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丹
(江蘇省昆山禮仁外國語學校附屬幼兒園,江蘇 昆山 215334)
據有關調查發現,現階段的幼兒教育許多地方仍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處于主導者的地位。幼兒缺乏充分的學習自動性與積極性。教師的教學理念過于呆板、陳舊,導致幼兒在學習過程中無法進行自主探索,無法實現理想的教育目標。蒙臺梭利作為意大利知名的教育家,為世界范圍內的幼兒教育提供了明確的指引。幼兒教師應該充分吸取其教育理念的積極性,將教育理念應用于每一個具體的學科。為幼兒創設廣闊的自主發展空間,為幼兒提供全新的發展方向。
蒙臺梭利教育理念強調給予幼兒充分的活動空間,在教學過程中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應該充當引導者的角色,以幼兒為中心,在區域活動環境中為幼兒提供充足的個性化材料,使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感興趣的內容,以實現內在潛能的激發。三到六歲的兒童在不同的年齡段會表現出不同的成長特征,對于事物的偏好也大不相同,且具有一定的性格敏感性。對此,教師應該抓住幼兒園階段這一關鍵時期,遵循蒙臺梭利教育理念,把握好幼兒敏感期的心理特征,給予孩子們有效的學習引導,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蒙臺梭利教育理念深入研究了幼兒的身心生長規律,注重幼兒成長潛能的開發,主張為幼兒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成長環境。在此環境中充分激發幼兒獨立、自主、自信、自尊等心理特征,為今后的學習與成長奠定堅實基礎。
在正式的教學活動開始前,教師應該為幼兒準備一個適宜的教育環境。蒙氏教育理念印證了這一教育環節,可以有效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的和諧、有序的教育環境應該具備以下幾種特征。首先,有準備的教育環境應該擁有良好的規則和秩序。蒙氏教育理念指出,要想幫助幼兒建設內心的秩序,培養幼兒的獨立自主和理性是前提。因此,幼兒的成長環境中,務必要具備良好的教育秩序。這一要素遵循應該貫穿于幼兒的學習與生活環境之中。其次,有準備的教學過程的環境,應該具有自由的活動空間。幼兒作為成長的有機體,在教育活動中享有充分自主的權利。因此,教師精心準備的自由環境應能夠激發幼兒的學習主動性。幼兒在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中能夠最大程度上避免外界因素的干擾,實現自我能力的提升和自我發展。
首先,蒙氏教育理念強調,給予幼兒充分的自由發展空間,教師在此過程中應該發揮領導者的作用,不需要對幼兒的學習活動和思想行為產生過度的限制。但也正是由于給予了充分的自由,也導致教學活動出現某種偏差。盡管蒙氏教育理念適用于大部分幼兒,但由于不同幼兒的個體差異情況大不相同,這一教育理念在部分幼兒身上應用的過程中也可能產生反向的效果,因此教師應該充分了解幼兒的身心發展特征,尊重幼兒的個體發展特征,為其提供針對性的成長環境。
其次,蒙氏教育理念注重構建幼兒學習過程中的成長環境。由于部分教師容易忽略幼兒的家庭和社會的教育背景,過度強調孩子們在幼兒園里的成長環境,忽視了孩子們的社會成長環境的構建,導致蒙氏教育理念無法落到實處。幼兒教師盡管在幼兒園內部為孩子們提供了與其身心發展特征相符合的教育環境,但長久以往可能導致幼兒與社會環境相脫節。
基于蒙氏教育理念重視環境構建的各項教育要素。蒙氏教育理念認為,在幼兒階段的教育過程中,孩子們熟悉的環境與成人所需的環境存在顯著的差異。無論是幼兒的年齡特征還是身體發展狀況,都需要教師進行深入的探索,采用與成人區別性的對待方式。蒙氏教育理念指出,在充實環境的過程中,應該以幼兒為主體原則給予幼兒自由活動的空間,幼兒在有準備的環境中能夠自由健康地成長。六歲以下的幼兒對于成人的依賴性較強,往往無法自由選擇或支配自己的活動空間。因此,教師以及幼兒家長應該合理把控對于幼兒的管控度。蒙氏教育理念對于幼兒教育環境創設的指引,不局限于物質環境的大背景,還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蒙氏教育理念,要求為幼兒提供陽光積極且真實的成長環境。無論是成人還是幼兒對于美好的事物都會產生向往的心理行為。積極向上的教育環境可以為幼兒提供具有安全感的心理屏障。其次,蒙氏教育理念要求教師為幼兒構建自主活動的空間。在此過程中,幼兒可以熟悉社會活動的一般規律,盡快掌握與他人的合作方式。通過與他人的互動交流與合理溝通,配合團隊完成任務,強化自身的責任感和團隊協作意識。幼兒在配合他人完成任務時,難免會出現一些意見不同的情況。當幼兒一旦與他人產生了矛盾,教師應該立足于宏觀角度看待問題的根本原因,避免帶有主觀性情緒。教師應該找準切入的角度,選擇合適的時間、方式幫助幼兒緩解矛盾,當好孩子們的良師與益友。
美好的活動與事物是吸引幼兒參與到學習環境中的必備要素。因此,教師在組織開展教學活動構建教育環境前,應該選擇幼兒感興趣的教育內容,創設能夠使幼兒代入其中的教育環境。尊重幼兒的興趣愛好偏向是開展針對性教學活動、構建合理教育環境的基礎。教師在創設活動環境時,應該根據幼兒的興趣愛好為他們提供自主選擇的活動空間。在征求了不同幼兒群體的意見之后,可以進行適當協商,以達成統一的意見,從而形成最佳的環境布置方案。幼兒在參與環境創設的過程中,能夠體會到一種參與活動的成就感,在學習過程中更加主動,更加投入。
以小班班級中環境創設為例。蒙氏教具種類多,不同的材料能夠促使幼兒得到不同的發展。基于此,在創設班級內環境時,教師可以分析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依據兒童的能力、興趣、特點等元素,創設具有年齡特點的學習環境。如小班兒童感知能力差,對大小、高矮概念不清晰,經常出現混淆,教師在環境創設上可以增加一些墻面游戲,如“紅棒、長棒”游戲,設置好操作臺,利用游戲元素讓幼兒與環境產生互動,同時加強幼兒對高矮、大小的認知。墻面游戲的加入既達成了裝飾的目的,又能夠促進幼兒成長,將蒙氏教育的優勢充分展現出來。
蒙氏教育理念遵從生活化的教育方向,強調在生活中向幼兒傳授知識,將理論知識與生活實踐緊密結合,提高幼兒的實踐應用能力。教師應該培養幼兒觀察生活關注生活的良好習慣,從生活中捕捉積極要素,遵循“生活即教育”這一原則。生活中的教育內容更加動態,更加全面,因此幼兒教師在設置教學內容時可以根據生活的相關要素適當拓展,更有利于幼兒綜合素養的訓練。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新時代的幼兒教育應該與幼兒的生活實際緊密結合,要與幼兒日常生活的細節有效滲透融合。幼兒教師應該選擇生活化的教育內容。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尊重幼兒對于生活細節的探索欲望,尊重幼兒愛游戲、愛活動的天性。當幼兒對某一新奇事物產生興趣時,教師應該鼓勵幼兒調動以有的經驗進行多感官探究。一般而言,教師的教學示范是傳統的教育行為。如果教師能夠給予幼兒自主操作的空間,能夠激發幼兒的創造性,教學示范相較于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就具有顯著的優越性。除此之外,教師也應該始終明確自身的教育主導者角色,在最大程度上為幼兒提供方向性的引導,給予幼兒自主體驗和感悟的空間。
游戲是幼兒獲得生活經驗、感知外界環境的重要途徑。在蒙氏教育的背景下,幼兒園環境創設應當滿足兒童的發展需求,注重游戲元素的融合,利用趣味性的游戲加強幼兒和環境的互動,將蒙氏教育的優勢發揮到最大化,促使幼兒身心得到健康的成長。
1.公共環境的游戲裝飾
公共環境是幼兒園整體的環境,包含操場、感統教室、走廊、大廳等地點。在這些地點創設蒙氏教育環創時,要注重“混齡教育”元素,選擇一些操作簡單的游戲,滿足小、中、大三個年齡段幼兒的需求。其次,公共區域創設的蒙氏教育環創,還能夠讓孩子們展開混齡互動,進一步提升幼兒的能力,將環境創設的優勢全部展現出來。
以大廳的環創設計為例。大廳作為幼兒園家長入園參觀、兒童生活的重要地點,恰當的裝飾與游戲能夠第一時間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滿足家長對幼兒園的期待。基于此,教師在確定環境裝飾的時候,可以分析小、中、大班幼兒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玩具、裝飾投放在大廳,給家長、幼兒及教師營造一個良好的教育氛圍。如小班幼兒各方面能力差,操控能力弱,儲備的知識經驗也有限;中班幼兒能力有所改善,能夠主動與人交流并表達出自己的想法,游戲的操控能力有所提升;大班幼兒能力最強,不僅能夠清晰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還可以和人交流、合作等。針對孩子們的現狀,教師可以組織幼兒進行一些操作簡單、探究性強的游戲活動。
如“嗅覺筒”游戲,在每一個筒內放置不同的物品,以鍛煉幼兒嗅覺。教師可以在大廳中擺設小型蒙氏教柜,根據活動主題張貼游戲名稱,如“春天的味道”。教師可以在嗅覺筒中增添小草、花朵、樹葉等物品,小、中、大班幼兒都可以展開操作和探究,在孩子入園離園的時候,可以和家長一起探究嗅覺筒中的味道。這種游戲化的環境創設,將教學活動主題、游戲、環創等元素結合到一起,展示出了蒙氏教育的優勢,進一步發展幼兒的綜合能力。
2.區域環境的游戲創設
幼兒園班級教學中,主要由各個游戲區域、活動區兩個方面組成。其中,區域游戲是班級環境創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提升幼兒能力、豐富其認知的重要途徑。因此,在環境創設工作中,教師要加強班級內各個區域的環境創設,讓幼兒對環境、材料產生互動,保證裝飾內容的有效性。蒙臺梭利教育強調幼兒活動的主體地位,要求教師為幼兒創設自主的游戲空間。在構建區域游戲環境的時候教師要加強環境的構建,給孩子們營造一個開放、自由的學習氛圍,讓幼兒得到更好的發展。
如在區域環境的創設上,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能力確定游戲內容、材料等元素。以中班幼兒為例,這一階段的幼兒處于能力發展的關鍵期,與人交往、交流的意識逐漸提升,能夠對周圍同伴、環境產生良好的互動,教師在不同區域的構建和裝飾上,也應當從兒童的實際情況出發。教師可以在“美工區”墻面上張貼色卡、觸覺板、圓圓板等內容,讓孩子們在玩耍的時候與裝飾進行交流,豐富幼兒感知能力、色彩搭配能力、物品辨別能力,將環境創設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在“益智區”的環境裝飾中,教師可以投放蒙氏教具柜子,在柜子上放“二項式、三項式、重量板、構成三角形”等游戲道具,并在一旁張貼一些基本的玩法圖示,在環境的帶動下幼兒展開游戲活動,對提高幼兒專注力、數學思維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3.走廊墻壁的游戲裝飾
走廊是幼兒排隊等待、日常生活經常停留的地方,不少教師反映“在等待的過程中幼兒亂跑亂跳,容易發生意外事故”。這種情況的產生多半是因為幼兒沒能夠與環境形成良性互動,孩子們注意力渙散,存在消極等待的情境。在蒙氏環境創設的背景下,要求幼兒能夠在生活情境、日常活動中得到自主的發展。基于此,教師可以創設一些趣味性的墻面游戲,既能夠達成裝飾的目的,還能夠讓幼兒在等待期間與環境產生良性互動,調動幼兒思維發展,構建高質量的教育活動。
以大班走廊裝飾為例。這一階段的兒童學習能力強,對外界環境具有極強的好奇心,對陌生的知識有極強的探究欲。基于此,在環境創設工作中,教師可以投放“中國地圖、亞洲地圖、世界地圖、九大行星”等拼圖板,在兒童等待的過程中與環境溝通,在游戲的過程中讓其了解地質學、天文學等內容,通過環境裝飾發展幼兒獨立人格意識。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張貼“時鐘”游戲,提高幼兒的時間認知,利用蒙氏教育游戲豐富環境裝飾,給幼兒打造一個開放、自由、和諧的活動氛圍,將環境的育人優勢全部展現出來,促使其能力得到穩定的提升。
綜上所述,蒙氏教育理念作為一種先進幼兒教育思想,在世界范圍內的幼兒教育領域發揮了顯著的作用。其教育理念不僅關注幼兒學習環境的創設,為幼兒營造了更加自由、更加獨立的活動空間,同時也為指明了幼兒個性化的發展方向,拓寬了幼兒的視野。一種優秀的教育理念,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而不斷豐富自己的內涵。蒙臺梭利的教育理念順應了當前幼兒教育時代的發展方向,具備了全新的實踐方式。作為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應該充分發揮環境在幼兒教育過程中的輔助性作用,為幼兒創設健康向上的成長環境。