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朝林 李小春
(湖北省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榔坪林業管理站,湖北 長陽 443500)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國,要想有效地去改善國內生態的環境,首先就需要向低碳、綠色方面不斷地發展;其次也需要促進我國林業的發展,積極地加強森林方面的再造和管理工作,從而才能夠有效地穩固生態環境,充分地增加碳的供應。本文就以中國林業碳匯潛力為中心而展開討論和分析。
目前,我國有森林面積大約在31億畝,森林覆蓋率約在21.5%,森林蓄積量約在151億立方米。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越來越重視林業的建設和發展,并且國家也對于林業的建設越來越關注,林業碳匯的發展趨勢在不斷地增加,整體的發展情況也會越來越好。
碳源就是指人們在日常生活當中所產生的二氧化碳來源,如土壤、巖石以及各種生物都能夠在某種程度上產生碳,而人們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當中也會產生一定的二氧化碳。特別是工業在生產的過程當中,都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大量產生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空氣方面的污染,這也是導致全球溫度變暖的主要原因之一。當世界上二氧化碳的含量在不斷地提升時,溫度就會變暖,海平面也會有所上升,那么在這種情況下,沿海城市逐漸就會有被海水所吞噬的危險,所以,世界各國對于這方面的問題都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應積極地采取各種有效的措施來延緩全球變暖的發生。森林和濕地能夠在逆程度上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從而惠及二氧化碳,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碳匯。碳匯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去改善全球變暖的情況,因此,我國在社會發展的過程當中,應加強林業建設,從而有效地改變我國的生態環境問題。

圖1 工業污染
在加強林業發展的過程當中,也需要對森林進行嚴格的管理和控制工作,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去提高森林碳匯的效果,減少社會發展過程當中對于森林方面的破壞和影響。積極地對一些土地進行再造林,這樣也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從而能夠有效地去達到儲備碳能源的目的,這一個過程就是人們所說的林業碳匯。森林管理對于我國的環境保護也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能夠加強林業、植物以及樹木的光合作用來進行二氧化碳的吸收,從而將二氧化碳能夠充分地轉化成碳水化合物,有效在減少空氣當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這一過程就是所說的森林碳匯。無論是林業碳匯和森林碳匯,都能夠有效地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從而改變大氣的質量。
因為森林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從而達到一定的凈化空氣的作用,所以需要加強森林方面的管理工作。同時,也需要促進我國林業的發展,因為林業的事業屬于社會公共事業。而在林業發展的過程當中,也面臨了一系列的問題和困難,主要就是樹木會遭受人們的過度砍伐,樹木本身在生長的過程當中也會遭遇一定的病蟲害,這些問題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我國林業的建設和發展,從而使二氧化碳無法被有效地吸收,地表上的一些有害物也會以這種形式釋放到空氣當中,從而使人們生活的環境越來越惡劣,最終導致全球氣候變暖。人們在進行農業種植的過程當中,為了能夠更好地促進農作物生長,會使用一定的化肥,而化肥的使用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對土壤產生破壞和污染,這樣森林土壤就會逐漸出現有機碳礦化的現象。為了能夠更好地加強森林中植物的生長,可以通過改變土壤的酸堿性來進行有效地改良。但是在對土壤進行改良的過程當中,會加入石灰,而這個過程,也會產生一定的二氧化碳,所以也會影響到我國的空氣質量。因此,在林業發展的過程當中,低碳經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需要引起人們的重視和關注。
森林碳匯能夠在達成度上去幫助人們緩解全球變暖,主要是因為森林碳匯能夠有效地吸收二氧化碳。因為森林當中的樹木所形成的生態系統,具有為人們提供生態平衡以及調節氣候等各方面的功能,能夠為人們創造出一個更加綠色的生態環境。但是在社會經濟的高速增長的同時,也會對生態環境方面造成很大的影響和破壞,這兩者之間存在著極為復雜的關系。所以,人們在經濟發展的過程當中,也需要加強對生態環境方面的保護,這樣才能夠盡可能地去使兩者處于一個平衡的狀態。在經濟發展較為緩慢的時期,人們在日常生活當中有著較大的糧食需求,但是整體的農業生產情況并不理想,無法充分地去滿足人們的需求。如果人們過度去開發森林,就會大幅度地減少森林的面積,增加耕地的面積,在這種情況下,也會影響到生態平衡。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創新,在農業發展的過程當中,也可以引進一些先進的技術和設備來提高農作物生產的效率和質量,對于農業方面進行重新的規劃,這樣能夠有效地提高農業耕地的產能,同時也能夠更好保障森林的穩定,切實地去落實生態平衡和社會經濟之間的關系。因此,在我國的社會發展過程當中,也需要加強對森林方面的管理工作,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去建設森林、保護森林,從而使森林能夠成為碳匯。

圖2 森林碳匯
首先,國家在之前進行森林生態建設的過程當中所設置的補償基金并沒有充分地去落實獎勵機制,這樣就會導致人們在進行森林建設工作的時候,失去一定的積極性。因為當時的補償基金控制在每畝五元的價格,這種補償機制對于人們來說并不能夠激發出對于林業發展的積極性。其次,在設置補償標準的時候,缺少一定的多樣性,因為在不同的地域當中,對于森林的維護成本是不一樣的,并且在不同地域當中的植物所具有的生態價值,也是有較大差異性。因此,在進行補償設置的時候,需要考慮到地域以及生態價值方面的原因,這樣才能夠設置出更加合理的補償機制。林業是我國公益事業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國家在這方面投入的資金也是非常大,所取得的一些回報和效益也是豐厚的,這里的效益也只是指生態效益,并不是市場方面的補償,所以需要適當地去建立出完善的補償機制,這樣才能夠更好地促進我國林業的發展和建設。但是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依然會面臨很多管理方面的問題和瓶頸。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越來越注重生活條件方面的提升,但是對于低碳方面的認識卻不充分。低碳也是近幾年來才被人們所重視和關注。一直以來,國家對于低碳方面的發展都非常關注,相關專家也會給人們提出一些告誡,但是在日常的社會發展過程當中,對于低碳認識較為全面的人們,畢竟是少數,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林業碳匯的發展。所以,國家方面在進行積極倡導的同時,也需要加強這方面的宣傳,切實提高人們對于低碳的認識和理解。
我國對于林業方面的研究并不夠深入,社會方面對于這方面的認識也不夠全面,特別是在進行碳匯能力以及動態變化研究和分析工作上,缺少一定的專業人才,這對于林業方面的發展來說,會造成一定的影響和限制。需要加強人才方面的引進和培養,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去促進林業碳匯的研究和發展,提高相關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質量,切實地為我國生態環境作出有效的貢獻。無論是企業還是學校方面,都需要加強這方面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工作,結合當前社會生態環境的具體情況來進行專業的培養,為國家提供更加專業的人才。
目前,雖然我國對于林業方面的發展越來越重視,但是實際的發展情況和經濟之間仍然存在較大的差距,兩者發展很難得到同步,所以需要進一步地進行研究和管理,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去促進林業方面的發展和建設。特別是在改革之后,社會對于經濟方面的發展越來越重視,從而忽視了森林方面的保護和管理工作,導致我國的林產品以及生態環境方面的問題越來越多,無法充分地去滿足人們日常生活以及對于環境方面的各項需求。
為了能夠有效地促進我國林業碳匯的發展和建設,首先需要對制度以及政策進行一定的完善。國家近幾年來對于林業的發展越來越重視,積極地采取各種措施來提高農民造林的主動性,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我國生態平衡發展,但是在未來的發展過程當中,仍然需要注重這方面的發展,積極地去促進低碳行業的建設,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去保護生態環境。其次,改革集體林權制度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措施,加強森林方面的建設和管理工作,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去保證森林的面積和質量。除此之外,林權交易所的成立也能夠很好地去促進我國林業和碳匯方面的發展工作。
林業在發展的同時,也需要加強項目方面的重視,積極地去選擇一些好的項目來進行發展和投資,通過這些項目的發展來促進低碳經濟的發展,這樣能夠有效地去提高二氧化碳的吸收。加強林業方面的經營工作,這樣也能夠有效地去處理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并且這種方式在實施的過程當中也能夠有效地控制成本,真正地去實現減少排放的目的。在社會發展的過程當中,也需要加強林業碳匯方面的宣傳,讓所有的企業和人們都能夠充分地意識到林業碳匯的重要性。林業的發展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我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能夠為人們打造出一個更加平衡的生態環境,促進人與自然之間的和平發展。
在進行林業碳匯發展的過程當中,也需要涉及很多先進的技術和設備,只有具有技術和設備方面的知識,才能夠充分地提高發展的速度和質量。在國家方面,首先需要加強一些技術方面的研究工作,對于一些國外的發達技術要進行積極地研究和引進,這樣才能夠更好地促進我國對于林業方面的研究和發展。其次,林業工人在日常工作的時候,也需要加強專業方面的培訓和學習,這樣才可以通過一些科學的生產方式來提高林業固碳的能力。除此之外,企業在日常的發展過程當中,也需要充分地考慮到碳匯方面的重要性,加強這方面的培訓和研究工作,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去促進林業的穩定發展。科研人員在進行技術研究的時候,也需要加強林業方面的研究和分析工作,結合當前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來進行一些針對性的研究,這樣能夠更好地去促進我國林業碳匯的發展,為森林以及林業方面的管理工作提供更加充分的技術支持。
總而言之,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林業碳匯對于經濟以及生態等各方面的發展都會起到一定的作用,并且,我國目前在林業碳匯發展過程當中依然會存在很多方面的問題,相關部門需要對這些問題引起足夠的重視,積極地進行深入分析,從而采取一些針對性的措施進行有效的解決和處理,提升對于林業碳匯整體的認識和理解,加大這方面的技術研究。同時,也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補償機制,這樣才能夠更好地促進我國低碳行業的發展,對于這方面的人才,也需要加強培養工作,這樣才能夠更好地促進我國經濟以及資源方面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