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盼 楊冬明 李 瑤 石金鳳
北京京煤集團總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北京 102300
慢性支氣管炎是氣管、 支氣管黏膜及周圍組織的慢性非特異性炎癥,具有較高發病率,與感染或非感染因素長期刺激密切相關, 患者病情遷延不愈,且易反復發作,急性加重期若不及時治療會加重肺功能損害,影響身心健康[1]。傳統臨床治療慢性支氣管炎以鎮咳、祛痰、平喘、抗感染等對癥治療為主,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患者臨床相關癥狀,但長期單一用藥易增加不良反應,不利于改善預后[2]。依替米星為水溶性抗生素,可抑制敏感菌胞內正常蛋白質合成,進而發揮良好抗菌作用;布地奈德能夠抑制支氣管收縮物質合成,減輕平滑肌收縮,具有高效局部抗炎作用[3-4]。基于此,本研究在慢性支氣管炎急性加重期患者中采用霧化布地奈德聯合依替米星治療,探究其對癥狀積分及炎癥因子的影響。
選取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北京京煤集團總醫院收治的106 例慢性支氣管炎急性加重期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53 例)和觀察組(53 例)。 對照組中,男28 例,女25例;年齡52~68 歲,平均(60.52±2.34)歲;病程1~3年15 例,4~6年20 例,7~9年18 例。觀察組中,男24例,女29 例;年齡53~70 歲,平均(60.84±2.51)歲;病程1~3年14 例,4~6年22 例,7~9年17 例。 兩組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情同意。 納入標準:①患者符合《內科學》[5]中慢性支氣管炎疾病相關診斷,并處于急性加重期;②患者伴有反復咳嗽、喘息、氣促等癥狀。排除標準:①多種臟器功能損害的患者;②免疫功能障礙的患者; ③對研究藥物不耐受的患者;④認知、溝通能力異常,無法依從治的患者療。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給予補充營養液、糾正電解質平衡、止咳、平喘等常規藥物治療。對照組給予硫酸依替米星注射液(福州海王福藥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0706,生產批號:190823)治療,規格為100 ml∶0.1 g,100 ml 實施靜脈滴注,2 次/d。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布地奈德(澳大利亞阿斯利康,國藥準字H20140475,生產批號:190527)治療,將4 ml 布地奈德,加入霧化吸入器[歐姆龍自動化(中國)有限公司,型號:C900]實施霧化吸入,15 min/次,2 次/d。 兩組治療時間均為14 d。
①癥狀積分[6]:治療前后評估患者咳嗽、哮鳴音、喘息等臨床癥狀, 共4 個等級, 分別對應無癥狀、輕度、中度及重度,評分分別為0、1、2 及3 分,評分范圍為0~48 分,評分與患者臨床癥狀呈負相關。②炎癥因子:治療前、治療后抽取患者清晨5 ml 空腹靜脈血,離心分離血清, 通過放射免疫分析法檢測患者降鈣素原 (procalcitonin,PCT)、C-反應蛋白 (C-reactive protein,CRP)。 ③肺功能: 治療前后采用肺功能 儀( 德國耶格, 型號:MasterScreen, 國械注進20152070628) 檢測患者用力肺活量占預計值百分比(forced vital capacity,FVC%pred)、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占比(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pred)及呼吸峰流速占比(peak expiratory flow,PEF%pred)。 ④安全性:對兩組治療過程中不良反應情況進行統計。 不良反應總發生率=(胃腸道反應+胸悶+眩暈+惡心)例數/總例數×100%。
采用SPSS 20.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 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的癥狀積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的癥狀積分均低于本組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癥狀積分的比較(分,±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癥狀積分的比較(分,±s)
組別 治療前 治療后 t 值 P 值對照組(n=53)觀察組(n=53)t 值P 值32.08±5.11 31.59±5.25 0.487 0.627 19.76±1.84 12.52±1.21 23.934<0.001 16.514 25.769<0.001<0.001
治療前,兩組的炎癥因子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PCT、CRP 水平均低于本組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炎癥因子的比較(μg/L,±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炎癥因子的比較(μg/L,±s)
注 PCT:降鈣素原;CRP:C-反應蛋白
組別 PCT CRP對照組(n=53)治療前治療后t 值P 值觀察組(n=53)治療前治療后t 值P 值5.04±0.23 3.38±0.17 42.254<0.001 18.26±4.21 12.35±2.39 8.888<0.001 t 治療前組間比較值P 治療前組間比較值t 治療后組間比較值P 治療后組間比較值4.97±0.25 2.43±0.13 65.624<0.001 1.500 0.137 32.317<0.001 18.35±4.17 9.17±2.08 14.342<0.001 0.111 0.912 7.307<0.001
治療前,兩組的肺功能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的FVC%pred、FEV1%pred、PEF%pred 水平均高于本組治療前, 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肺功能的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肺功能的比較(%,±s)
注 FVC%pred:用力肺活量占預計值百分比;FEV1%pred: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占比;PEF%pred:呼吸峰流速占比
?
觀察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4)。

表4 兩組患者安全性的比較[n(%)]
慢性支氣管炎為臨床常見炎癥疾病,急性加重期與細菌、病毒等感染有關,若不及時治療,會累及氣管,影響肺功能[7-8]。 糖皮質激素是目前支氣管炎首選治療藥物,但單一吸入療效欠佳,需與其他藥物聯合應用,以促進患者臨床癥狀快速改善[9]。
正常人體內PCT、CRP 水平較低,當細菌、病毒入侵時,巨噬細胞會大量釋放大量炎癥因子,加劇炎癥反應,誘導PCT、CRP 水平上升。PEF 可作為判定氣道是否通暢及呼吸肌力度的有效指標,FVC 能夠反映呼吸道阻力情況,FEV1可反映肺功能損害程度[10-11]。 本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治療后癥狀積分低于對照組,PCT、CRP 水平低于對照組,FVC%pred、FEV1%pred、PEF%pred 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霧化布地奈德聯合依替米星治療慢性支氣管炎急性加重期患者效果確切,可有效緩解患者臨床相關癥狀,減輕炎癥反應,促進肺功能改善,且安全可靠。依替米星為水溶性抗生素,抗菌譜廣,對多種病原菌(G+、G-)均具有良好抗菌作用,能夠抑制蛋白A 位于終止因子結合,消耗細菌中蛋白;同時可抑制細菌本身細胞膜內蛋白質合成,防止細菌在體內大量繁殖,從而有效緩解機體炎癥反應[12-13]。布地奈德為激素類抗炎藥,能夠刺激腺苷酸環化酶,阻礙基因轉錄工作,減少炎癥因子釋放,進而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緩解病情嚴重程度[14-15]。布地奈德霧化吸入半小時即可達血藥濃度峰值, 且能夠在肺部停留較長時間,具有長效抗炎作用[16-17]。布地奈德霧化吸入后能夠減輕氣道高反應,修復受損氣道,進入細胞核后可參與基因轉錄, 抑制炎癥介質釋放, 促進患者呼吸順暢,進而有效改善肺功能,提高治療效果;采用霧化形式給藥可使藥物快速作用于病灶位置, 提高該部位藥物濃度,避免口服藥物對呼吸道的刺激,減少不良反應[18-22]。
綜上所述,霧化布地奈德聯合依替米星治療慢性支氣管炎急性加重期患者可有效減輕臨床癥狀,降低炎癥因子水平,促進肺功能改善,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