處于單一化狀態,其有很大的局限性,很不利于森林資源調查與監測工作的進行。所以,未來我國應該從發達國家那里學習經驗,結合新的理論研究成果與科學技術的發展,使林業的發展方向更加明確化,從而使森林資源的深度調查與分析成為現實。
不得不承認,與那些發達的國家相比,我國在數據信息成果應用方面還有待發展。所以,我們應該進一步擴大數據信息的應用范圍,使其逐漸走向普通大眾的日常生活。此外,我國的森林資源的調查形式、內容等其實都是需要經過林業部門的允許同意之后才可以開展的,所以,這樣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調查的意義,在調查與監測的過程中,也忽略了那些普通用戶的建議與看法,由此看來,其調查的普遍性有待商榷。除此之外,單一的調查監測形式也給這項工作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數據的不直觀化更是加大了工作實施的難度。因此,在隨后的工作開展中,我們需要適當改變調查的形式,使其更加多元化,推動數據信息成果走向普通大眾,最好能夠將間接性的文字或者數字描述用更加直觀的圖表形式展示,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幫助大眾理解這些數據信息,與大家共享成果,同時,從普通大眾的角度還能夠獲得不同的理解,有利于更加客觀地吸取,促進森林資源的調查與監測技術的進一步提高。
總的來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推動之下,做好森林資源的調查與監測工作,對于生態平衡以及經濟社會的綠色發展來說都是大有益處的。科學技術在不斷地更新換代,我國的森林資源的調查監測技術也在不斷進步,讓最新的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際的應用,使其服務于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是我們下一步的努力方向。此外,相關的部門也要制定出更加合理的政策與制度,推動數據信息的大眾化發展,引導普通民眾參與到資源保護與開發的工作中來,大家互相監督,共同進步,推動林業資源的合理開發與利用,助力可持續發展社會的穩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